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op709 发表于 2011-12-31 16:58:56

大家来学小儿推拿(原创首发)

那天,孩子和我去了图书馆玩了半天,没有喝多少水。下午,我有事,孩子在家。回来孩子就咳嗽了,于是拿手过来,一通乱推。半小时后,不咳了,自己在房间里玩。晚上,孩子一头汗去接内人。于是,又复发了。第二天,治了一天,共推三次。第三天,就去上幼儿园了。其实,小儿推拿用好了效果还是可以的,可以说随手而愈。当然,小儿推拿也有风险。看到这你一定也想,如果孩子有病,也能如此简单多好。

liop709 发表于 2012-1-5 10:39:11

小儿推拿如何学?1

其实,小儿推拿是个简单的东西,因为明清时,一般的农家妇人都会。一般认为小儿推拿明清是我国最高水平,也有人认为是宋代。但是,如果你去找现在小儿推拿的书看,就会发现那是个迷魂阵。因为中医就是个迷魂阵,有各种说法,玄妙和奇怪的什么都有。如何学是个头痛的问题。不说别的,就关键的补泻方向各家就说法不一。这时你想,只能看被大家公认的几个大家。比如建国后的李德修,张汉臣,孙重三,刘开运。一看,他们也不一样。怎么办?中国小儿推拿以山东著名,而大家在青岛的多。现在,青岛最有名的是李德修的三字经派,张汉臣的厘正派,孙重三派,近年因为张继刚的出现,张席珍派也影响很大。张继刚是几分钟就推一个而且有一定的效果。据说非典时一天能推百人。但是据说张继刚是结合了气功的,一般人没有他的效果,至少我知道是这样,也许有人行。这只能排除。孙重三穴位多手法比较复杂不适合初学。张汉臣穴位也多对于初学不易理解,如果入门后学习很有好处。所以选择李德修入门。李德修穴位少,手法简单,易学易用,对于初学,最是适合,而且效果很好,缺点是时间长。所以权衡再三,选择从李德修入手。

liop709 发表于 2012-2-27 09:42:35

大家来学小儿推拿(原创首发)2

我第一次用小儿推拿退烧。2008年某天,孩子那时还不到一岁。有天晚上突然发烧,用温度计一量39.2度,晚上去医院也不方便了,怎么办?要不明天去医院,又不放心,赶紧找出周老的书,找到发烧的方,发烧方:清肺金,清心火、肝木,补肾水、脾土,推三关,推天河水,若高热40度以上,加退六腑。按葫芦画吧,拿着书一边看,一边用手推,一个一个穴位推了不短的时间。推完心里很平静。因为用过周老别的方法,所以有些信心(这个是关键)。于是拿温度计一会量下,一会量下,到天明时,孩子退烧了。一量37.5度。现在看来这次有些运气成分。我是从这开始学习。但我不建议初学者治发烧,因为风险太大。当时用的是周老书上的手法。这不是用的三字经手法。

liop709 发表于 2012-3-1 11:54:03

大家来学小儿推拿(原创首发)3

推拿三字经流派以山东青岛市中医院已故老中医李德修为代表。1877年,山东牟平人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通治大人小儿之疾。李德修(1893~1972)继承了徐谦光三字经学派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小儿推拿,用推拿技法救治病儿无数,是现代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奠基人。李德修不是徐谦光的传人,该派常用穴仅三十有余,其手法亦较其他学派简单,归纳起来只有推、拿、揉、捣、分合、运等六种。主张取穴少而精,还强调用“独穴”治病。李德修1955年来到青岛中医院,任青岛市中医院儿科负责人,其传人没有再传。赵鉴秋是青岛市中医院第三任儿科主任,1992年出版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在全国影响很大。

xxjbc165 发表于 2012-3-9 11:55:14

等楼主下文呢,怎么没消息了?
楼主可讲下怎么学,用什么教材或给个链接,把大家引上路嘛。

dong3626 发表于 2012-3-9 14:46:21

最好是有图片或者视频比较好。。。。

liop709 发表于 2012-3-9 14:48:32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5112595小儿推拿初学者,一是我平时杂事比较多,再者看的人也不多所以也没有动力写。

liop709 发表于 2012-3-14 09:20:32

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的基本特点:取穴少,用独穴,一般只推左上肢肘以下穴位;推拿时间长,手法简练,疗效较高;操作方便,患儿易于接受。
手法要求:手法熟练,操作正确,精神集中,轻重快慢适当,用力均匀,绵绵不断,扎实稳定,不可漂浮。
根据赵的书上说,临床部分资料统计:治疗发热总有效率为94%;治疗急惊风总有效率为96%;治疗外感咳嗽治愈率为81%;总有效率为99%;治疗小儿惊症的治愈率为97.5%,总有率为100%;治疗小儿厌食的治愈率为95%,总有效率为99%,疗效优于药物。手法以清见长。这和张汉臣派相反,张派以补法见长。
常用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等六种方法。
1、 推法:
用左手托着患儿之左手,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在小儿
某部穴位,凡向前推动,行于直线,称为推法,用在线型穴位上。
推法:1.补法-----——推向指根(向心性为补)
   2.清法(泻法)——由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性为清)
   3.清补法——由指尖至指根,来回推之(往返都为清补)

liop709 发表于 2012-3-21 09:12:40

一般规律如此,如:清肺经,清肝经,脾经,清心经,有例外者如向心推天河水为清,离心推肾经为补肾。
这里讲的是我理解的三字经,与常见的大部分相同,略有不同,主要是为了方便初学。
2. 拿法
医者右手拇指二指,同时相对用力,拿按患儿的某一个穴位,称为拿法。为强刺激手法之一,多用于急救。一般用于点型穴位,例如拿列缺穴、合谷。注意:要松紧适宜,用力要柔和。
3. 揉法
医者以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按在患儿某部穴位上,做左右平衡旋转揉按叫揉法,多用在点型穴位上。
例如:揉二马,外劳宫等。
4.运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两指拼拢的罗纹面,由某穴作弧形或环形,推运称为运法。用于面型穴位。
例如:顺运内八卦。
5.分法
医者两手拇指从选定的穴位上,向两侧分推,叫做分法。从两边向中间推,叫合法。
例如:分阴阳穴,合阴阳穴。
6.掐法
凡用医生指甲,在穴位上掐之,使产生酸、麻、胀感称为掐法。例如: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掐五指节。

liop709 发表于 2012-3-22 13:52:03

1. 脾经
部位:1)拇指末节罗纹面(或者掌面)。
操作方法:
补脾:向心性推之,可健脾壮气血,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清脾:离心性推之,可泻脾火,清热利湿,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可调和脾胃活血顺气消食,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主治:补虚扶弱,补血生肌,除痹痛,进饮食,化痰涎,健脾调中,消食积,补血生肌消化不良,泄泻,疳积,痢疾,惊厥,单腹胀,黄疸,便血及一切疹、痘隐出不透,或随出随没,积食、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2.肝经
部位:食指末节罗纹面(或者掌面)。
操作方法:
平肝(清肝)——离心性推之。治肝实证。
补肝——向心性推之。治肝虚证。
清补肝: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治一切少阳证。
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
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

xxjbc165 发表于 2012-3-28 12:17:07

感谢楼主,辛苦啦!
我是每帖必读,等待下帖。楼主推荐的书籍正在读《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感觉读了楼主的帖子
对理解书籍有益。

xxjbc165 发表于 2012-3-29 09:15:46

2012-03-29
小孙子发烧咳嗽,已有二天。昨晚,烧到38度。
用三字经派的推拿法,半夜推了40分钟。到早晨,显效!

liop709 发表于 2012-3-29 12:02:18

心经
部位:中指末节罗纹面(或者掌面)。
操作方法:
清心:离心性推之 ,治实证。
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治虚证。
清补心: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
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补心养血,健脾温阳。
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惊搐、弄舌,目赤,肺热咳嗽,惊搐,高热神昏 ,两腮颧部色赤等。
肺经
部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或者掌面)。
操作方法:
清肺:离心性推之。实证。
补肺:向心性推之。虚寒证
清补肺: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实证夹虚。
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通便结等。
主治: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麻疹不透,感冒发烧,气喘,痰鸣,胸闷,大便秘结等
。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我只介绍常用的穴位大概十几个。一般的病就够用了。)

xxjbc165 发表于 2012-3-30 07:38:43

昨晚又推了40分钟。一夜无事。睡得很深沉。

lanshanhe 发表于 2012-3-30 20:54:16

不要随便乱推拿的好,可别伤了孩子

liop709 发表于 2012-3-31 08:42:47

什么方法用不好都会有副作用,相对而言,食疗和推拿的副作用较小。

liop709 发表于 2012-4-1 09:13:13

肾经
部位:小指末节罗纹面(或者掌面)。
操作方法:
清肾:向心性推之。清下焦湿热。
补肾:离心性推之。滋阴潜阳。
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纳气定喘等。
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解毒等。
胃经
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
操作方法:
清胃:离心性推之。清脾胃湿热,和胃降逆。
补胃:离心性推之。健脾和胃。
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
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衄,呃逆,嗳气等。
大肠经
部位:食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
操作方法:
清大肠——离心性推之。通利肠道,清胃肠实热。
补大肠——向心性推之。涩肠止泻。
清补大肠——来回推之。调理脾胃。
作用:调整大肠功能,有固肠、涩便、止泻等作用。补则气上升,清则气下降,清补则和血顺气。
主治: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

liop709 发表于 2012-4-6 17:05:28

小肠经
部位:小指外侧缘。
操作方法:
清小肠——离心性推之。分别清浊,清小肠,利小便。
补小肠——向心性推之。温下元,固小便。
作用: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多用清法,非虚不补。
主治:尿闭、小便不利、口疮、泄泻而无小便者,治小儿水泻或中毒性消化不良症最有效。
附:利小便穴
自腕部到手掌尺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治腹泻甚效。
内八卦
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边,顺着时针的方向,划一个圆圈是八卦穴。(卦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方法:
①顺运八卦—由乾卦起运转一周到兑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顺运八卦。顺运可使气上逆,能促患儿呕吐。
②逆运八卦—由艮卦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逆运八卦。逆运可使气下降,以治呕恶等症。
简单的说法,顺着大拇指从指根到指尖方向为顺运,反之为逆运。两个手都可以这样认为。
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降胃逆、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主治:胸闷胀饱、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顺八卦催吐,升温;逆八卦是降胃气,止吐,是降温。一般用逆运为主。如果文章有问题请大家提出,大家共同学习。

liop709 发表于 2012-4-20 09:24:52

天河水(这是非常有名的穴位)
部位:在前臂正面中线,由掌根横线中间至肘弯横纹中间。
操作方法:其法有三:(1)由掌根横线中间至肘弯横纹中间,为清天河水;(2)由内劳宫穴推向曲泽穴处,为大清天河水;(3)由肘弯曲泽穴处推向内劳宫穴处,为取天河水,性大凉。多用清天河水法。
作用:解表散寒、清心热化燥痰、除烦躁、安神镇惊、利尿。
主治:急热惊风、惊啼烦躁、口疮、感冒发热、痰喘咳嗽、腹泻、麻疹、尿少重舌,弄舌,舌送口外,惊风,癫痫,夜睡不宁,失语症,口吃(初期有效),口干口渴,小便赤涩等症。
三关
部位:前臂外侧缘,由掌根直上至曲池穴。
操作方法:由推掌根直上至曲池穴之,称推三关。
作用:培补元气、调和气血、能发汗,对疹毒内陷、隐疹不出等有显效。
主治:表虚自汗、麻疹不透、先天不足、小儿瘫痪,黄疸,阴疽毒疖,手脚凉等症。
六腑
部位:由肘起至腕横纹处的尺侧。
操作方法:由肘向腕部推,称退六腑。
作用: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消疮疖肿。
主治:高烧、急惊风、实热痰喘、便秘、热痢、痘疹、痄腮、鹅口疮,牙龈肿,重舌,木舌,喉肿痛,痄腮,无名肿毒等一切热症宜之。

liop709 发表于 2012-5-10 09:52:00

板门穴
部位:拇指下,大鱼际平面。
操作方法:来回推之为清板门。如由拇指根推至掌根横纹处,有止吐作用;由掌根横纹处推至拇指指根横纹处,有催吐、止泻作用。多用清补法(来回推)。
作用:能清胃热,通调三焦之气。清热凉膈(清中焦之热)作用。除能止血除烦躁外,又能升降。
主治:止吐泻、退虚热、嗌奶、清胃热,除口臭,胃疼退热除烦躁,疹痘潮热不退,鼻衄,鼻腔炎等。张汉臣擅用此穴。

小天心穴
部位: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
操作方法:左右来回揉。
作用:通窍散郁、畅通经络、安神定惊、通窍、清热明目止咳等。
主治:惊风癫痫、实热急喘、痘疹欲出不透, 解颅等。视物不明,目赤肿痛、干涩,泪多或无泪,一切眼病的主穴。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家来学小儿推拿(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