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qz1 发表于 2011-6-25 19:10:46

【扁桃原创】白切世说新语之二“周”争夺战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后汉书》
   言辞虽异,而内核实一。黄叔度,名宪,当世之贤者,有“颜子复生”之语。颜回,孔子最得意之门生,后世儒者之楷模。陶渊明塑造的五柳先生无疑有点颜回的影子,“箪瓢屡空”。
    后汉,政治最为腐败之际,却能出现最清白的草根阶级。名门上流没有供给营养这份营养的土壤,贤者总绽放在地位卑微的下层中。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从总体趋势来看,贤者之花开放在不起眼处。
    黄宪,“族出孤鄙,父为牛医”,寒族牛医儿,早年成名。高尚品质的养成,与这个家世有什么关系?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录。我们只能做个大胆的假设,刘注中有句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戴良眼光很高,对黄宪则屈尊,拜见回来后怅然若失。知子莫若母,戴母说了一句话:“复从牛医儿所来邪?”诚然,戴母有看不起黄族之嫌,这种白眼似乎潜在于有地位有家世的人眼中,哪怕他们破落。这种不怀好意的轻视,让黄宪有种出人头地的想望,再加上自身的聪颖正直赢得了范晔“无德”(即道家所谓至德)的赞誉。
    后汉有种奇怪的文化圈,那就是汝南多出贤者。黄宪就是属于这种文化怪圈。撇开地理因素,可以从文化氛围来考察,这些贤者用一种道德气场来谱写一首首正气歌,不管你是出身贵族抑或是寒族,有的出仕,有的隐居,都给当时的社会以一剂文化良剂。在这种浊流中还有一脉清流,国家有了一丝亮光,有了出路,国家的中兴自然落在这群贤者身上。但是国家的复兴,不是靠着儒家的理念,不能靠着这群孱弱的贤者。乱世不能用正道,这群汝南先贤虽然没有能力救国,但起码在窳败的国家经脉上回光返照一番。
    回过头来,再看看上面两句话。这两句说的都是同一意思。但是说话者却是不一样的。前者认为是周乘,后者认为是陈蕃和周举说的。历史的真相如何?还是来看刘注:乘“非陈仲举、黄叔度之俦不交也”,周乘与陈蕃、黄宪交厚。
    再看这周举何许人?他是“陈留太守防之子”,相貌丑陋,身材矮小,但“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可惜死得不是时候,否则宰相之位非他莫属。考查《后汉书》没有发现他与黄宪交往的记录。大将军梁商弥留之际对帝说他“清高忠正”,这样的人大可以作范后昆,这样的人会不会萌生鄙吝之心,可能性很小的,不必经常去见黄宪。此其一。官宦之后,他一心为国,忠直不二,无暇清谈,不比陈蕃专访贤者(陈蕃说出这番话是可信的),此其二。刘注也可以看出周乘说这番话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周举。此其三。其四,程炎震云:“袁宏《后汉纪》则作子居(乘字)语”。《后汉书》《后汉纪》,成书时间较早当然是《后汉纪》,相对而言,根据的史书更全、更接近后汉的史事,从这一辅证也可以证明此语的说话者是周乘而非周举。
   那么《后汉书》所据的版本,为何要将周乘变成周举?周乘据《汝南先贤传》云:“为太山太守,甚有惠政”。而周举曾拜光禄大夫,按汉朝官制,太守与光禄大夫俸禄差不多,都是二千石,不过一为地方长官,一为皇帝近臣,后者升为九卿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前者。京官,一句话当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再则,当时人对周乘的评价不一,甚至是南辕北辙。《风俗通》谓“(乘)迁陵长,治无异称”,而陈蕃赞誉他为“治国之器”。到底哪个评价公允?窃以为陈蕃评价符合事实(详见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赏誉》)。太有棱角,在现实中是无法立足的。他“天资聪朗”,平步青云犹如探囊取物,却做了太守、侍御史等官,按照陈蕃的说法最起码是宰相的不二人选,结果却因为“不畏强御,以是见怨于幸臣”(《御览》230引《续汉书》),平平地在宦海中度过了一生,正史中没有留下他的名字,惜乎叹乎。在汝南先贤中,如果他的一句月旦评,就可以使某人身价百倍,换言之,在文化精英的圈子中得到他的评价,那是大大地有面子,于是《世说新语》这句话就安在周乘的嘴上。但是作为正史的《后汉书》,这句话如果从周乘嘴里说出,一则没有权威,二则本书内也没有周乘的名字,说出来也无人知道。基于这样的考虑,换成本书有传的周举,反正都是周家的。正统的史传文学必须由史中有传的名人支撑起内部的效应大厦,才能经得住千年时光的涤荡。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丑陋而有知名度的周举无疑成为为黄宪造势的不二人选,名留青史。耿直而见怨的周乘只能留在了非正史的稗官巷议中了。而这个不太像历史的真相,却被《世说新语》和《后汉纪》保留了下来,两个姓周的,大浪淘沙后,还他们一个光灿灿的历史本相和历史真相。

emppp 发表于 2011-6-26 09:41:22

友情回帖支持,俺不懂得,这个你懂得......

hzyuan 发表于 2011-6-26 13:37:45

恩,那我就不多说了,要双份的

hjqz1 发表于 2011-6-26 13:43:39

吾一见袁黑黑,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吾时月不见峨眉,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这两句大家都懂的。

桃子 发表于 2011-6-26 14:21:16

看得有点吃力,时代和人物绕来绕去。

zhangred 发表于 2011-6-26 14:52:06

俺历史学得不好,来顶一下帖,活动一下筋骨,练点力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扁桃原创】白切世说新语之二“周”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