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做亲子鉴定的人越来越多 95%乃亲生子女
http://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2012-11/17/content_5686538.htm东方网11月17日消息:丈夫怀疑妻子不忠,偷偷带着未成年的孩子去做亲子鉴定——这些以前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情节,如今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亲子鉴定,通过DNA一串神奇的数字,解开生命密码。出于对科学技术的信赖,近年来法院受理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涉及亲子关系认定的情况逐年增多。然而,亲子鉴定这把“双刃剑”很可能成为亲情杀手。即使验证了配偶或自己的“清白”,也会在夫妻双方内心深处留下无法弥补的情感隔阂,并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
今天,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亲子鉴定?
昔日掌上明珠变“孽种”
去年8月4日,对杨景华来说,几乎是个让他崩溃的日子。
“当初生儿子时你也是知道的……得了便宜还卖乖!”一个月前,前妻胡菲郁的冷嘲热讽还在耳边。如今,一份亲子鉴定呈现在他面前——儿子小明不是他亲生的!看着熟睡的小明,床边是不久前他刚买给儿子的一辆遥控自行车,每次出差,小明总是吵着要他早些回家。一定是搞错了!杨景华鼓起勇气,决定再做一次鉴定。
出生在上海浦东的杨景华,2002年认识了胡菲郁,2003年5月两人结婚。仅7个月后,儿子小明便出生了。孩子的出生并未给这个小家庭带来欢乐,琐碎的生活让杨景华和妻子的感情日趋冷淡。2006年,两人签下一纸离婚协议书,孩子随爸爸生活,胡菲郁每年支付儿子抚养费2000元。去年6月,在听闻老房动迁的消息后,胡菲郁突然露面,讨要儿子的那份动迁款。杨景华说儿子是我养的,但前妻却丢下一句话,“这儿子是谁的还不一定呢”。
第二次的鉴定结果,彻底粉碎了杨景华的最后一丝希望。他觉得天塌下来了,心彻底碎了。“爸爸!”当小明再喊他时,他不再答应,昔日的心肝宝贝成了“孽种”。很快,杨景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前妻胡菲郁赔偿他抚养小明8年的抚养费及精神抚慰金共计42万余元,同时要求法院确认孩子由女方抚养。
“我不要跟妈妈!”小明知道了父亲作出的“抛弃”决定时哭成一团,他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去年12月,法院判决小明随母亲胡菲郁共同生活。审理此案的法官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悲剧,“当大人们沉浸在彼此仇恨中,最受伤的还是无辜的孩子”。在另外一起亲子鉴定事件中,丈夫李宾仅凭儿子没有了家庭标志性的“鹰钩鼻”,便心存疑虑。几周前,李宾偷偷带着六岁的儿子去做鉴定,结果是“亲生父子关系”。结果令李宾如释重负,但儿子却开始沉默寡言,手指上的采血痕迹已经消失,幼小的心灵却有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爸爸不爱我了。
浦东新区法院近期对2011年的涉亲子鉴定案件作了一次统计分析,发现该院亲子鉴定案件从2010年的7件增至22件,增幅达214%,案件类型有离婚案件、抚养纠纷、抱错了孩子的医疗纠纷等。22件案件中,有17件涉及的孩子是非婚生子女,涉及未婚同居、婚外同居、一夜情等多种情况。大量以亲子鉴定为诉讼依据的案件出现,揭开了一个个隐匿的悲剧。
“亲子鉴定极有可能变成‘伤子鉴定’。”浦东新区法院副院长孙磊认为,在动用亲子鉴定来确认血缘关系时,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常常被誓要分出输赢的成人所忽略。在孩子头脑中业已形成的家庭成员关系,忽然被质疑而要通过检测手段去确认,很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做亲子鉴定莫找“野路子”
“很多人做亲子鉴定的目的,是还原血缘关系的真面目。”沪家律师事务所吴为义律师说,亲子鉴定带来的不都是伤害。比如,未婚男女婚前同居或发生性关系,女方生了孩子而男方不认账,女方起诉要其承担抚养费,这种情况下做鉴定是对孩子权益的一种保护。
然而,亲子鉴定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做的。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做亲子鉴定的人开始多起来,一些人也盯上了这块“肥肉”,出现许多亲子鉴定机构,鉴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机构只对样本负责,其他的一概不管,不仅准确度难以保证,也不具备司法效力。
还有百分之五是靠谱的啊,看样子现在的婚姻缺乏信任和忠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