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归途杂感
归途杂感昨天的这个时候,我还在长途客车上昏昏欲睡,原本十五个小时就能走完的路程,由于一些未知原因整整耽搁了八个小时。去北京的时候,同样的道路,同样的速度,差不多只要十四的小时都到达终点。我回来整理车票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个快一些是有道理的,票价就贵了好几十。或许没有必要来用价格来对比,但是现实生活中,总是让我们习惯性的用价格来衡量诸如此类的问题。当然这只是来回路程中最细微的差别,我想说的却是归途中另外一些事情。
六里桥长途客运站,位于北京市三环路六里桥。在我近几日去过的长途车站里,六里桥车站的规模是较大的,开往内蒙方向,宁夏方向的车在这里可以坐到,由于没有购到火车票,我只能赶早来买汽车票,不到八点,几个售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我在队伍后面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每一个买完票的人从身边走过我都偷着瞄一眼,想知道去银川的车票还能不能买到。其实也可以在北京再停留一日会会朋友,但是不知为何,就是想尽早返回家中,或许是出门在外的开支太大,现在是自己创业,不得不考虑成本。没有多久就轮到了我,在询问过之后得知还有票出售,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坐车时间是下午五点,还有一些时间,就决定利用起来出去转转,于是就有了那篇《潘家园见闻》。
时间过得飞快,我差点把上车时间记错,看着时钟指向四点,我急忙的离开网吧朝车站赶。其实距离并不远,穿过一个地下通道,有过一段不到三百米的短街,就来到了车站。对于长途卧铺车,那种脏乱差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前年冬天在郑州出差,回程的时候买不到火车票,只好去买了汽车票,那种乘坐感受真是终身难忘。前两天从银川到北京,从北京到长春,我都做的汽车,这两趟车卫生还不错,速度也快,不知今天这次是何结果?
车站里的休息区,坐满了等车的人,竟然还有两个外国小伙席地而坐,不知他们是要去哪里?去了一趟卫生间,里面的卫生条件差强人意,打扫卫生的老人一个劲的提醒进来的人不要吸烟,公共场所禁烟已经开始推行了,但是我却没有多大的感觉。因为有太多的人依然如故。车站的站牌上显示是提前十分钟检票,但是已经五点了还是没有见车的踪影,或许在那个时候我就应该有所察觉:这趟车的司机时间观念不是很强。
一直到五点十分,车才到,一群人开始拥在检票口等待检票。虽然很多人都明白卧铺车基本上都是对号入座的,但是到了上车的时候,还是会争先恐后的一拥而上。生怕自己的铺位被别人占了。我由于没有行李,节省了一点时间,第一个上了车。老规矩,先脱鞋。其实我前面还有一个中年妇女的,没脱鞋就跑到了车上,被司机师傅撵了下去。我后来才得知那个女人带着母亲来北京做手术的,她母亲年龄也大了,需要睡个下铺,她着急上车就是想确认是不是下铺的。说到这个铺位,售票员说的还真不靠谱。一上车就开始有人抱怨,说自己明明要的是下铺,却给了个上铺。我坐在自己的铺上看着这些抱怨的人,微微叹了口气。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称心如意的事情呢。
让我来形容下这辆车的环境吧:一上车,可能是车辆在太阳底下晒了一天,夹杂着一股脚臭味和汗臭味的气体扑鼻而来;铺位上的床单与被套不知是多久没有换洗;最离谱的是枕头,花色的枕头都已经快成黑色,上面也有着一股莫名的味道。这难道就是首都配套的长途汽车?我感到很是遗憾。
由于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再恶劣的环境也无法抵抗睡魔的侵袭,就算是晃动最大的最后一排,我也在一开车就沉沉睡去,神游太虚了。
隐约中那规律的晃动停滞了,我从睡梦中惊醒。看到窗外一片漆黑。汽车已经停止行驶,关闭了发动机,自然空调也停止了运行。我睁开惺忪的睡眼,看了看手机的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从开车到现在,我已经睡了四个小时,按照路程推算,应该已经进入河北境内,但是车外漆黑一片,无法辨认。我还没有明白是什么事情,心想可能是临时停车,就没有多在意,只是空调一停,各种味道相继袭来,令人窒息。司机过来将我头顶上的天窗打开,嘱咐我说到开车的时候记得关上。天窗一打开,那种窒息感荡然无存。不一会我又沉沉的睡去。依稀记得两个多小时后,开始行驶,风把我吹醒。而不到半小时,又停了下来。
这样反反复复,到了凌晨四点,才摆脱了长长的“车龙”,我一直以为前面是不是因为车祸而堵车,到了最前面,只看到警车,却没有发现任何车祸的痕迹,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这个疑团直到天快亮时再一次遇到“车龙”我才想明白是什么缘故。这条路是北京至拉萨的高速公路,非常的繁忙。路上除了我们这样的卧铺大巴,再就是大货车。我的猜测是:前面或许有车出了一点小故障,然后停车修理,不知是不是太过劳累,后面跟进的车就都停了下来,因为都是黑乎乎的一片,后面的人们也无法看到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在等待的过程中,拥堵的车辆越来越多,而最前面的车却以为还没有疏通而睡着了。所以就有了开始的那一幕:没有一点车祸的痕迹,依旧造成了长达八个小时的堵车。
这让我想起了攀登华山的一段经历:当我们试图跨越“鲤鱼脊”(依稀记得是这个名字)向山顶进发的时候,很多人都就势睡到在地上,告诉我们前面人都堵满了,过不去,最后在我的强烈抗议下才不情愿的挪一点位置供我们上去,到了山顶一看,哪里有那么多人?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自己不思进取不想前进还要指责别人的尝试呢?这里我并不是要埋怨那些制造“车龙”的人,也不是要批判那些阻挡我前进的人,我只是隐约有些担心。我们的身边有着太多这样的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放弃尝试,坐等天明。
一千多公里的路程,我从开始的愤怒到后来的理解,再到最后的担忧。由于没有多少事情被耽搁,上述心情也渐渐趋于平静。我还要感谢这样的经历。在被延长的旅途中我并没有让时间白白的浪费,利用那几个小时的时间,我看完了那本季羡林先生的《赋得永久的悔》,在看的过程中还捎带着思考了上面的问题,也算是没有虚度吧。
中山若水 读书园地首发
2011-9-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