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批判性思维教学指南》摘抄与相关感受
《学会批判性思维-跨学科批判性思维教学指南》摘抄与相关感受随时准备对所面对的各种观点和主张进行评估,以便确定什么样的信念最适合我们已经形成的准则;不断发展我们用来提高对周围世界进行解释的阐释,积极探索对所提供的阐释可能质疑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以便更有效的做出决定和选择。
点评:这段话告诉我们面对决定和决策的时候给如何做才能有更多的把握。
有感:当我们为一些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真的需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么?我们所提出的疑问本身有没有存在问题呢?或许在提出问题之前对问题本身的思考更有助于我们找到事情的真相。
思考一个简单的例子,要素之一是目标,标准之一是清晰性。
问题:什么是智力的毅力?什么又是智力的诚实性?
有感:进入一个行业等于进入一个学科,从行业中的关键词汇入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或许可以按照这样的流程:词汇--概念--案例--思路--方法--实践
思考:或许我们现在的培训已经进入一个误区:要么纯精神鼓励,要么纯实战。如果把一个行业当做一个学科来看待,又该如何入手呢?
对某个问题开始进行批判性思考过程的一个好方法,通常是在你看到或者听到问题的任何介绍之前,先自觉地思考这个问题。
批判性思维是你在思考的时候,考虑自己的想法,以使自己更好的思考。
批判性思维需要有理智。
问题:什么是理智?
批判性思维是反思性的。
问题:什么是反思?
批判性思维需要标准。
问题:标准从哪里来?
有感:我的看法从何而来?是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如果是独立思考又是基于哪些事实做了哪些推理?
批判性思维是真实的。
只有在你解决真实问题而不是假想问题的问题时,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才会开始起作用。
在猜想谋杀小说的结局中提高技能,不可能帮助你成为一名真正的侦探。在谋杀小说中,提供了所有的线索,凶手只是角色之一,并且某些人(作者)已经知道了凶手的身份。在犯罪调查中是不会这样的。
点评:这也说明了我们在看一些电视或者电影的时候,没有必要去批判片中的人物,毕竟你对片中人物的处境了解的很多,而且不会有身临其境的压力。
有感:理智的参照物或许是社会的相关规则以及身边人的感受。
批判性思维包括三个部分:首先,需要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指向事情的本质;其次,需要努力用推理来回答这些问题;第三,需要我们相信我们推理的结果。
一个问题是否有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问问题的态度。
尽管问问题对开始批判性思维很重要,但仅仅问问题是不够的;问题需要回答(或者至少是解决它)。通常,我们提出问题后只是担心,或是折磨自己,甚至推迟行动,而不是通过思考去试着解决它们。
点评:还有一些人提出问题后只是等着别人来帮忙解答。
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的权利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你在不断的接受别人的意见或者答案的时候,可能已经迷失了自我。
推理本身是以充分的理由为基础得出结论的。因此,好的推理是以充分的理由为基础得出结论,并且对所有相关因素给予应有的重视。相关因素包括所得结论的意义、推理所基于的假设、所用理由的准确性、可选择的方法,以及大量的其他因素和标准。
有感:个人情感的大量掺杂或许是我们不相信自己推理结果的其中一个因素。
有感:尽量少用结论性的语言,而且结论不能用来证明结论本身
希望对方接受你的观点的同时,最好有基本的理由说明,而不是直接抛出自己的观点,没有太大的意义。
大多数人都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对待,但是同时我们又认为自己应当受到特殊对待。
不做出判断我们就不能生存。我们一直在做判断,不论我们是否知道。
接受真实的人是以对他们的感情和反应是什么来做出正确的、清晰的、相关的判断为先决条件的。这就是接受真实的人,而不是把偏见强加给他们。
一些人把这些反馈看做是否定的,但是你不必这样看。相反,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有价值的信息来源。如果你能使自己远离否定,你就可以解放自己,去寻找反馈中包含的事实的核心。很显然,你有自由接受或拒绝别人对你或你的工作的判断。
有感:当别人对你或者对你的工作做出评价的时候,基本都是带有个人情感的言论,有些时候肯定也会比较尖锐。我们是直接无视还是需要仔细听完对方的陈述呢?在对方发火的时候不要试图解释,但更不能以暴制暴,就是也以对方的态度回敬,这样的话可能将事情陷入僵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听完对方的陈述,然后对其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哪些是有价值的反馈哪些是没用的抱怨,对于有价值的反馈最好是认真思考下是不是自己确实存在问题,这样事情应该更容易解决一些。
因为判断并不会束缚你,所以你可以从中选择学习什么;你可以了解到其他人的事情;你也可以对你的工作和思维方法有所了解。
有感:这里其实也阐述了一个道理:你的人生不是别人眼里的人生,需要你自己来把控。
一些情感能够妨碍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某些情感状态也会有助于批判性思维,对真理的热爱就是一个例子。
点评:看来情感并不都只是妨碍呢。
不管浪漫与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爱一个人就是看这个人实际上是什么样的,尊重他的生活。要爱一个人,不要只是爱这个人的表象,而是要接受真实的这个人。爱一个人确实能够帮助你看清楚那个人是谁,以及你和他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通过自己的情感来得到重要的信息。
问题:问题如何被归类?
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部分,批判性思维中最困难的技能之一是要学会注意到一个你应该问的问题,一个应该解决的问题。
点评:很多时候不光是要斟酌问题,更要斟酌向谁问。
我们思考的方式是对我们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我们的思维模式是为了弄清周围发生的事情而日渐形成。这些模式可能是有效的,但也可能会功能失常。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最有可能的是模式的改变:在一些范围有效,在其他范围无效,在很多时候又是混合的。
我们每个人都处于自己经历的中心,都生活在自己的情感、痛苦和喜悦、想要的东西和害怕的东西中。不管是否知道,我们生活在塑造自己的人生和态度的经历中。我们如何思考影响着我们的经历,反过来,经历又影响着我们如何思考。
当进行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时,他们会对事情的性质做出判断,但这些判断是基于愿望的或者仅仅是基于自身利益的思考。
自我中心妨碍了从最深的到最肤浅的各个水平的批判性思维。它妨碍了移情——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听说你因为我的批评而生气,那你理解我所说的那些话么?”
评价一个人观点的最普遍的方法是,首先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和自己的观点一致,然后给出赞同或反对的理由。
我们倾向于那些符合我们观点的证据。要使我们怀疑已经相信的事情,需要很多证据,但是要使我们确信它,只需要很少的证据。
点评:当客户对现有的品牌产生信赖的时候,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可能需要大量的事实来证明。
对每个人来说,个人经验都是有限的。如果从个人经验出发得出结论,超出了我们所熟悉的内容,就可能得出歪曲的结论。往往自己的经验比听到的100其他人的经验所受的影响更大。
有感:在学习的同时,我们要努力分辨哪些是对我们非常有用的概念而哪些是为了说明这些概念而阐述的说明,对于一本书来说,提炼其中的重点内容比笼统的阅读更有效。
害怕或是高兴本身并不是思维。但是,你的概念又一次对你所害怕的或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我们的情感不在我们的直接控制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处理自己的概念理解来间接地影响它们。你可以调整自己对公众言论的概念理解,并且努力分析为什么你会害怕;你可以承认并且尊重产生的恐惧;你可以调查恐惧的根源是什么,与它的什么关联会产生恐惧,并且建立新的关联。
点评:批判性思维提醒我们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哪怕是很平常的问题,都不能过早的下结论或者轻易的下结论。至少在有限的条件下掌握更多的情报在决定。在自己直觉不是很敏锐的时候,运用批判性思维可以有效的避免问题的发生。
点评:当你尝试开始重新思考并解释一些在你生活中已经根深蒂固的概念的时候,你已经在开始尝试批判性思维了。
之所以把它叫做结论,是因为它不是绝对或假定的观点,它是人们推理的结果,是以一些证据为基础的。现在,它会把你引向另外两个问题:“既然结论是以证据为基础的,那么作为基础的证据时准确的吗?”“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时充足的吗?”就这样推论使你的批判性思维过程深入下去。
推理的要素:
1。 目标,无论我们何时推理,都有一个目标。
2。 有待解决的问题(问题、题目、论点、有待解决的问题),不论我们何时推理问题,我们总要努力回答某个问题、处理某个问题。
有感:有人写的文章我们看来看去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就是因为作者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自己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导致抓不住重点。同样,有时候我们会在听对方发言的时候忍不住想问:你想说什么?是一个道理。
3。 假设(背景理论、什么是假定的或者认为什么事正确的、设想)
无论你何时推理问题,都必须有一个开始。你不可能“在起点开始”,因为没有起点。你要从你的假设开始。你的假设包括在你思考问题时认为正确的每件事。
点评: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深信不疑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警惕了,为什么我们如此相信这个结论?这个结论经过验证么?如果是从我们信任的人听来的结论,那么我们为什么这么信任别人所说的话而不自己亲自去验证呢?
有感:不要试图用听来的真理去游说别人。
我们不需要停止假设,我们需要作出合理的假设。
4。 意义和结果(结果是什么、付出了什么、有益于什么)
正如推理要从某处开始,它也要在某处结束。在它结束之外的领域构成了你推理的意义和结果。
5。 资料(数据、证据、观察资料)
无论你何时推理,你都会使用资料。如果你了解资料,但是你不了解资料的意义,你可能会被现实严重的误导。、
6。 概念(组织思想、范畴)
所有的推理存在于概念中。
问题:什么是概念?概念的特性是什么?如何判断概念的真假?
点评:概念就是自己尝试对一些已知事物的定义的表述。
问题不是你是否使用概念,而是你是否意识到你正在使用的概念。
有感:当我们尝试对一些事情作以分析的时候,我们会自然的引用很多的概念来对事情加以说明,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仔细思考这些所谓的概念来源于何处。
7。 结论,解释(推论、解答、做出决定)
思考我们生活的世界才能解释它,得出结论。总是会问这样的问题:“你如何解释这件事?”“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看着人们的脸,然后把看到的样子解释为愤怒,也可理解为对我们愤怒。我们很容易在那个结论中被误解。
点评: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相貌的时候,如果对方长相比较凶恶的话,我们经常会自认为这个人就是很凶恶,在没有经过验证的基础上就轻信了自己的结论,这个就是被资料误解的最普遍的例子。
有感:这和一些庸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异曲同工之妙。
8。 观点(判断标准、看法)
“我是以什么观点来处理这个问题的?”把观点作为推理的一个要素就是表明不存在“没有观点”的推理。所有的推理都在某种观点内发生。以不同的观点解决相同的问题会产生一套完全不同的目标、假设、结论等等。
一门课的目标不仅仅是提供符合就观点的新事实;它还要提供给你新观点,使用这些观点可以使你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方式看问题。
点评:我们经常经历到的是对电视中人物的点评,当你对电视中的人物的决策感到气愤的时候,这其实是剧中人最真实的感受。毕竟对于电视来说,你是一个上帝般的存在,你可以事先知道很多事情。而剧中人却都是被安排好的,他只能那样做。
9。 选择(其他可能、选项、抉择)
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最大益处之一是你获得了选择处理问题方法的自由。
我们需要发展一种能力——它有一种有力的方式涉及到情感——放弃选择我们渴望的方法,接受事实上我们不采取就会后悔的那种方法。
10。 背景(环境、背景资料)
我们的推理总是发生在某一背景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一直存在于那个背景中。所以应该问这样的问题:“完成这个推理的背景是什么?”
点评:这个就是傅佩荣教授提到的要深入到作者的年代去理解作品。而不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判。
推理的三个额外要素
论据:推理被定义为在论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主张(判断):它和判断、声明的意思几乎相同。
称某事为主张不一定要对它表示怀疑,但却容易引起争议,并提醒我们要对它的证据、如何解释它、它有什么意义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把它称为主张意味着我们明确地认识到我们的观念要根据新证据进行修正。
前提:前提这个概念是科学推理中一个核心部分。“前提”是我做的一种假设或是得出的一个结论,它常常是一种情境出现的方式,但是,在等着看这种情境是否按我认为的方式出现、等着看前提是否被试验验证或是驳斥时,我只是暂时坚持这个前提。
具有反思性意味着认识你做的假设。
有感:很多时候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所做的判断或者结论,多半是我们对这件事即将发生的结果而得出的推论,而这些推论的产生多半来源于三个方面,一个是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个是来源于他人提供的经验,还有一个部分就是来源于我们的假设,但更多时候的结论只是来源于其中的两个部分,因为当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假设来判断。就连“实事求是”也是这样,所谓的“实事”并不都是我们自己经历过的,更多的是通过书本上记载的或者是别人的口里转述的,严谨的科学研究者需要的是亲自验证需要证明的事物,而不是仅靠资料,因为资料室可以伪造的,这里的资料包括了所有的音像、文字资料。而且为了科学的严肃性,还要更多人来验证这个结果而不是一家之言。假设只能帮助我们来推测结论,而不能作为结论的证据。
反思有助于你控制自己思维的习惯模式,而不是让习惯模式来控制你。
点评:我经常说的惯性思维就属于一种思维的习惯模式。而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思维”的思维。就是我们产生的这个想法究竟从何而来?我们为什么对一件事情会有这样的看法?而且有些看法为什么根深蒂固?我们有可能推翻自己的结论么?为我们更理智的思维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事实仍然是一个倾向于停止询问而不是促进询问的词,它常常会隐藏那些被称为事实的声明中存在问题的方面。
点评:事实是不能直接拿来作为证据的。事实只能是一种表面上的现象,而其表面之下有着更多的隐藏的不为人知的内容,比如动机一类。事实作为资料来看,它也有着被伪造的可能。所以,有些事实是需要我们质疑的,实际上,越明显的事实越可疑。
灵感:寻找客户的逻辑性,尝试回答下列的问题:
1 寻找客户的目的是什么?
2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 我对寻找客户做的主要假设是什么?
4 寻找客户的主要意义和结果是什么?
5 寻找客户我有什么资料?
6 当我考虑寻找客户时,我使用的主要概念是什么?
7 我应该得出什么结论?我是用什么解释的?
8 我应该考虑的观点是什么?
9 还有什么其他的选择方法吗?
10 正在解决的这个问题在什么背景中?
对任何主题来说,它从根本上都是复杂的,它的对立面也一样:如果你没有问题,那么可能意味着你并没有足够深入地理解它,没有看到一些会产生问题的途径。
某一领域中的批判性思维是根据这个领域中的概念来思考问题。
有感:如果我们在某些领域比较专长而且有着自己的见解的时候,在很多我们经历的事情上会自然的用这个领域内的一些概念来试图解释这些事情,最常见的是:很多人都喜欢用营销的角度来解释一件事情,哪怕这件事情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比如我们看到一个路边的小贩的时候,多数人看到就是一个直观的印象:一个在卖东西的小贩。而作营销的一些人可能会思考:他卖的东西会不会赚到利润?或者说:他为什么会在这里卖东西?背后有什么样的动机?
点评:当一种思维方式内化到我们的生活之后,我们在很多平常的事情上也会尝试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于是在事情的看待上有了更多的不同于平常人的看法。
一节生物课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帮助你内化生物学最核心的概念,并且学会在生活中用这些概念来思考问题。这就是用生物学思维的意思。同样,在一定程度上,用数学思维就是从数量的角度看世界。用历史知识去思维与知道过去事件和人物的大杂烩是不同的。相反,它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何在?
点评:当我们了解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之后就会得出,在与对方交流的时候,按照对方的思维方式来与对方交流将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在某个领域中批判性的思考就是掌握那个领域的内在联系。某事的“逻辑”这个概念是学习批判性思维的一个最最重要的概念。
你如何才能开始按照你正在学习的学科的逻辑进行思考?一个好的开发点是学习并且使用这个学科的词汇。
学习内容就是学习思考。如果我学会了内容,但是我没有学会按照内容思考问题,那么它就根本不是内容,只是语言,记住了然后很快就会忘记的语言。
一个基本的和强大的概念能够用来解释或是彻底思考大量的问题、资料和情境。所有的领域都有基本的和强大的概念,但是在某些特殊的领域,这样的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少。它们是一个学科中最核心、最有用的思想。
概念是基本的,因为它形成了我们理解那个领域以及超出那个领域的很多生活方式的基础;概念是强大的,因为它对理解很大范围中的问题、论点以及情境是非常有用的。
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哪些概念?这些概念又都属于哪些领域?
问题: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那样做?
概念示意图式显示存在于概念间的逻辑联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从学科的观点看世界”中涉及到了什么?三件事情:在学科的范围内看问题、根据学科的概念和分类看问题、看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
在“看”对象或者事件时,学科会以一种与非学科的理解方式截然不同的方式,使它们概念化并且把它们分类。例如,你可能意识到你和你的同事对你们的顾客很愤怒,但是一旦你把愤怒概念化为“认知不协调”,你突然就会获得一个完全新的思维方式(心理学)。
它的发生是因为学科观点使我们不仅看到不同的对象和事件,而且看到对象和事件之间的联系。
有感:当我们试图用佛学的一些观点来解释事件的时候,等于在运用佛学的思维方式理解事情。比如当有人做善事的时候,我们不仅看到的是表面的善事,更多的是可以看到善事背后的因果轮回。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本质。
在深思熟虑后,你可能会拒绝一种思想或是发现它在这里或是那里有不充分的地方。信任一个学科意味着要做出大胆的尝试、要用它来思维。看看它是如何帮助你用一种新的、丰富的方式理解世界。
简单的怀疑并不是批判性思维,只是为了避免正确对待问题而提出问题也不是批判性思维。
问题:常识从何而来?多少是我们亲自观察或者体会到的?又有多少只是来自于书本或者其他人的口中?多少我们了解到的常识是可信的?
有感:很多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很多都是模棱两可而且经不起仔细推敲的,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结果?或许就是我们缺乏对事实求真的态度?
问题:当我们看完一篇文章或者听完一段话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真正理解对方所传达的信息?能不能总结出其中的要点?只有习惯性的求真的态度,才能使自己不至于放弃思考。
当你联系按照学科思维时,你正在发展你的智力移情能力。鼓励你开始用生物学、社会学、哲学、音乐来思维。
无知根本不是批判性思维的障碍。无知是不知道——它使学习成为可能。障碍是对无知的无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我们实际上不知道使,却相信自己知道。智力的谦逊是认识到我们有多少不知道,并且去面对我们的“无知”。
钻头的生产者可能会认为销售者需要一个钻头,但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洞。
在你写作时,问自己:谁会阅读它?对这个题目他们已经了解了多少?态度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助于确定你的读者。。。。一旦你分析了你的读者,你就能够更好的决定内容、词汇表和最适合你文章的语调。
有感:我们面对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都要尝试思考一下几个问题:这个问题有着什么样的背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批判性思维的七个标准:清晰性、准确性、重要性与相关性、充分性、深度、广度、精确性。
清晰性:定义:当问题很容易理解、没有误解的可能、根据问题所得出的结论非常显而易见时,你的思维就是清晰的。相关词语:可以理解的、清楚的。对立面:当问题是模糊的、不明确的、困惑的、很容易误解的或是看不出问题的结论时,你的思维就是不清晰的。
清晰性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头脑中对自己的意思很清楚,另一个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别人知道你的意思。
有感:所有的概念只能尽可能的清晰,无法绝对的清晰,只能在有参照的基础上体现它的清晰性。
准确性:当我的思维和语言描述了事物的实际情况时,我的思维和语言就是准确的。
点评:这样的准确性的描述还是比较主观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所谓的事物的实际情况是无法验证的。
作为一个标准,它只意味着你的语言要描述事情的本来情况。
我们常常很难接受自己听到的事情的准确性,特别是如果我们听到的事情对我们有威胁。
我们常常会很快地做出结论,特别是从生动的个人经验中。这使我们不太容易接受与我们个人经验相矛盾的发现。
点评:上述的结论很有借鉴意义,通常能使我们形成结论的基本都是我们自身经历过的,哪怕是自己理解错了的事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坚持的依据。
一个检验结论的准确性的通俗方法主要不是找出确实的例子,而是找出相反的例子。
检验你坚持的信仰,把它们视为假设。
重要性:定义:说某事是重要的,也就是说这件事是有重大关系的事。如果你正在考虑一个问题,当思维关系到对这个问题的决策时,当思维直接与要解决的问题相关时,思维就是重要的。
一个极其重要的背景是时间因素。我可能必须对一个生死攸关的病人做出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推理有多么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是一个紧急情况的事实。
有多少推理才足够?在刑事案件中,必须没有任何合理的疑问才能确定罪行。这是测量证据必须要多么充分的一个尺度。标准定的很高,因为结果将决定一个人的自由。
一个决策的成功永远不能衡量你做的推论是否充分。除了好的推理,成功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其中有些因素是你不能控制的,是超出你的预料的。
深度与广度
定义:当你的思维处在下面这些情况时,就是有足够深度的:你认识到为了完成目标,必须透过问题的表面;你确定了潜在的复杂性;在解决问题时,你充分考虑了复杂性和潜在的问题。
同样,你的思维处在下面的这些情况时。就是有足够广度的:认识到需要看到的其他方面、其他观点、其他类似问题;确定它们;在推理问题时,充分考虑它们。
一个让你的思维有深度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看到你正在考虑问题的理论基础。理论更深入地回答了你为什么应该或是不应该遵循经验的问题。
问题:你的实践被什么所指引?那些用于指导你实践的理论从何而来?是生活的经验?还是来源于身边有影响力的人?
事实上,我们直接从学科学到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看似简单问题背后大量的复杂性。
点评:看出问题的复杂性,有利于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
认识到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有深度的,对这个问题是有其他观点的,这个问题使我们拒绝把一条标语当做行动的指南,或是没有疑问的常识。
当你不严谨时,当你不能给出足够的细节来显示你所说的内容时,当你没有认真考虑特定的问题,只满足于笼统地概括时,你的思维就是不精确的。
要努力才能做到精确性。这意味着要足够具体,以准确地说出我们所谈论的内容。我们很容易对概述满足。
批判性阅读的基础是合理的、反思的分析和综合。这意味着在你阅读时,要学会考虑要素圈,这样你就可以掌握每篇文章的内在逻辑,并且可以用标准来检查你的阅读。当然,首先,这一点可以慢慢来,在你“完成”阅读后,大量的分析和综合就开始了。你会反思性地问自己:作者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给出的信息——所有的要素。
批判性的倾听是根据要素去理解讲话者所说的内容,理解其中的内在逻辑(综合),并且根据标准评价你对这个人所说的内容的理解。
智力的诚实性并不容易:问题是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与我们想矛盾的那些人的观点是“错误的”。要“合理化”就要为完全不合理的信念捏造看似真实合理的理由;有时候,我们是在无意识中做这些的。不论是多么不合理的观点,人们有一种惊人的使问题合理化的能力,为他们要坚持的任何观点捏造理由。
在你从事的活动中,有多少活动你忽略了目标?
有感:很多时候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忘记了做这件事情的初衷,这就是目标不清晰导致的,最终导致浪费了时间。
努力工作想挣很多钱,但是忽视了挣钱最终是为了什么。
点评:有人或许会回答,钱多了可以满足自己更多的需求,可以让生活更加舒适。当然,金钱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但却无法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快乐。生活的舒适与内心的舒畅时两回事。
反思每种原则的正确性或是不正确性可能揭露出一些深奥的真理。
核心过程是:着眼于问题——使用要素考虑问题——根据学科观点对问题进行思考——在头脑中牢记标准
问题:标准从何而来?
问题在你的面前,自然的本能是回答它,但是不要这样做。相反,从那个问题后退一步,退出那个问题。不要问自己:“答案是什么?”而是要问自己:“问题问的是什么?它需要什么?我需要做什么才能回答它?”
传统上,问题可以被分为三类:需要事实作为答案的问题;只需要观点、反应、偏好作为答案的问题;需要合理判断作为答案的问题。
问题:系统是什么意思?
有感:我们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定的标准,从我们的人生经历中,不管是亲身经历的还是道听途说的,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标准。 而这些标准都可能会对我们评价身边的事情的时候产生影响。比如善恶的标准,对错的标准等等。我们不时的在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自己身边的人,从而修正自己的一些行动。
有感:在某些最基本的标准上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如同众所周知一样的标准。但是标准只能去衡量而无法去指导,因为让对方认可你的标准很多时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SEIE是使问题更清晰的一种技巧:S(State it):说明它。E(Elaborate):详细说明(用自己的话更全面地解释它)。
点评:很多时候对于一个概念的解释,字典上的解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如何理解或者说用我们自己的话是如何来说明的。字典上的解释只是一个参照而已。
I(Illustrate):图解(可以用图表、图片、一个概念示意图或是一个类比)。
E(Exemplify):举例说明(举一个例子,也可以是一个对比的例子)。
有一天你可能努力尝试具有智力上的谦逊:要承认自己不知道某事;当你认识到自己没有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时,要明确地收回自己的观点;认识到对你很重要的但是你并不非常懂的那些地方;面对大量的从同伴、娱乐大众文化中看到的,但是你并没有调查过的信念。
事实上,人们使用的最普遍的标准根本不是合理的。人们常常用结果是否好来判断他们的推理是否好,因为如果结果很糟糕,他们就得出结论认为自己推论不成功。
始发于本人空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