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爱学习是教材太枯燥?
一门课结束时做了个小小的调查,想听听大学生的意见,大约有十多个学生在调查中写到,所用的教材都是那么厚重和枯燥,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因为教材无趣,所以最不爱看教材,期盼老师推荐生动有趣的教材。还有一次,修订一本新编教材,也有不少学生提意见,书中理论性太强,太枯燥,应该多加一些有趣的插图,最好是漫画之类的。
呵呵,大学生不爱学生原因很多了,原来,教材不好看也是一个原因,和中小学教材相比,大学教材的确是很枯燥,动不动就是三五百页,而且满篇黑字,没有一幅生动有趣的漫画之类的,不仅仅专业性强的什么 内科学、外科学如此,就连普及性的《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也是如此。教授们是不是要考虑给大学生编一些生动有趣的教材了。 自己不好,归罪于外因,是大部分现代年轻人的特点。 让大学生看有漫画插图的书,就能提高兴趣?不理解。 彩色,清晰图片,铜版纸/高级纸张 会不会导致 教材价格上涨。
学生能接受的教材价格是多少?
俺们家孩子的小学、中学课本比俺读书的时候好多了,印刷,排版,用纸不知好多少。
俺也没觉得孩子比俺当年好到哪去。哈哈!
引用第3楼homestudy于2011-06-17 14:36发表的 :
彩色,清晰图片,铜版纸/高级纸张 会不会导致 教材价格上涨。
学生能接受的教材价格是多少?
俺们家孩子的小学、中学课本比俺读书的时候好多了,印刷,排版,用纸不知好多少。
俺也没觉得孩子比俺当年好到哪去。哈哈!
.......
对家学兄所言深有同感。以前写过一小段文字。
消失了的“捧读”
翻着手边的课本,不免感叹现在课本的印刷精美与自己当年所用的课本的简单朴素差距之大。按说,这么好的纸张配以精美的插图,应当更受学生欢迎才对,但现在的校园中却很少看见学生会“捧读”语文书了。原因在哪里呢?如果简单判断为学生不爱学习了,我觉得并不妥当,因为有些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书的,也经常有学生拿了贝塔斯曼的图书目录来询问哪一本更有价值——只是不见他们捧读课本而已。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翻出以前自己用过的高中课本对比了一下,发现问题了。课本变大了,图片变得多了。课本大自然字体大有利于保护视力,图片多可以丰富视觉上的感受,这些当然是好的。但是课本大了自然不利于捧读,也就是说以前一手就可以拿起来的书,现在需要两只手来端,必然不适合捧读了,尤其是在没有课桌支撑时就更累了。还有一个问题图片多内容少了,以前的一本语文书,除了可课堂必备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文化知识方面的短文与介绍,这无疑就是提供了阅读材料并进而丰富了学习者的知识。换句话说,以前的课本既是教材又是读本。现在的课本则只是教材,而读本的功能被分出来了并得以扩充,然而扩充后的读本并不能系统对应课本的内容,而且篇幅多了,书变厚了、变重了,再加上不好拿,被忽略是理所当然的了。
古人言“尾大不掉”,今人以“书大不捧”和之。 还有,现在孩子的阅读与整个社会的阅读风气息息相关,大人没有读书习惯,孩子有怎能爱读书呢?
再想一想我当年,没书读而渴望读书的时候,也不喜欢读语文书,一来有趣的文本少,二来内容有限,难以吸引人! 大学的教材本来就非常厚了,再加些插图、传记、典故等等,不知道要增加多少页?经济性也不是只增加些纸张、油墨那么简单!
艺术、文学的也许没什么影响!理工科的教材本身就比较严肃,如果加上娱乐性的东西。难以避免影响它本身的严谨、准确,这也个编写者很大的难度。
其实大学的学习量太大,本就很不好学。要想学好,不是在大学时期,而是在实践工作的时候!大学太“安逸”了,工作以后才最需要金钱,有这个原动力,什么都好办。
记得有时为了完成一个项目,能连续好几天,通宵达旦,翻过去的书,读论文,查资料。就是因为之后有大把大把的奖金!谁不爱钱?谁会跟钱过不去?把金钱挂钩才是正解! 知识在有些人眼里兴趣怏然,在很多人眼里枯燥无味。虽然我们的教材的确不怎么样,但是教材在任何一个大学里都只是辅助的,重要的是自己课外的知识追求。大学本来就是追求学问的地方,有趣在于你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习知识,追求学问觉得枯燥,本身就证明自己根本就不喜欢学问思想之类的东西,就不应该上大学。现在的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太过功利了,而知识学问思想这种东西根本就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既然对知识思想没有兴趣,怎么去提高都是假的,不可能有成功的。如果大学里也要靠插图漫画,有趣性去激发学生对知识学问思想的兴趣,这和幼儿园有什么区别呢,与在社会普及知识有什么区别呢。大学都要如此,那么我们的大学水平也太低了吧。不爱学习不是教材太枯燥了,而是他们对知识学问思想没有兴趣的。 学校制度不怎么样
现在学生基本上都能如期毕业,如果采用宽进严出制度,达不到相应的水平,就让他延期毕业,甚至不能毕业,他还能不爱学习? 虽然是相关关系,但不是因果关系,有本质区别 我觉得那只是表象!
实质是这个社会的价值发生了质的变化! 引用第10楼whywhy于2011-08-07 14:44发表的 :
我觉得那只是表象!
实质是这个社会的价值发生了质的变化!
何苦要读书,看当官的捞钱的与读书有何关系 其实,大学生不爱学习,是知识与实际脱节。每天都上那枯燥的理论,而不知道这些理论如何和实践相结合,怎么运用这些理论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大学生比中专生更为优越的就是他们更有前瞻性、先锋性、发展性、广博性。而这些特点需要大学课程的重新设置,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教材的作用,甚至没有教材也没关系,那便是如何使理论发挥最大的实际作用。 原因很多,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社会现实让大家都觉得读书真的没有什么用,所谓有成就的,没有几个是读出来的,退而求其次,高文凭和高职称也没有几个是靠读书获得的。
不是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弄成水煮凉拌白切的有趣模式,如果一个社会确实需要知识而且能体现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会有很多人用心读书。 大学还需要教科书吗?
正由于有国家规定(或审定)之教科书的存在,致使目前大学教育的质量下滑,部分大学教师奉教科书为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丧失了其作为大学教师本应该具有的思辨精神与学术研究潜力。
记得读书时,有位教师正告我们,教科书只是形式,是系里要求买的,上课内容不局限于教科书(其实根本不用此书),要学习这门课,必须多看书,然后他开了10余本书的书单,并告知图书馆可以获得的有哪几本。这个老师后来考博出国了……
因此,在大学里学习,关键不是学了多少门课,买了多少本教科书,而是是否学到了学科的精髓,是否接触或了解了学科的前沿资讯。一个大学的教师,如果没有能力引导学生获得最先进知识的能力,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的思辨能力,他(她)应该被认定为不合格。
话说回来,前些年易中天很火,为什么?是因为他颠覆了一些传统的认知,将某些学术的、高深的东东平民化、娱乐化。有人不齿,认为这种东西很无聊,但那些“不齿”于迎接新事物的人,其课堂估计会非常地无聊,然后他们再诋毁学生,说他们没有求知欲——依我看来,这些人真得很无聊! 有点搞笑了,大学生还要通过图画的形式来引导学习吗?
这种教育方法适用幼儿教育,主要他们精神不集中,增强感性认识。
大学生面对是一个规律、理性的自然规律,要求的是逻辑和
严密的思考逻辑及其语言表达,若还停留在图画的书,只能说
你的思维模式还没成熟,不太适合搞科学研究吧了,是个感性
的。若这样要求和解释自己不爱学习,只能是当代大学生给
自己找的理由吧,不过理由有点可笑。 引用第15楼tonggang于2011-08-08 10:38发表的 :
有点搞笑了,大学生还要通过图画的形式来引导学习吗?
这种教育方法适用幼儿教育,主要他们精神不集中,增强感性认识。
大学生面对是一个规律、理性的自然规律,要求的是逻辑和
严密的思考逻辑及其语言表达,若还停留在图画的书,只能说
你的思维模式还没成熟,不太适合搞科学研究吧了,是个感性
.......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是看图画书长大的,电视充斥休闲时间,电脑游戏伴随,手机打发空隙时间,都形成路径依赖了,也不能怪孩子这样,大家不也做PPT汇报工作啊,这些东西都是尽量简化易懂的,教材也有很多西方的,编纂的也是插图很多,有比较有鉴别,孩子们上网也能找大把的这类书籍 大学生不爱学习,要看什么学校的学生.档次不一样,学风也有差异.
大学生学风趋坏,可能与社会环境有关,也有可能,是观察者的错觉,不学教材不等于学生没有学习. 好教材非常需要。现在的教材缺乏的就是系统性、易懂性。我也不是吹捧国外的一些教材,但实际情况是,国外的教材编写的系统性很强,而且阅读起来很容易。我们自己的教材往往是几个人东编西凑,全书缺乏系统性,而且读起来很费劲,经常不知所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的《自动控制原理》,全书大概在400页左右,上学的时候在书边上写了很多自己的心得,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不明白。后来,看了毕晓普等人写的《自动控制系统》,很多问题豁然开朗。当然,这本书很厚。最近,我看到科学出版社引进了日本的漫画系列书,如《漫画流体力学》,感觉写得还是不错的。书籍就是工具,帮助传递知识。如果用漫画能够更好地表达、更利于知识的传播,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价格确实是一个问题。现在书都太贵了。学生不愿意购买。我看了一下,amazon上面的专业书籍,相当一部分都在100美元以上,甚至还有近200美元的。和老美书籍相比,我们的书籍还很少有100元以上的。但是学生无法接受。建议国家对大学的教材也能够给予资助。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引用第18楼coollamb于2011-08-28 20:24发表的 :
……建议国家对大学的教材也能够给予资助。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建议把此帖发在教育部的网站上,或者直接发给高教司司长和教育部长、副部长,当然,如果能转给刘延东同志、温家宝总理,效果会更好。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