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影响人类记忆方式 可提高人类智力水平
核心提示:网络已经影响到人们的记忆方式,改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方法。网络承担了更多的记忆功能并成为大脑功能的一种延伸,人类的能力会更多的转向学习,智力水平将因此提高。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贝琪·斯帕罗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网络搜索引擎和在线数据库已经影响到人们的记忆方式,正在改变人们处理信息的方法,比如人们更容易记住信息藏存在计算机上的位置,而不是信息本身。
这篇名为《记忆力的谷歌效应:指尖获取信息的认知结果》的论文于7月在线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网站上。
有学者认为,当因特网承担了更多的记忆功能并成为大脑功能的一种延伸时,人类的能力会转向学习,智力水平将因此提高。
今天,当我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信息时,却很少有人直接去分析这种方式对我们的影响。 4年前的一次经历触发了斯帕罗研究因特网对记忆影响的兴趣。当时,还是哈佛大学的一名心理学研究生的她在看一部名为《煤气灯》的黑白电影,她认出了电影中的一位女演员却无法想起她的名字。恼火中,她用自己的网络手机进行查询并立即找到了答案。那天晚上,她和丈夫开始讨论这个话题:“在因特网时代之前,我们是怎么来记忆这些东西的。”
这个问题萦绕在她的脑海。她和哈佛大学的丹尼尔·韦格尔、威斯康星大学的詹妮·刘合作,用试验来探寻问题的答案。他们设计了四种不同的记忆试验。在第一个试验中,受试者在计算机上录入一些烦琐的小内容,比如“鸵鸟的眼睛比脑袋大一些”,其中一半的受试者相信这些信息会储存在计算机中,而另一半则认为他们录入的信息会被删除。结果发现,如果受试者认为不可能再获得这些信息,他们更可能会记住这些信息;而认为自己能重新看到这些信息的受试者,则没有用心记忆。
第二个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计算机的可获取性如何具体影响我们的记忆。他们问了一个问题:“是否有国家的国旗只有一个颜色?”斯帕罗用心理学分析方法观察受试者的反应:是立即开始思考还是到网上去寻找答案。结果发现更多受试者首先选用的是网络查询。
在上面两个试验中,他们同时要求受试者既要记住录入句子的内容也要记住它们储藏在计算机中的具体位置。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受试者更能记住录入资料在计算机上的位置,而不是内容本身,这表明人们记忆方式的转变。
实验还探讨了一种所谓的“交互式记忆”的概念,这是斯帕罗的博士导师丹尼尔·韦格尔在30年前提出的。这一理论表示,人们会将记忆资料分类,并依赖家庭成员、朋友和同事来作为记忆储存的参考资料。比如,丈夫会依赖妻子记住重要的日期,而妻子则会依赖丈夫记住远方朋友和家庭的信息,这样就减轻了双重记忆的负担。斯帕罗说:“我喜欢看棒球运动,但我丈夫知道棒球的数据,因此,当我想知道什么事情时,我就会去问他,我不想花工夫来记这些事。”现在她发现,英特网正开始发挥这个功能,代表了交互式记忆是一种巨大收藏功能。
实验中,让斯帕罗最为吃惊的不是人们对非记忆性信息的依赖,而是他们获取这些信息的能力,她认为这是一种效率。她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因特网正成为我们的首要外部藏存系统,人类的记忆正在适应新的通讯技术,这就是“谷歌效应”。但她同时指出,因特网对记忆的影响还有许多有待探索的空间。
罗迪·鲁迪吉是圣路易斯密苏里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他说,新研究无疑表明我们的战略正转向学习,“为什么要记着可以查询到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了谷歌和其他搜索引擎,我们能够将我们的部分记忆需求下载到机器上”。他指出,这种记忆趋势实际上早已出现在因特网时代来临之前,“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学生时,我们通过查询书籍和百科全书来写论文。现在的学生则是在家里的计算机上来做这些事”。
这是一件糟糕的事吗?鲁迪吉不这样认为。他指出,信息环境的日益丰富甚至能刺激大脑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出现神秘的“弗林效应”,即智商测试结果逐年增加的现象。最早提出这种现象的学者是理查德·林恩,他在1982年一期《自然》杂志上指出,美国人的智商测试分数越来越好。美国哲学学者詹姆斯·弗林在1984年和1987年发现,这个现象具有长期性、明显性,在20世纪中所有发达国家年轻人的智商测试分数都出现了持续增长;而且,当一个国家攻克某种疾病,其居民的智力水平就会升高,这种现象因此被称为“弗林效应”。
“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吗?”鲁迪吉说,“没关系,维基百科上有一篇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本文来源:网易探索)
http://discover.news.163.com/11/0803/11/7AHFQTAF000125LI.html
依赖网络,已经上隐离不开它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