阳光1971 发表于 2013-1-7 11:47:53

不同炮制药物的功效鉴别

药物经过炮制后,其性味、作用趋向、作用部位、功用、毒副作用等方面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且各炮制品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它们各具特点。
一、人参
人参性味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补增智的功能。用于气虚欲脱、肢冷、脉微欲绝、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消渴、惊悸健忘、阳痿宫冷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生晒参偏于补气生津,多用于气阴不足、津伤口渴、消渴等证,以清补为佳。糖参功同生晒参而力逊。红参经蒸制后,味甘而厚,性偏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之功,多用于气血虚亏,脉微肢冷,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温补见长。
二、半夏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能。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证;外用治痈肿痰核。
半夏生品有毒,能戟人咽喉,使人呕吐,咽喉肿痛,失音,一般不宜内服,多作外用,但可随方入煎剂使用,而不宜入丸散剂使用。生用以化痰止咳,消肿散结为主,用于疮痈肿毒,湿痰咳嗽等证。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经白矾水浸漂或煮后(清半夏),长于化痰,以燥湿化痰为主,用于湿痰咳嗽,痰热内结,风痰吐逆,痰涎凝聚,咯吐不出等症;经生姜、白矾制后(姜半夏),善于止呕,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喉痹、瘰疬等证;经甘草、石灰水制后(法半夏),偏于祛寒痰,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用于寒痰,湿痰,胃有痰浊不得卧等证。
三、姜
生姜性味缓和,长于发散表邪,温胃止呕,解半夏、南星及鱼蟹毒。干姜性热而偏燥,以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化痰为主,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胜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尤为适宜;又因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复脉,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咳喘等证。炮姜苦、辛,温。其辛燥之性不及干姜,温里之力又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而持久,故长于温中止痛,止泻,温经止血。用于中焦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的吐血、便血、血崩等证。姜炭苦、涩,温。归脾、肝经。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功专止血温经。味苦涩,故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而温经作用不及炮姜。临床多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
四、大黄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的功能。用于大便秘结,高热不退,谵语发狂,血热妄行吐血,衄血,湿热黄疽,痈疮肿毒,里急后重,瘀血经闭,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等证。
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力强。用于实热便秘,高热,谵语发狂,吐血,衄血,湿热黄疽,痈疮肿毒,里急后重,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外治烧烫伤等证。酒炙后,其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熟大黄,经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的作用。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月经停闭等证。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用于大肠有积滞的大便出血及热邪伤络,血不循经之呕血、咯血等出血证。醋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滞,癥瘕癖积等证。
五、地黄
生地甘寒,性润多汁,功长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本品包括鲜地黄、干地黄两神,其气味同为甘若而寒,功能同是清热凉血,滋阴生津。故凡温热病邪入于营血,或热伤阴液及血热妄行,月经因热不调者,均可应用。但也有区别,干地黄甘重于苦,故偏于滋阴养血,临床多用于阴虚阳亢,血虚化燥,心烦内热及月经不调等症,鲜地黄苦重于甘,其气大寒,故偏于清热凉血,临床多用于邪热深入营分的舌绛口渴及吐衄发斑等血热炽盛之症。故而热病在大热时期宜用鲜地黄;若至后期,阴液已亏,余邪未尽者,宜用干地黄。
熟地黄甘温,气味俱厚,功专补血调经,滋肾育阴。有滋心肾,养肝血,填补精髓的功效,为滋阴、养血、补肝肾的要药。凡肝血亏虚,妇女崩漏,月经不调,或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消渴以及精血两亏,耳聋目眩,须发早白等症,均为主药。
六、麦芽
麦芽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的功能。
生麦芽消食和胃通乳。用于消化不良,乳汁郁积,乳癖。炒麦芽性偏温而气香,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性偏温而味甘微涩,消食化滞,止泻。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泄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同炮制药物的功效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