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eigo 发表于 2012-3-22 21:17:14

显微镜首度拍到PM2.5颗粒:形状色泽迥异

核心提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介绍:“PM2.5,或者叫细粒子,放到显微镜底下,能看见颗粒物有不同的形状,有发亮的、像晶体一样的颗粒物;也有像沙漠里石头一样的颗粒物;还有一些比较均匀、比较细微的颗粒物。甚至我们看见有的像沙丘或者像干旱的土地。”

http://img6.cache.netease.com/cnews/2012/3/22/20120322154410bba1e.png


上个周末,中央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了大雾蓝色预警,全国不少地区都被大雾所笼罩。接二连三的大雾预警,让人们又重新关注起一个刚刚认识不久的新名词:PM2.5。PM2.5颗粒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现在居民最受关注的环保问题。央视记者经过连续观测,日前终于用显微镜首次拍到了PM2.5家族各式各样的形态。

显微镜下的PM2.5,形状大小各有不同

这是在120倍的显微镜下看到PM2.5颗粒的全貌。为了更直观地理解PM2.5颗粒物的大小,记者找了一根头发与之作对比,对比非常明显。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介绍:“PM2.5,或者叫细粒子,放到显微镜底下,能看见颗粒物有不同的形状,有发亮的、像晶体一样的颗粒物;也有像沙漠里石头一样的颗粒物;还有一些比较均匀、比较细微的颗粒物。甚至我们看见有的像沙丘或者像干旱的土地。”

而记者观察后的直观感受是:“有点像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还有的像小棍子似的。”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PM2.5都是一个样,实际上显微镜下能看见各种形状、大小的细粒子。

专家解释,在显微镜下能明显看到的实际上只是2.5微米以下颗粒中较大的,其它直径只有零点几微米甚至更小的颗粒堆积起来就像是一片平静的沙滩,而在上千倍的电子显微镜下,能全面展示出PM2.5家族各式各样的形状。

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PM2.5吸附了哪些毒物

PM2.5的成分非常复杂,不仅有一次形成的颗粒物,还有很多由气体转化而来二次粒子。两者虽然都有危害,但专家表示,二次粒子才是PM2.5家族中的“终极杀手”。

一般来说,产生PM2.5的三个主要来源,包括电厂烟囱等固定污染源排放、机动车尾气及建筑工地扬尘。从这些污染源中排放出来的固体颗粒物就叫做一次粒子。

而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硫酸盐或者硝酸盐,在一定气候条件比如湿度和温度适合的情况下,就会附着到空气微小的灰尘和水汽当中,形成了直径也小于2.5微米的二次粒子。

PM2.5又叫可入肺颗粒,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说:“(颗粒)进入人的肺泡,对身体会有危害。而二次粒子不仅是颗粒物的问题,还有化学成分在里面,对人的损伤更大。”

中科院大气所的专家经多年研究发现,二次粒子在PM2.5颗粒中占的比例会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可能会占到百分之三四十,而夏季一般会占到百分之六七十,而且由于光化学作用,光线好时比光线弱时占的比例更大。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二次粒子作为PM2.5中的危险分子,对老年人的心梗、心绞痛或心血管疾病会造成一定影响。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说:“细微颗粒对健康的危害实际上主要决定于它吸附了哪些毒物,它如果吸附的是致癌物,那么长期影响会导致人体致癌;如果它吸附了一些有机污染物,那么有可能导致生育生殖方面的毒性作用;如果它吸附的是重金属,严重来讲就可能导致中毒。”

为进一步研究二次粒子对环境空气和人体的危害,目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专家已经对每天的取样结果做比对实验,不仅看PM2.5的浓度有多少,还要做一系列化学分析。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说:“比如看看它里面有没有重金属,比如看看它的硫酸盐、硝酸盐的比例组分有多少,这样有助于我们将来的政策决策,对PM2.5的治理应该从哪里抓源头,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来源:央视 )
http://discovery.163.com/12/0322/15/7T7A4UFB000125LI.html
微观世界被放大了,了解微生物的和生活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的保持健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显微镜首度拍到PM2.5颗粒:形状色泽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