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fan 发表于 2012-10-22 22:29:44

“中国式接孩子”讨论走红网络 低龄儿童接送率近100%

http://www.sh.chinanews.com/PageUrl/20121022948197.html


据《劳动报》报道,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昨天,南京某论坛将这一话题置顶到首页,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跟帖热议。而类似的话题,在全国各地的论坛中,也都吸引了众多家长吐槽。
  现实中,每到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家长们开着二轮、三轮、四轮等交通工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数量之众、人群之嘈杂仿如集市。与之相对照,在国外多数地方的小学门前,却很少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一中国特色式现象背后的问题值得反思。

  核心事件

  贴上“中国式”标签的“接孩子”

  昨日,网友“郗宝贝”在某论坛发帖,类似连日来引发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她要批评的主题是“中国式接孩子”。这篇帖子很快被置顶到首页,数百位网友评论。

  这篇帖子写道:“‘中国式接孩子’的场景每天都会在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门口上演相同的内容。众多家长无论男女老幼,在孩子放学的时间聚集到学校门口,你拥我挤互不相让,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街头闹市。”“大家都翘首期盼眼巴巴地盯着学校门内的孩子,有时因为学生太多令家长眼花缭乱,还要在队伍中仔细搜寻。此时此刻,还有哪个家长顾得了什么交通规则和礼让的风范?因此,发生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前几天,媒体上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对国人的规则意识、文明素养,以及交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争论。国人这种可以贴上‘中国式’标签的日常行为与生活习惯不在少数,‘中国式接孩子’自然也应该在反思与理性解决之列。”

  这篇文章引发网友的热议,网友纷纷对自己身边已经见怪不怪的“中国式接孩子”吐槽。微博网友“在别处”直指这种现象的交通隐患:“在中国大多数学校门口,都会有大量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毫无秩序地停在学校附近,更有不少小商贩夹杂于人流、车流之中,不仅瘫痪了交通,还给孩子们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网友“钧的爸爸”进一步反思:“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不管风吹雨打,这已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生活的一个模式。可为什么家长都不放心孩子自己上学放学呢?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绝对不是家长的问题。”

  只要上网稍加搜索就会发现,这篇名“中国式接孩子:值得社会反思与解决的生活习惯”的帖子在全国各地的论坛上均有出现,各地网友对此话题均高度关注。

现状调查

  中国特色——孩子和接送的家长几乎一对一

  下午3时许,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门口已聚集了百余位家长。不少家长开着私家车过来接孩子,将车停靠在湛江路马路两边。马路两边原本就停靠有一排车辆,这使狭窄的湛江路更显得拥堵。

  更多家长则选择电动自行车前来接小孩。30多台电动车将学校与湛江路交叉的小空地挤得满满当当,家长们或坐在车上闲聊,或聚集在校门口向校内观望,嘈杂的情形和热闹的集贸市场没有差别。

  随着不断有更多的家长赶来,人群和不断走出的学生流汇合,整个校门口更显热闹。徐女士每天都要来接读三年级的儿子,因为儿子还要上一会儿兴趣班,大约4点多才会出校,这让她在人群中显得不那么着急。

  孩子不小了,为什么还要来接?面对提问,徐女士表情有些夸张,她感觉这问得有些莫其妙——“你看到有哪个小孩不用接的?”她反问,“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怎么可能放心让他们(孩子)自己回家。”

  恰如徐女士所说,在学校门口,前来接小孩的家长群和小学生几乎形成一比一的比例,没有人接的学生屈指可数。如此大的人流量自然对学校门口的交通造成很大压力。城市的其他地方,路上交通压力最大的时间是上班族们的上下班时间,而对于学校附近的道路而言,它完全由学校上学、放学时间主导。

  附近一家小店老板说,每天早上7时许、下午3点多是湛江路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接送小孩的车辆较多,加之不断有车辆违停、调头等,这条路上经常就被堵起来了。

国外见闻——日本学校设专人引导学生回家

  对于“中国式接孩子”,不少家长表示,这确实是中国特色,但不必“言必称国外”,美欧校车接送的那一套在中国行不通。

  不过,也有家长指出,不说美欧,我们可以参照从城市形态、交通状况等方面与我国都较为类似的日本,在日本的小学门口,很少见到有家长来接送小孩的,都是小朋友自己上下学。

  一位彭姓家长介绍,她有个亲戚在日本,去年她曾去探亲,看见亲戚家的小妹妹在上小学,因为没什么可帮忙,她自告奋勇表示可以接送小妹妹上下学,没想到亲戚一口回绝:“完全不用,在这边,小朋友都是自己走路上学。”

  见惯了“中国式接孩子”,彭女士有些不信,日本的家长不担心孩子放学回家路上的安全问题吗?她于是跑到亲戚家小孩所上的小学门口一看,结果到了放学时间,真没发现一个家长来接小孩,小朋友都是列好队自己走回家。

  据了解,在日本,孩子们按区域就近上学。大多数日本小学生每天清晨6点半左右就要起床,出门后和住在附近的同学们会合,然后一起走路上学。

  对于有家长担心孩子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在日本,学校专门设有“学童拥护员”,他们的任务是在每天上下学时间,站在校外车流量大、交通比较复杂的路口引导学生们安全通过。

  除了“学童拥护员”外,保护孩子们交通安全的还有个民间组织“PTA”(家长教师联合会)。这个组织是自发的,纯属尽义务,不领报酬,其成员定期轮流担任安全员,在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去交通要道护送孩子。

  一位定居日本的中国人唐辛子便曾参加“PTA”,她专门著文记下了自己的感受:“那些在骄阳下风雨中,将自己的身体拦在道路的中间,挥舞小旗指挥孩子们过马路的妈妈们的背影,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背影。”

深层思考

  应用时间纠正“中国式习惯”

  对于“中国式接孩子”,一项有意思的数据值得相关部门研究。目前,南京幼儿园的接送率是100%,而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接送率目测至少在九成以上。一个城市有几十万乃至百万的小学生及幼儿园小朋友,那么,每天要往返学校两次人流将是数百万计,这对城市的交通压力可想而知。

  既然日本的经验证明,小学生可以自己上下学,而为什么我们的家长还是坚持接送呢?一位正在上幼儿园大二班的小朋友说出了一个答案。他妈妈曾告诉他,路上有“小偷”,会偷小朋友。

  多位家长表示,之所以要接送孩子,小孩放学路上的安全是他们最担心的,在听闻一些小孩被别人拐走的消息后,家长们对孩子上学放学更是不愿意“放手”。

  归结起来看,除了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外,家长坚持接送还有多项原因,诸如城市交通复杂,不按规矩行驶的车辆很多;路边有些“不良”小店,担心小孩学坏以及孩子还没长大,还不能独立回家等。

  不少家长表示,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不可能真的让自家的小孩独立上下学,“大环境不允许”,但他们真心希望“中国式接送”能够有所改变,应该设一个时间表,废除这种“中国式的生活习惯”,想一想,家长不用操心,孩子能自己安全上下学该多好啊!

微评

  寻求中国式解决之道

  “中国式过马路”引发的讨论热乎劲还没完全退去,“中国式接孩子”又来抢夺眼球了。在城市各中小学,每到放学时点,都会有众多的家长和密密麻麻的各种车辆聚集。一时间,交通阻塞,家长焦虑,行人徒呼奈何。

  究其原因,孩子过远的上下学路程、潜在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风险,都可能造成一个家庭不能承受的痛苦。所以,“中国式接孩子”体现了家长们一种安全诉求。对此,我们更应该考虑现实国情,寻找“中国式解决”之道。

  其一,尽可能发挥校车的优势。如果说挨家挨户接送学生难以操作,可以在一些学生住址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集合点。更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在公路规划、行车权利上形成校车优先、重视学生安全的意识。

  其二,家长中间应该倡导规则意识和公共文明。互相礼让、井然有序的接送秩序,不仅体现着个人的文明修养、为孩子们做出表率,更能减轻校门口拥堵,从整体利益的角度节省时间成本。

  最后,不妨推广部分学校实行的多校门、错峰放学等办法,减轻拥堵的现象。

  的确,“中国式接孩子”已经不是家长送不送、接不接的问题,而是怎么接送、怎么尽可能降低公共成本的问题。这就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妥善解决。


在交通安全,社会安全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不高不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式接孩子”讨论走红网络 低龄儿童接送率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