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o25001 发表于 2012-10-9 16:07:21

读《北京人在纽约》

  有时候,是读了书,喜喜爱不已,于是找影视看,如路遥的《人生》;有时候,是看了影视,念念不忘,然后找书读,如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纽约》。
  《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电视,从当初播放时观看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期间没有回去重看过,也没有搜索过相关的信息,却一直没有忘记。其中的情节和场景,还不时在脑中浮现。是演员表演得太出色,还是那个“美国梦”的迷幻太炫目?
  
  “如果你爱他,  
   就把他送到纽约,  
   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  
   就把他送到纽约,  
   因为那里是地狱…………”
  
  不用说别的,但是片头低沉的、冷冷的男声用英语念的旁白,就将爱和恨、天堂和地狱、黑底和白字的强烈对比集中到了一起,就紧紧地揪住了你的心。
  
  所以,一看到《北京人在纽约》这本书,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
  书不厚,17.8万字,很快看完了。语言,确实没怎么修饰;情节,虽曲折也不算是离奇。王晓明初到美国的场景和他安顿初到美国的朋友邓卫相同的场景、“如果你爱他……”这首歌的反复出现,让人感觉到诗歌的回环萦绕。
  
  这部带自传性的小说,在文字的背后带着怎样的血泪、辛酸和汗水?
  作者在《前言》中说道:
  “虽然那座通往成功的桥,又窄,又长,又艰险,但毕竟诱人能通得过,我就是其中一个。
  但是,桥的那边,并不是一篇乐土田园。桥那边,更是满地陷阱,荆棘丛生,一不留神,你会全他妈玩儿完。
  我谢了过桥的艰辛,但大量的篇幅还是写桥那边所发生的事情儿。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过了桥后还会出现什么,桥那边为什么喜变成了哭,乐变成了哀,有变成了无,肉变成了血,生变成了死。”
  看伟人的传记,常有遥不可及的感叹。看这个从贫民窟起步、由苦力到商界精英、再经历了生意失败和家庭变故的平凡人的故事,让人看了有一种亲切感,也让人们陷入深深的思索:人在追求成功时,怎样避免付出不必要的、过大的代价?
  电视剧与原著相比,变化很大,人物、情节和结局都改变不少,还增加了不少的内容。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在此就不论及了。
  
  网上搜索中,发现关于作者曹桂林的信息不多。没想到的是,只看过几集的《危险旅程》也是根据曹先生的《偷渡客》改编的,上面的丁国庆,是我所喜欢的、印象很深的一个角色。

金枪鱼 发表于 2012-10-9 20:14:34

当时认为确实好,现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北京人在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