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中药成分会致癌
环球网记者李亮报道,中草药可导致肾衰竭和癌症?澳大利亚媒体日前称,自中国进口的中草药中含有一种成分,可导致服用者肾衰竭和癌症风险大幅增加。研究人员还称,他们已经发现了辨别病人是否“受中药所害”的办法。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11月10日报道称,马兜铃酸是中草药中的一种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它可导致极难治愈的肾病,最终引发肾衰竭。此外,它还和一种存在于泌尿系统上尿路的罕见癌症有关。日前发布在《国际肾研究期刊》网站的一个研究称,它发现了一种使用生物标记、诊断个人是否受马兜铃酸之害的方法。
外籍研究人员称,马兜铃科植物以前曾被广泛地运用于中药配制,现在较少使用。据称,服用这种药物的副作用不会马上显现,而会潜伏很多年。
澳大利亚医学会南澳主席皮特•沙利(Peter Sharley)表示,中草药配方普遍处于无监管的情况下,但它们可能“导致死亡”。
“我们不知道大部分草药里含有什么成分。很多中草药在进入澳大利亚时根本没有通过安全检查。”他说。他还称,中药药方通常包括多种草药,其中一种可能十分有益,但它与另一种或几种草药混合后却可能十分危险,不知道能产生什么效果。“这就像是赌博。中草药与多起死亡案例有关。”沙利说。
今年有一期《澳大利亚医学期刊》曾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名75岁的老人使用中药治疗牛皮癣,药剂中包括马兜铃酸。虽然龙胆泻肝丸、雷公藤、克银丸等药剂对他的牛皮癣起到作用,但也造成了这名男子的肾衰竭。该刊称,这名老人是通过海外邮购获得这些中药的。
“如果这不是一种禁用物质,政府就不会对中药的进口进行控制或监管。”沙利说。他呼吁政府立刻行动,对从中国进口的中草药进行严格审查。
http://health.huanqiu.com/huanqiu/news/2011-11/2159884.html
中西医之争看来不仅是个医学问题,可能还是个政治经济问题 是药三分毒,西药也一样 中药没有合理的药理和毒理研究,是不安全的东西。 新闻?旧闻?
马兜铃酸、龙胆泻肝丸不是N多年前就已确认? “发现了一种使用生物标记、诊断个人是否受马兜铃酸之害的方法” 中药致肾衰竭和癌症的诊断方法让澳大利亚人发现了
国际肾研究期刊原文http://www.nature.com/ki/journal/vaop/ncurrent/full/ki2011371a.html
澳大利亚医学期刊http://www.mja.com.au/public/issues/194_07_040411/cha10705_fm.html 学习下 这算是旧闻了,类似的 九十年代初的小柴胡汤至肝炎,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已至于目前我国药典已经撤了这味药。
有一个现象 中药的使用是在中医理论指导运用的。不是乱用。这种药理变化存在,但正确理论指导下也出问题吗?应用马兜铃就是个例子。
对症的情况 出什么问题 它是解决病痛的良药。离开它效差。
这味药在老药工眼里相当重视,用药方法是去掉内层的夹膜。(中药炮灸必须的)
而且它卖的廷好。不是靠嘴吹的。有回头客,说明效果好。
但正规中医不太敢用了。可惜。
我曾也想似铜锣草一样总结,只是目前病例少 没有更多可重复病例就没意义。更何况现在这风头。想想算了吧。 小柴胡汤, 龙胆泻肝丸等都是 古代名方.
这些方剂都来自实践, 因为疗效好,副作用小而广为传播.
由于副作用小而被现代医学界定为非处方药(OTC). 非处方药至今已仅仅有6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就10几年的历史.
而中医主要是 辨证论治,强调个体差异,针对每个人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说明:
非处方药(通称OTC药)是指那些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直接在药房或药店中即可购取的药物。非处方药是由处方药转变而来,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 它是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增强、自我药疗意识日益提高的产物。现在OTC已经成为一种产业,须知药品生产也已成为一种获利空间巨大的领域。
世界一些国家早已实行非处方药品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改革必须与之接轨。西方发达国家从70 年代开始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将一些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药,鼓励个人承担一些医疗费用,如一些“小伤小病”使用非处方药。 我国政府在1996年正式提出药品分类管理,同年由卫生部牵头,七部委共同成立非处方药(OTC)办公室。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OTC管理工作由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负责。1999年7月22日,我国正式出台《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西药部分和中成药部分),该《管理办法》于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