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邓爷爷的经济中心论
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卓越贡献有目共睹。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和思想一直影响至今,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和平崛起的战略都植根于经济的强大逻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97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发展,邓小平的战略思维一直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如果对其理论进行正面的解读,无疑有太多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我想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他的经济中心论,来谈谈个人的一些切身感受,可能不正确,但是真实的。
积极的方面。差别化的“先富与后富”理论以及“先讲效率再讲公平”战略,在经济十分落后的中国,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也为适当地放开沿海地带提供了理论依据。广东、上海在先富的战略中,借助特有的港口优势和政策激励,日益发展,工业和服务业都彰显出相对中西部甚至东北地带的活力。其次,先富理论也激励了很多追求财富梦想的冒险者,另一大批曾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群体加入到了为经济财富而冒险的队伍中,历经拼搏之后,为国家基本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做出了应有贡献。最后,先富与后富的竞争,以及政策的适当倾斜,还有90年代中期的分税制改革,也激励了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张五常先生有个解释,说中国经济的强大来源于县与县之间的竞争,也就是说,经济中心论要求政治为经济服务,经济的政治调控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激发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策略,也即土地财政和快速的城市化,以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再说不足的方面。有目共睹的就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正,出现了很多富人和弱势群体并存的社会景观,潜藏了较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群体性事件和利益不相关者的“围观”现象。背后反映的恰是经济中心论的必然逻辑。既然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公平的分配蛋糕就成为第二的政府职能。现实的许多事例不断印证着蛋糕分配的不公,导致了近几年出现的仇富心理、炫富风潮。这值得警醒。然而,纵观、横看这个世界,公正往往出现在制度优良,执行有力的社会,往往出现在公民社会发达的过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分配是一个社会制度的价值问题。它涉及到各个阶层的利益分享和整个社会的共存问题。是一个十分负责而又难以有效调和的世界难题。 这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本版是文学版,建议写文学的东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