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廷完成大陆“破冰之旅” 民进党中国政策众口难调
● 庄慧良谢长廷感慨地说,民进党内对两岸政策意见整合有很大的困难,有些人的意见“就像信仰一样坚定”,短期内很难有共识。
特稿
台湾行政院前院长谢长廷日前访问大陆,被视为民进党与共产党的“破冰之旅”,不仅对长期敌视“中国”的民进党投下一枚震撼弹,对长期享有大陆“专利”的国民党也形成一股不小的压力。
谢长廷上周一风风光光自大陆归来,获得不少掌声。主张“大胆西进”的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盛赞谢长廷登陆打破民、共僵局,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若找谢长廷出任“中国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将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决定”;即使是党内不赞成谢“宪法共识”的新潮流总召集人段宜康,仍肯定谢“踏出这一步所展现的魄力、精准与细致”。
不过,绿营同志的挞伐也接踵而至。独派的民进党前主席姚嘉文等人强烈质疑谢长廷的“宪法一中”,公开反对谢长廷出任“中国事务委员会”主委。同属绿营的台联党主席黄昆辉也呼吁,其他绿营重要政治人物不要跟进赴中,不能让这股倾中气氛蔓延,否则绿营要执政更是遥遥无期。
面对同志的攻讦,谢长廷12日与媒体茶叙时强调,此次大陆行的总体战略,就是让民进党重返执政,他感慨地说,民进党内对两岸政策意见整合有很大的困难,有些人的意见“就像信仰一样坚定”,短期内很难有共识。
今年初总统大选,在野的民进党功败垂成,党内重要人士皆知,若要在2016年拿回执政权,“中国政策”绝对是民进党必须正视的问题。
因此,苏贞昌5月下旬当选民进党党主席后,随即传出拟在党内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并属意谢长廷出任主委的说法。
苏此举一在借重谢长廷灵活的论述能力,扫除民进党与大陆交流的障碍,二则希望能与这位昔日竞争对手合作,至少不要与未来的党内劲敌、前主席蔡英文连手。
然而,时日流逝,“中国事务委员会”只闻楼梯响。苏贞昌9月连开四场“面对中国”论坛,积极补修“中国学分”,也无任何结论。谢于是主动出击,而大陆方面也给予善意回应,党中央则冷眼以对。
东华大学民族发展与社会工作学系教授施政锋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苏贞昌对谢长廷的大陆行一直低调以对,因为他原本有意整合派系,对“中国事务委员会”应成为内部决策机关或是与中国沟通的白手套仍犹豫不定,苏担心“中国事务委员会”若成为决策机关,届时“中国政策”被谢一手掌控,万一谢与蔡英文连手,那苏该怎么办?
党内一位不愿具名人士也向本报指出,目前的中国事务部是执行政策的幕僚单位,党中央原本希望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来整合各派系,使其成为决策单位,不过,党内还有国际事务部,一旦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恐怕其位阶会高于国际事务部,这与民进党重视国际关系,主张由世界走入中国相矛盾。
碍于党主席的身份,以及考虑中共十八大在即,苏贞昌有意先淡化“中国政策”争议,待2014年七合一地方选举后再来处理。
谢长廷的登陆,迫使苏贞昌提前面对“中国政策”的挑战。等了近一周,苏贞昌终于表态说,“中国事务委员会”这种问题“不要急”,面对中国,民进党要有自信、也不必急,因为一急就被控制,就容易被操弄。
党内同时传出“阴谋论”,指谢长廷回台时,除了谢系人马外,蔡英文也派代表洪耀福前去接机,谢此行不排除是帮蔡“投石问路”。
蔡英文呼吁外界平常心看待,莫赋予过度政治意义,并重申她目前没有访中计划。她认为,谢此行有助民进党与中国大陆的交往,希望未来民、共可以走向正常化的方向,但过程中不要对台湾的主权有伤害。
国民党人士:
大陆政策不再是国民党专利
国民党政府在9月中旬更换掌管大陆事务的海陆舵手,尤其是指派与大陆事务毫无渊源的国民党秘书长林中森接掌海基会董事长,摆明酬庸,总统马英九的重要友人金溥聪则担任驻美代表,更坐实外界指马“重美轻中”之说。
当民进党不再“逢中必反”,不再骂蓝营“卖台”时,一些国民党人士已发出“若民进党有所突破,大陆政策不再是国民党的专利,民进党拿回政权指日可待”的警语。
民进党要在“中国政策”上转型,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一旦有所突破,国民党就不能再垄断两岸议题,会迫使国民党更重视内政改革,何尝不是台湾人民之福?
http://www.zaobao.com/zg/zg121015_002.shtml
但愿谢的这次上岸,不是仅仅为了捞取个人的政治资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