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1-4-28 09:40:41

永济桥(原创非首发)

          永济桥

          文字/依荷听雨,摄影/李八仙


   涟水河忘记了和时间的约会,调皮地停住前行的脚步。天空低头察看,不经意间,被涟水河收藏。单纯的淡蓝色,弥漫开来,占领了整个世界。或许是不满淡蓝色的征服,或许是不愿我生活在梦幻中,她用一条坚硬的灰色线打破淡蓝色的同一,又善解人意地送我一丝神秘。三条柔美的弧线与水中虚拟的弧线巧妙地结合,三个奇妙的圆引我无限遐想。就这样,被她迷住,渐渐走近她,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永济桥(现在叫大埠桥)。

   娄底市东郊西阳乡涟水河畔那柔柔的水面上,永济桥以优雅的姿态站立着。日渐宽阔的涟水河床,丰厚的降水量向她发起挑战,不长不高的她像极了南方娇小的母亲,力不从心仍然倔强地守侯着她的孩子和家园。不远处的大埠铁路桥和离此大约一公里的大埠公路桥是两个懂事的孩子,接过了母亲的重担,又默默守护在母亲身边,让她歇息颐养天年。

   小心翼翼地踏上巨石夯拱而成的石桥,越过玩球正欢的小狮子,桥西侧“永禁车轮”的四个大字,让我不由自主地将脚步放轻,再放轻。护卫大桥的石狮仿佛满意我的举动,天神般威武庄严下露出一丝憨态的温情。情不自禁地伸手抚摩石狮,麻麻的感觉从指尖滑过,悄悄地渗进血液,慢慢地游走在心间。用心观看,清晰可辨的狮毛,令我叹服不已,这是一颗怎样的心在雕刻?激动之后开始了我的寻觅,巨型条石打造出一个封闭式桥栏,给桥中央竖立的水将军石庙提供坚实地护卫。石庙正中的“永济桥”和两旁的四字短语:“长资保障,共庆安澜”,“永寿金石,济世津梁”静静地传递着造桥人的美好愿望。石庙中供奉的水神杨泗将军,庙顶灵动的双龙,庙底座的麒麟坐骑和桥面正中的圆形石雕云龙图,再一次将先人向往美好生活,祈求神灵庇护,“共庆安澜”之意表达出来。

   斜依桥栏,听微风低语。“修桥铺路,造福一方”乃仁德大事,以成绍秀、彭松岩为首的组织者捐募了黄金一千二百余两。修桥资金到位,谁来承建此桥?三个石匠都想“竞标”,各自打造一件物品,呈送大众评品。一只精巧的石雕算盘,九十一颗珠子滴溜溜转,灵活无比;一只缕刻的石雕鸟笼,横杆上站立的小鸟轻巧地旋转,玲珑剔透;一只由两个半边水缸合拢的石水缸,将水倒进去,滴水不漏。精美的算盘、鸟笼,技巧上的功夫一流,但修石桥要求结构严谨、坚固耐用,要的是结构上天衣无缝的真功夫。打造水缸的石匠领头修造了这座永济桥。

   蹲在桥正中,触摸着麒麟和云龙图,不过是供人行走的桥梁,先人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不厌其烦地在石头上描绘雕刻极为繁缛的花纹呢?想起了列维•布留尔的一句话:“图象与被画的和它想象的被它代替了的存在物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也能赐福或降祸。”原来,先人以极大的热情,用最先进的艺术手段,用虔诚的心雕刻出代表中华文化的动物形象承载着先人们神秘的宗教信仰。

   再思“永寿金石,济世津梁。”简单的八个字把桥名巧妙地包含在内,亦有更深的宗教意义。“永济”,即永远从此岸走向彼岸。“津梁” 出自于《国语》,亦有接引、引导、济渡众生之意,如《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若要抛离生死乡,须知内外作津梁。”恍然大悟,此桥蕴藏着东方文化的精髓,先人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时间是为了此桥真正实现“永寿金石,济世津梁。”

   经历几百年风雨的永济桥用不变的姿态履行着神圣的使命,等待着愿意到彼岸的人们!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11-4-28 09:55:49

藏悦轩和子衡镜头下的大埠桥
   

hufucopy 发表于 2011-4-28 10:07:33

先占个楼层,细细品读。

好文需静心哪。

hufucopy 发表于 2011-4-30 04:17:36

一直不想评论楼主的文章。

感觉像是看到一件精美物事,舍不得去品味它,总想把美好的感觉留存长远一些吧。

永济桥端庄而娴雅的横跨水面,三轮明月在波光粼粼中荡漾。

素朴而庄重,结实而耐看。真是好桥啊,楼主的文章不仅仅是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融入了楼主对人文地理的思考。

我觉得楼主的文章虽然不长,却是写此类文章的极好示范。

情景交融,以景见事,以景悟道。

如方便,请楼主把第一张图片的原件发我邮箱罢,想好好的观看和体悟她的美丽呢。

谢谢姐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济桥(原创非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