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边界
王璜美国再发枪击惨剧,奥巴马在流下热泪的同时,表示要尽力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中国网友也激烈谈论,观点有不少同情、祈祷的,也有人主张禁枪;又有明眼人道破是人在杀人,不是枪在杀人;同时也有人指责这是鳄鱼的眼泪,因为美国对外战争杀死更多人,只在国内讲人权,价值观不一致。
我倒是很为奥巴马怎么采取预防措施着急,因为操作起来肯定难比登天,特别是在美国这个推崇自由的国度。具体来说,要维护治安,恐怕难以避免牺牲一些个人的自由,比如摄像头监控、机场安检搜身、军事管制区禁止通行等——这些措施已被普遍接受;但真要避免此类事件,恐怕更有效的方法是对个人行为的全面监控——包括禁枪、公共场所的全面安检,甚至类似美剧《24小时》中的各种手段,这些手段相信美国人是难以忍受的。
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预防措施是可行的呢?在当今高速运行的社会中,自由的边界需要更加仔细地界定。比如说禁枪,对于普通人而言,禁枪的确限制了紧急情况下自卫的自由,但对已遭枪击身亡的儿童们而言,纵使拥有再多自由也是枉然。从伦理上说,自卫权是不容剥夺的,但从技术上说,其实大有探讨空间的,比如只允许拥有一定强度杀伤力的武器,其他的一经发现即严惩,也是完全可能实行的。当然,反对派会说,自由绝不容妥协,但是比起每天面对死亡威胁,孰轻孰重?政治的精髓本在于妥协,自由的边界也需要摸索。当今的社会已如一列疾驰的火车,一些小概率的个体事件即可能导致深重的灾难。毕竟如果我们的祖先中有一个心怀怨恨,至多也只能引发一场群殴而已。
事实上,精英阶层普遍认为“不太自由”的新加坡,此类枪击案发生的几率就大大减少。可见自由的边界设定在何种挡位,都是可以调试,也必须经过调试的。国人普遍擅长价值判断,辩论起来唾沫飞溅;却不愿做技术上的精确设计和调整,这需要持续的默默努力。只有牺牲一些自由,才能换来一些自由。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12/16/content_2068556.htm
凶手为何没有冲进警察局呢? 弱势的生存的权利都无法保障,还谈自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