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红薯、孩子与妇人
天气已经进入四九,再过几天就是大寒。在这样的寒冬腊月,似乎连火车都被冻得减慢了速度。到站了,我看看手表,时间已经晚了10分钟,赶忙拉着刚满6岁儿子的手,匆匆地往上走。刚出站口,一股冷风扑面而来,儿子笨拙地把衣服上的帽子往头上拉,两只小手紧紧地缩到了袖筒里。就在昨天,一股强大的寒潮刚刚袭来,刮走了冬日的阳光,整个天地一下子变得惨淡和阴冷。树木、行人,甚至建筑、车辆似乎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路旁堆积的落叶早已失去了水分,变成了干瘪脆裂的灰褐色。把孩子送进教室,本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可大厅里早已没有了位子,寒冷的天气似乎把所有的人一下子都逼到了室内。于是我决定到对面的菜市场买点东西,以打发这难熬的时光。刚穿过马路,就看到一团热气上升,眼光一下子被吸了过去。原来,在不远处有一个卖烤红薯的摊子,几个人围在那里挑挑拣拣。儿子冬天最喜欢的就是吃烤红薯,所以决定在买完菜后回头买上几个。
好久没到菜场了,才粗略地转了一圈,心里就紧张了起来:几乎所有的菜都在大幅上涨,就连看上去最一般的土豆,也已涨到了两块五。又转到了肉摊,竟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不由得叫出了声:“怎么是你?不买水果了吗?什么时候开始卖肉啦?”一下子就抛出了几个问题。
女老板大概三十上下的年纪,身高一米六六左右,瓜子脸,面容秀丽,身材苗条。大约六年前,我刚搬到附近的小区不久,一天早晨,来这条熙熙攘攘的巷子里买早餐,在人头攒动的顾客和小贩之间,她蹲在一副水果担子后,显得是那么突出,使我不由多看了几眼。回头的时候,还特意向她询问了水果的价格,但并却没有买。因为,她的水果基本上都属于中低档次,品相一般,价格却不便宜。在以后的几年里,几乎每天早晨,她都会在这里卖水果;到了下午和晚上,则挑着担子到附近临街的马路上去卖。风雨无阻。风吹、雨淋以及阳光的照晒、生活的艰辛,使她的脸颊变得越发清瘦,皮肤也晒黑了不少,衣着也不怎么讲究了,有时干脆穿着一双开了口的鞋子。她的生意做得一般,这么多年下来,还是一个游商,没有自己固定的摊位,她的脸上总是挂着那么一丝略带凄苦的笑容,见了面,只是友善地点个头,闪着期待的目光,但并不主动招揽或央求。
一天晚上,在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我看到她带着两个女孩购物,一个十多岁,一个七八岁,她们都穿着得体,漂亮活泼,和她十分亲昵,看样子应该是她的女儿。可以看得出来,她自己也特意收拾了一下,和卖水果时判然有别。一会儿,她的两个女儿手上拎着各种东西,搀着她的臂弯一跳一跳地出来了,她自己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她这么辛苦,也都是为了她们啊。
“现在水果太贵啦,不赚钱,我早就不做啦!去年就开始在这里卖肉啦!”她很热情,不知是不是因为换了职业,生意有所起色所致。我没好意思问她是给别人干,还是为自己做,闲聊了几句,买了两斤牛肉就匆匆地走开了。
当我再回到马路口,先前那个红薯摊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是生意太好,都卖光了?还是见到了城管,吓跑了?我四下张望,有些茫然。站了一会儿,有些心有不甘地准备离开。就在我刚按下过马路的按钮的一刹那,我突然发现在马路的尽头,有一个小推车正缓缓地滚动而来,上面还冒着一丝丝的热气。再仔细看,小推车上面是一个烤红薯桶,桶的后面是一个低矮的妇人,正在吃力地往前推。等她走近,我挥手示意。她哈着手,把车安顿了下来。如同街头所有卖红薯的流动摊子一样,她的摊子也是由一个简单的小推车,以及坐在上面的一个先前不知派做什么用处的黑糊糊的大铁桶组成。桶顶的四周,凌乱地摆放着一些刚刚烤好的大小不等的红薯。不过,这个摊子也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在车上桶旁边的一点点空地,又用几根木条简单地钉成了一个方框,形成了一个像一把椅子那么大的空间,一个比铁桶矮了一头,年龄大约在2-3岁的小孩正站在里面,面带好奇地注视着我。
“多少钱一斤?”我问。“三块五。”她低着头,边拿秤,边回答。我不由打量了她一下,她大约1米5左右的个头,身体中间粗,两头细,不知是天生体形如此,还是冬天穿着臃肿所致。她的衣着应该是以前农村妇女们冬天惯常穿的那种棉衣棉裤,但外套由于被长期熏烤,大部分已经变成了黑色和灰色,和以前红色的底色混在一起,成了一种类似红薯皮似的深紫色,她自己也就仿佛成了一块巨型的红薯。“七块”。她用小杆秤一称说。
“七块!”话音未落,另一个稚嫩的声音又响了起来。顺着声音,我抬头看了一下这个和母亲一起出来卖红薯的宝宝。他就站在距烤红薯的大桶十厘米的地方。他的穿着一如他的母亲,从头到脚黑中带灰,只有两个脸蛋因为寒风吹打的缘故,才显出了红色。黑糊糊的脸蛋上有两只黑宝石一样的东西一闪一闪,目光清澈透明,使他仿佛就是一只竖放着的正在被烤着的红薯的精灵。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学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伸手去拿旁边的塑料袋,他也学着去拿给我。
我一下子开心起来,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很可爱,他每天都和你一起卖红薯?”她点点头说是。“这么冷的天,孩子受得了?”我又问。“没办法啊,家里没人。”她回答。这时,走过来一对老年夫妇,还牵着一个孩子。走到摊子边,他们停了下来,望着车上的孩子,目光里露出了怜悯之色。奶奶低头对自己的孙子说:“你看,车上的弟弟和你的年龄差不多哦。”不过,孩子可不管这些,只是小声嚷着说要大红薯。
我又望了车上的孩子一眼,我不知道这样的经历会给他的心灵留下什么样的印迹。是严冬刺骨的寒风,还是从红薯桶里散发出的热气与温暖?是从天亮到天黑的漫长与无聊的等待,还是车水马龙带来的新奇?是对生活艰辛的过早体察,还是因为能和母亲长久厮守而带来的幸福?这样的生活和经历将来又会带给他什么,是对尘世的激愤和人生的冷漠,还是向上的渴求与奋斗的冲动?
我不由想起了我的童年,那时都市对于我们这些乡村的孩子而言,比海市蜃楼还要虚幻与遥远。海市蜃楼尽管不可触摸,但毕竟还能为你亲见。而都市对我们来说,却仅是一个传说而已,仿佛就像神话中的天国。在那样一个停滞、凝固、不自由,充满了等级与身份限制,几乎没有任何向上流动渠道的社会,我们几乎从出身就懂得,这片乡村和它坐落于其上的土地命定就是我们的开始与结局。在这片土地之外,一切都和我们无关。所以,从十几里外传来的火车的汽笛,也只能引起我们对其声音的好奇,却很少能使我们产生对远方的遐想。
而你,卖红薯的孩子,毕竟还能和你的母亲来到这座巨大的都市,这里的人们也接纳了你们,他们在行色匆匆之中,在匆匆一瞥之下,发现了暗影中的你们,他们停下脚步,在寒风中暂时驻足,挑上一两个红薯,又匆匆而去。他们没有嫌弃红薯表面的肮脏与丑陋,因为他们知道在那下面是干净而甜美的果实。正是他们用不起眼的几个硬币扶住了你们。所以,我的孩子,希望你以后也能像曾和你朝夕相伴的红薯们一样,有一颗火热而甜美的心。尽管有可能还是身处下层,地位低微,没有华美的外表,昂贵的标置,但你有你自己的品格:尊严、有营养,心灵柔软而容易接近。我们的民族能够支撑并延续到现在,主要靠的就是红薯和以红薯为食的人,而不是鲍鱼和那些吃鲍鱼的人。
在这以后,在下班的路上,我还会经常看到那个小摊,以及局促在车上方寸之间的那个孩子,并时或会下来买上一两个红薯。
最终完成于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我又望了车上的孩子一眼,我不知道这样的经历会给他的心灵留下什么样的印迹。是严冬刺骨的寒风,还是从红薯桶里散发出的热气与温暖?是从天亮到天黑的漫长与无聊的等待,还是车水马龙带来的新奇?是对生活艰辛的过早体察,还是因为能和母亲长久厮守而带来的幸福?这样的生活和经历将来又会带给他什么,是对尘世的激愤和人生的冷漠,还是向上的渴求与奋斗的冲动?
别的不说,看楼主所写的这一段感触很深,确实,这种现象虽说不是很多见,但是这也是一部分人的缩影,有的时候当看到类似情形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
再看看咱自己的生活,尽管每个人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相比之下咱应该是幸福的,也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活着真好,幸福的活着更好,当然每个人都幸福的诠释不同,但是总会有相通之处。 帮楼主修改了标题,把原创首发提前了,其它没有动。
文章写的很有生活气息,熟悉而又不琐碎。
他就站在距烤红薯的大桶十厘米的地方。
我倒是觉得,有时候不需要如此的精确,就算你的素养足以让你精确的判断这个距离。如果修改成“他就站在烤红薯的大桶不远的地方。”或者别的,是否会更好呢。
女老板大概三十上下的年纪,身高一米六六左右
身高一米六左右就好了,我想。如果按你的写法 身高一米六六左右,已经精确到1厘米了,还左右就到毫米了。呵呵
黑糊糊的脸蛋上有两只黑宝石一样的东西一闪一闪,目光清澈透明,使他仿佛就是一只竖放着的正在被烤着的红薯的精灵。
这句写的有点别扭。如果试着修改为“黑糊糊的脸蛋上两颗黑宝石一闪一闪,清澈透明,使他仿佛就是一只正在被烤着的红薯的精灵。”楼主觉得如何。
这句的问题:1,两只黑宝石是不准确的。说到这里,我就想起鲁迅先生的“两匹猫”,不过我们现在还是应该遵循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较适当,立而后破。2,我知道你想形容孩子的眼睛,不过如果按我的修改法,完全改为“暗喻”似乎更有意味一些。
以上和楼主商榷,不自认为是正确的。 看侍郎兄回复的时间,非常感慨,夜半已过,兄还在认真品读、思考、修改,确实令俺佩服,兄的认真也让俺更是自愧不如,只是想提醒侍郎兄,一定要注意休息啊,年轻时候不觉得,等上些岁数的时候才知道,身体确实非常重要。 和楼上一起向侍郎致敬。 引用第2楼hufucopy于2011-04-03 01:32发表的 :
帮楼主修改了标题,把原创首发提前了,其它没有动。
文章写的很有生活气息,熟悉而又不琐碎。
他就站在距烤红薯的大桶十厘米的地方。
.......
年轻真好,峨眉兄的话还是有道理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否则身体就不规律了。 引用第2楼hufucopy于2011-04-03 01:32发表的 :
帮楼主修改了标题,把原创首发提前了,其它没有动。
文章写的很有生活气息,熟悉而又不琐碎。
他就站在距烤红薯的大桶十厘米的地方。
.......
谢谢兄的指正,所提建议非常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