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ray 发表于 2012-4-9 16:10:46

第一届书香满园读书交流赛分季赛之八--《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

市场经济确实有不少弊病,其中最大弊病是:当你受到它的好处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都是它的缺点;当你没有机会享受它的好处的时候,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它的优点在什么地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序《为什么没有的午餐》:张维迎


现实中,人们总是喜欢免费午餐,这不是由于他们不理性,面是因为理性的人总是希望让别人为自己支付午餐费…当一些人希望政府控制价格的时候,他们的真实意图是自己为获得同样的东西少支付一些费用,而不是为了真正的公共利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序《为什么没有的午餐》:张维迎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我们只能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序《为什么没有的午餐》:张维迎


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于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道路交通法实施时间相距整整4年。这期间,我们的社会为此支付了不少额外的成本,仅仅全国人大为修改该法律的直接成本就不是一个小数字。--《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序《为什么没有的午餐》:张维迎

yinray 发表于 2012-4-9 16:16:32

高峰期的交通的主要特征是运动而不是堵车,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日复一日地加入到车流中,而且差不多都能到达目的地。当然,交通系统运转得肯定不完美。但是,它毕竟还能运转,对于这一惊人的事实,我们要学会感到惊奇。--《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章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以及群体的合作,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预期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实际上,经济学研究人们的选择及期无意的结果--这些选择的非预期的副效应。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章

在他(亚当·斯密)看来,这个过程(类似于交通运转的社会协作过程)不仅在政府关注制度时能起作用,甚至当政府的政策不对时,这个过程还能消除错误政策的后果。--《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章

“人们基于他们预期的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这一预设并不意味着前面所说的那些(经济理论假设人人怎么、物质至上、目光短浅、不负责任、一门心思向钱看)。一切都取决于人们把什么东西看作收益和成本,以及他们把什么样的价值观与收益和成本联系在一起。--《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章

稀缺使得节约成为必要。…时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稀缺资源…即使是他(比尔·盖茨),也不能同时拥有一切(假期与挣钱),也要权衡轻重利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章

经济学理念主张,人们在追逐自身利益过程中的节约行为为他人创造了多种选择机会,社会协作是对群体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不断变动的净利益之持续的互相调节过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章

人们对于每条车道的净利益都很敏感,随时准备离开较慢的车道,进入较快的车道。这样,较慢的车道就会变快,而较快的车道则相应变慢,直到所有车道的车速相当,或者,更准确地说,直到没有人认为能从改变车道中获得净利益为止--《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章

yinray 发表于 2012-4-10 15:49:31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钱越多越好,这一事实是社会协作机制的极其重要的润滑剂,对社会协作过程有极大的帮助。当人用钱来衡量一项行为的收益和成本时,一点小小的变动就会使很多人改变他们的行为,更重要的提,这一改变的方向与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更趋一致。这就是在分配各种可用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时,社会成员之间合作的主要机制。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

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以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利指派给特定个体。私有产权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有拥有什么。…私有产权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和其他商品或服务进行交换或交易。
在这种制度下(社会主义经济),对于全社会拥有的财产,没有哪一个个人在法律上有明确的权力进行处置。
一个产权明晰的体制不可能一夜之间建成,而必然是一个长时段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习俗、道德、技术、日常实践共同作用,才会建立起一种可靠的模式。
清晰界定并执行的产权确实能够促进现存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明晰的产权还能直接促使人们努力发现新资源、引进新技术以降低成本、开发新的才能和技巧。

经济学理论看重个体,这一点与重视选择密切相关。我们的日常语言常常将这二者(个体、集体)混为一谈,因为实际上只有个体进行选择,所以经济学家在剖析企业、政府、国家等集体的决策时,总试图确定集体之中个人的选择。

本书的首要目的是使你能开始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我们相信,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经济学的思考会让人上瘾。一旦你习惯了经济学推理的原则,并把它变成你自己的工具,你就会发现它大有用武之地。你会注意到,很多关于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文章或言论都是真知灼见和胡言乱语的混合物。你开始“突破常规的框框”想问题,这是一种珍贵、强大且有益的知识技能。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1章

yinray 发表于 2012-4-11 15:56:29

第二章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财富是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


经济增长并不在于生产更多的东西,而是在于生产更多的财富。

我们必须一开始就抛弃“财富=物质的东西”这一见解。

自愿的交换从来就不是等值交换。在信息公开且自愿的交换当中,双方都期待通过放弃某种价值较少的东西来获取某种价值较大的东西。

人们都是以一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自愿换另一种他认为价值更大的东西。

交换是生产性的,因为双方的财富都增加了。

比较优势解释了专业化的动机,也解释了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这也说明了人们为什么不愿做“三脚猫”,而要从事高度专业化的职业。

交易成本是指在相关各方之间安排(贸易的)合同或契约的成本。

我们习惯于把实际情况和虽然更好但并不存在的情况相比较,对中间人的不良评价很大程度上是由此造成的。…我们既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也不可能一直不生病。医生和中间人都是真正的财富生产者,因为他们给我们创造了更多令人满意的选择机会。

每一个价格都是一条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用它来判断有没有合适的机会。这样的价格越多,价格的表述就越清晰、越准确,知道的人就越多,可供人们选择的机会就越多。

没有市场交换过程,经济学家几乎不可能知道某个人的比较优势是什么。

为达到一个确定的目标,最廉价的方式就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但是,不能说这些国家只是通过专业化就富起来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分工的发展是缓慢的、渐进的,没有人设计这个历史演进的过程,甚至没有人想过要设计它。…同时,人们逐渐完善社会制度,使交换变得更加容易,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人们也从中获得了更多利益。

游戏规则,以及它在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特征――明确界定并得到充分保护的产权。…这意味着,在实践当中,政府至少必须保护社会成员免遭他人盗窃和抢劫,维持一个相对公允和可预测的司法系统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争端,并保证政府不会掠夺公民财产和独断专行。政府很少能达到止血标准的要求。

合理保障的产权及其重要推论――产权交换的自由是商业社会成功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法制,商业社会无法成功发展。

yinray 发表于 2012-4-19 14:33:35

第三章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在特定的情况下,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比其他东西更有价值,因为和我们的选择一样,价值也依赖在于境况。

要紧的价值是边际价值。经济分析本质上就是边际分析。很多经济学家甚至用边际主义这个词来指代我们所谓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就是额外的收益或成本。经济学理论就是边际分析,因为理论假设了人们的决策是通过比较预期的额外收益和预期的额外成本做出的,收益和成本都是站在决策者所处的边界上来衡量的。在经济决策中中,除了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其他的都不重要。

事实上,当我们被要求做出选择的时候也很少面临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通常,当我们被要求作出选择时,我们会发现,从我们的境况出发,情况往往是此多彼少或者此少彼多。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拒绝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想问题,而是注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对于想节约所有稀缺品的人来说,这样做是正确的。

需求总是一种关系,把不同的价格和人们在不同的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数量联系起来,我们把这一事实表述为需求是一个明细表或一条曲线。

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的低档品的东西可能在另一个消费者眼中是正常的。…“低档”这一标签和质量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经济学家区别正常品和低档品的唯一办法,就是看消费者对收入变化的反应如何。

每种分配方式(按需分配,先来先得分配,抽签分配,人人平等的原则分配,强权就是公理的原则分配)都有其优点,但是这些方式如果作为普遍方式来分配稀缺品,都有一些严重的缺点。…把稀缺品分配给愿意出最高价格的人这一方式也有若干被人忽视的优点,最基本的是,它能使人们根据各自的境况进行节约,从而扩大人们的自由和权利。

当一个东西价格上涨时,并不需要告诉使用者去节约,也不需要经济学家告诉他们该怎么做。相反,他们会找到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来节约,即使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多数情况下,人们不需要受很大的罪就能“完成自己的那一份”,因为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那些代价最小的方式来节约,既然他们远比别人更清楚自己的状况,他们就会在所有可能的方式当中选取最好的一种。

如果人不能光靠吃饭活着,那么人也不能光靠钱活着,但这并不意味着饭或者钱不能给人带来重要的利益和用处,货币价格的变化是协调人们生产和消费的有用信号,这也正是经济学家如此重视价格变化的原因。

yinray 发表于 2012-4-23 17:46:42

第四章机会成本与商品供给

同样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为什么穷人更愿意做长途汽车,而富人更愿意坐飞机?简单的回答是,做长途汽车便宜。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某些人的时间机会成本相对较高(想一想,一个律师1小时收费可达100美元),长途汽车对他们来说就是极其昂贵的交通工具;对穷人来说,他们的时间机会成本一般要比高收入者低的多。

成本总是与行为、决策和选择相关联。正因为如此,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承认客观成本。

一个学生花了100美元买了微积分教材,期中以后要去退课,即使他通读全书,他也无法找回“这笔钱的价值”,但是,他可以把书再卖给学校的书店,比如说卖了20美元。这就是他现在面临的选择,继续拥有这本书,还是把所有权转让给学校的书店。这个学生的沉没成本不是100美元,其中20美元是可挽回的,他的沉没成本是80美元。

最能阐明机会成本概念的资源大概是土地。假设你要买一亩地盖房子,你买地得花多少钱?这得看这块地用作其他用途时价值有多大。别人是不是也想在这块地上盖住房呢?这块地有没有潜在的商业或工业开发价值呢?如果你不买,这块地会不会成为牧场呢?你买地的成本要看人们认为这块地皮有哪些其他用途,然后才能决定。

供给曲线是生产不同数量的某种产品的边际机会成本曲线。当人们愿意为这种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时,这个较高的价格就会诱导那些拥有和掌握资源的人们供给这种产品,只要他们供给这种产品的边际机会成本低于这一价格即可。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增加供给量,但总的供给曲线不变。

无论商人们是否用平均成本考虑问题,他们的决策肯定是由边际成本指引的。在事情发生之后,可以回过头来算一下平均成本,看看事情进行的怎么样,如果未来和过去相似的话,人们也可以从中得知一些未来的事。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了,不可否认,研究历史是由教育意义的,而经济决策总是在当下做出并面向未来。

成本常常具有伦理和政治的维度。很多人似乎相信卖方有权收回成本,无仅把价格定得远高于成本,如果他们把价格定得比成本高或者比成本低,就差不多肯定是在追逐不正当的利益。这种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法律当中,成本的功能是论证不正当性。

yinray 发表于 2012-4-24 15:15:34

第五章供给与需求(上)
每个人的确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对其他无数的知识和技能都一无所知。想一想,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人知道一支普通的2B铅笔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市场的奇迹,很多人已经有过准确的描绘,就是数以亿计的人在互相不知情的情况下能够合作,不但生产出了2B铅笔,而且生产出了数目繁多的更为复杂精巧的产品,还使这些产品能够随时都供应充足。

价格在市场中形成,并给人们传达了各种重要的信息和信号,还有激励,使人们对这些信号做出反应。

如果把粮食运出成本高于粮食本身的价值,那就应该让粮食烂在地里,这不是浪费。很显然,事情就是这样。交易成本是实实在在的,一点也不比收割和运输的成本次要。

钱能降低交易成本。…货币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优势。交换中的货币量可以作为微小的调节,也可以作极大的调节。

人们通过竞价和贸易合作来追逐各自的目标和计划,市场出清只不过是这些活动的无意的后果。

竞争源于稀缺性,只有消除了稀缺性,才能消除竞争。只要存在稀缺性,就一定有分配。分配就是按照某种以区别为目的的规则进行配置。当人们努力满足用来分配稀缺性的规则要求时,竞争就发生了。

没有货币和市场定价的过程,制订计划的人就没法有效地算这笔经济帐。

前苏联各成员国的计划经济的崩溃正好验证了经济理论的一个说法:中央经济计划制定者,不管他们有多么聪明,多么爱人民,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有效地管理商业社会中的日常业务。问题不在于找一个更懂行的人来为经济增长出谋化策,而是要形成更有效的制度和游戏规则来鼓励人们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使他们掌握的有限的知识、信息和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人们想要购买某种资源,但又不想等到将来挣够了购买力之后再买,而是现在就获得资源,他们为此支付的价格就是利息。理解利息的最佳方式就是把利息看成一种获得资源当下支配权的手续费。当下的资源通常要比未来的资源更有价值,这是因为现在拥有资源常常扩大了我们的机会。

当立法者给贷款“年息”加上一个上限时,银行不得收取比这更高的利息,这么做实际上并没有降低利率,因为这种做法的实质只是银行把一部分贷款人拒之门外,不向他们发放贷款。

yinray 发表于 2012-4-25 16:04:49

第六章供给与需求(下)

如果我们用法律禁止了货币价格这一分配手段。就不得不使用其他的分配规则,不管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设计,等待购买汽油的人会试图找出新的分配规则对购油人群加以区别,而且他们会相互竞争,努力达到这个标准,他们的竞争会使总成本增加,除了价格之外,还要加上购买汽油的非货币成本。竞争会使总成本不断增加,直到需求量不再超过供给量。

在商品明显短缺时,如果法律禁止供应商涨价,那么供应商该怎么办?他们可能会寻求其他手段使事情朝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汽油零售商可能会决定减少每日的营业时间,周末全天不营业,以此降低他们的成本。

如果价格不能反映某种商品的相对稀缺性的变化,供给方和需求方就会得到错误的信号。……计划经济中的计划部门未必能想到这些途径,但正是这些途径的综合效果却能够使混乱和秩序判然分明。浮动的货币价格反映了不断变化的供求情况,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动机。

没有人愿意把一卡车古柯叶偷运进入境。运输粉末状的可卡因效率更高,针对目前的反毒品战争,出现了纯度更高,更危险的毒品,即所谓强效可卡因。……和对其他真正有害的东西的禁令一样,其无意的结果往往是催生了更猛烈、利润更高的东西,以取代不太猛烈、利润不太高的东西。

法定最低工资的大幅上涨确实可以给一部分人带来更多的收入,但是对另外一大部分人来说,因为他们找不到报酬更高的工作,所以最低工资的上涨实际上降低的这些人的收入。无论是对商品和服务的买方征收还是对卖仿征收,都相当于在供给和需求过程中钉进一块楔子。不管是由谁付税,征税这一行为本身就已经削弱了供求双方的能力,使他们不能很好的把握机会,从事互惠互利的交换活动,这当然是对烟酒征税的原因之一。

既要对每个人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又要使成本的膨胀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这个问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困扰着我们。要想对这个问题有清楚的认识,首先要认识到需求影响成本,用某种方式分配医疗资源势在必行,因为,在病人看病不花钱的情况下,不管供给量有多大,需求量肯定都会比供计量大的多。

只要公路归政府所有,而政府迫于政治压力又要让人们免费使用公路,那就必然会堵车。就算我们再怎么修地铁、修轻轨,堵车现象也不会消失。最好的证据就是任何新修的地铁和轻轨都没有减轻当地的交通拥堵。只要新修的公路资源能够继续让我们免费使用,路就会一直堵下去。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能够使用资源的人用不着支付资源最佳用途的全额机会成本,资源的使用就会比较随意和粗心。

lxshit 发表于 2012-6-4 13:45:45

非常好的一本书,曾经通读一遍,但后来不用就忘记了。

chava 发表于 2012-9-16 22:08:14

正好读到第七章,比楼主多一点

就是不知道哪里能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

yinray 发表于 2012-9-17 15:00:27

引用第9楼chava于2012-09-16 22:08发表的 :
正好读到第七章,比楼主多一点

就是不知道哪里能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

记得书中有原话,习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你只要自己想出自己的答案就行了。

yinray 发表于 2012-9-17 15:00:54

感谢陶版评分,本书我早读完,只是园地有一阵子不能登陆,以前被关了,有空继续贴摘抄。

hebeisheng 发表于 2012-10-26 20:05:12

笔记很全。虽然没有看过原文,但还是通过楼主笔记,也略知一般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届书香满园读书交流赛分季赛之八--《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