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追忆我的诤友徐伯鸿教授
追忆我的诤友徐伯鸿教授年仅47岁,我的诤友徐伯鸿先生驾鹤西去了!
一直想写点纪念的文字,不忍下笔。然而,想到人生无常,还是早点动笔的好。
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直:这种朋友很正直;友谅:这种朋友讲信用,诚实、诚恳;友多闻:这种朋友知识广博。我之所以说 徐先生是我的诤友是在益者三友的基础之上。 “诤”字本作“争”,“诤”是后起字,意思是强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程度比“谏”重。本义:直言规劝。诤,谏也——《广雅》。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谏诤》。
我与诤友伯鸿先生相识于他的课堂。年少轻狂的时候,我对中国古诗歌非常感兴趣,常在清晨放牧的时候背诵唐诗宋词,立志于考大学中文系。然而,命运捉弄人,糊里糊涂报了外语系。直到大学通知书来了,我才知道上河师大外语系。尽管如此,自己仍然很高兴,毕竟上了大学。在我们那个时代,考上大学那是一件天大的事啊。仅此一去,再无机会读中国文学了。每天,都是背诵英语单词,练习听力。说来惭愧,英语仍然学得不好,几次动摇转向,都未成功。来到师院工作,自己认为文学基础差,还是补一补中文吧。于是选择了徐伯鸿先生的唐诗研究课。在其课堂中,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仅举一例:先生在讲到王维的诗歌的时候,总结了王维的诗歌特质:灵秀、高雅、淡远、天人合一。我的灵感的火花在教授说完的时候迸发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论文题目吗?西方的山水诗人很多,他们的诗歌特色是否有此特色?我选中了华兹华斯开始着手研究,很快写出了一篇文章:秀、雅、和、远-------试论华兹华斯的诗歌特色。写完后,拿文章去徐伯鸿先生家讨教,先生给予了很多修改建议,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的第一期上。有些时候,与我的学生们探讨课堂教学的时候,总是以此为例,告诫自己和学生:老师的一堂课给你一点启发就够了,无需太多。
与徐伯鸿先生熟悉之后,我凡有写作,总是拿他先阅。先生说话评点苛刻,有些时候受不了,眼泪打着转,最终没有流下来,只因自己学识浅薄。先生教导犹在耳边:士军,你的文章理论上没有上去,没有高度。士军,你要多读当代文艺批评理论,如:福柯,德里达,拉康。士军,你的中文功底欠缺。士军,你的文章西语化表达严重。先生音容相貌如在眼前,呜呼,哀哉!呜呼,痛哉!
由于天资愚钝,我准备三年的考博,第一年由于没有信心,只联系了学校,没有报考。第二年,考完回家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徐伯鸿先生探讨我的答题。考题如下:王国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谈谈您的认识。天啊,王国维,我的了解太少了。答题的时候,后背直冒凉汗,在考场中任我思绪纷飞,中西结合。3个小时,近5000字,深感满意。回来,与徐伯鸿先生讨论之后,发现自己考得一塌糊涂,考砸了!先生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并给我开了一些书目,赠送我其专著两本。最后,鼓励说:中文考博,如同古人考状元,一段文字,先破后立,洋洋千言,非独读几本书所能及。并鼓励我继续考试。今年三月,我又去考试了,考题如下:王世贞: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有无相生,虚实互用。原文记得不很清楚了。结合虚实只是讨论中国文学的创作特色。回来之后,我就与先生讨论我的行文,并感谢先生去年的指导。 只等录取通知书到了,和先生还要一起喝杯庆功酒。然而,世事繁杂,一晃时间过得飞快,而今就要去报到读博士了,没有来得及一杯感谢酒,先生已经突然皈依道山,留下此等遗憾,何其痛哉,先生九泉之下,可原谅否。
尚有一事情也没完成心愿:我在7月份写了一篇孟姜女的文章,当时写得思路混沌,无法着手,到先生家中讨教,先生给予了很多方面思路的指导,终于完成这篇文章的草稿,只是想改的更完美的一点,再请先生过目。 由于懒惰,或是想来日甚多,一拖就是几周过去了,而今,在也没有机会让先生修改指导了,每思及此,心如刀绞!我的前半生有此诤友,足矣!
古人云:“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天不假年,吾等奈何?
先生名留千古。
只恨我笔拙不能达意,仅此短文哀悼天堂的您,先生不会介意吧。 纪念就是再一次铭刻,读来深感作者对诤友的情怀。纪念是更好的继承,相信作者一定会把徐伯鸿先生的良好学风和为人发扬光大。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我站在训教的角度,而是因为我有类似的体验和经历。徐伯鸿教授英年早逝,甚为可惜,同悲同悼。 引用第1楼萧曼浮云于2011-08-18 22:14发表的 :
纪念就是再一次铭刻,读来深感作者对诤友的情怀。纪念是更好的继承,相信作者一定会把徐伯鸿先生的良好学风和为人发扬光大。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我站在训教的角度,而是因为我有类似的体验和经历。徐伯鸿教授英年早逝,甚为可惜,同悲同悼。
感谢您对诤友的哀悼,祝福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