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不扫一屋**陈蕃狡辩引发的思考
由于“庭宇芜秽”而“不洒埽”被长辈薛勤批评,换成别人,早该脸红了。陈蕃非但不如此,反而振振有词地说出“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样的豪言壮语。陈蕃言辞应对的机敏让人赞叹,豪气冲天的壮志也值得钦佩。但以个人鄙见,他的言语似乎是在为自己狡辩,不是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结合阅读陈蕃的传记,引发出了一些思考。
第一、人要有自知之明。太阳也有黑子,天下并无完人。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长处也有短处。如果因为有优点、长处而对缺点、不足视而不见,那么他就得不到改正、提高。所谓“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如果任由发展下去,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缺点、不足有可能成为使千里之堤崩溃的“蚁穴”。关公威震华夏,旋即败走麦城,岂不让人惋惜?因此古人有“静坐当思己过,吾日三省吾身”这样的格言,告诫谆谆。
一个人越优秀,越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陈蕃并非以清谈博得虚名的人,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并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美誉,是其优点。但他疏于任事,谋之不深、行之不周,往往以意气为之,则是其不足。如此为政的结果,则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二、对待别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能狡辩。“庭宇芜秽”,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陈蕃因此被批评了,却以“扫除天下”的大志为由来狡辩。如此对待一个长辈的批评,令人不敢恭维。
越有本事的人,正视自己的不足、错误就越困难。因为本事越大的人,往往脾气也越大,容不得别人批评。如果一个人自认为有胸襟有抱负,由于一些“小事”做不好被人批评了就端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来趾高气扬地反击,而不是虚心地接受批评、认真改正,显然是“知过不改”,错上加错。文过饰非,以“一俊”遮“百丑”,不但遮不住,反而会越描越黑,变得更显眼。
第三、改正自己的错误、缺点有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得咬紧牙关,痛下针砭,努力去改。关公刮骨疗毒,还有个人帮他刮,还有个人陪他下棋。我们对自己的错误、毛病,有时候得自己下刀,并且没人陪你下棋,完全是“一个人的战斗”。没有这番苦工,是成不了大才的。古时有一则笑话可以作为鉴戒: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与人身,须拔尽毛方可。’既唤夜叉拔之,才下手,猴连声叫痛,王曰:‘你一毛不拔,也要思量做人。’”
猴子连拔毛之痛、拔毛之苦都受不了,是无法做人的。一个人的成长,也如此。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得人,一个才智超群的人,一个能成为国之栋梁的人,就得经过一番“伐毛洗髓”、“脱胎换骨”的磨砺过程。一个人的成熟,不在于他不犯错误、没有缺点,而在于能否纠正错误,并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取得经验教训。鲁迅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我们也应当自觉解剖自己,摘除病灶,健全肌体。
宋代的徐钧写过一首题为《陈蕃》的诗,替他惋惜:“身居一室尚凝尘,天下如何扫的清。须信修齐可治平,绝怜志大竟无成。”可见,古人也认为陈蕃的“修身”功夫尚有欠缺的地方,假若不客气地反击他一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并不过分。
由陈蕃的狡辩引发思考,也算是“从别人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