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qz1 发表于 2011-2-3 16:11:08

美人忘容玉忘香

宝钗有冷香,众所周知,走漏这一风声的是谁?当然是宝钗了。宝钗自幼便带有一股热毒,其他药物总不见效,只有癞头和尚的一剂海上方名曰“冷香丸”,服下后方能见效。这个消息就这么被周瑞家的传播开了,整个贾府都知道了这件事。宝钗既有香,又有项圈,这些舆论为宝钗造势,急坏了一个人,黛玉。自己既没有项圈,也没有香味儿,有的只是对宝玉的绵绵情意。
现实世界中的婚姻法则,关注更多的是女孩的出身和财产。在这一问题上,黛玉一直很纠结。论出身,父亲林如海是巡盐御史,自然不凡,不过父母亲都早卒。婚姻上黛玉一直没有父母在为她撑腰,所以在她心里一直是很自卑,寄人篱下自然只能仰人鼻息了。实际上黛玉的出身还是蛮高贵的,“钟鼎之家”“书香之族”。再论财产,黛玉一直以为自己身无分文,与宝钗相比,自己只是草木之人。实际情况是其父在巡盐御史任上还是很有油水的,有一笔巨额遗产,不过黛玉一直蒙在鼓里,不知道这笔财产的存在和最终走向(其实读者也不太清楚)。黛玉把一生的精力都花在诗歌上,是一个用生命咏叹爱情的桂冠诗人,所以她对自己这两方面的估计就太自我了,以至于与现实发生了偏差,判断失误导致了在对待宝玉的相恋问题上缺乏自信。宝钗有的出身和财产,黛玉一样也不会逊色。
再回到“香”这个问题上,女孩子都懂得利用这个自身和自然条件吸引男性,杨贵妃也好,香妃也好,她们都用了这一美人计中的体香计把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这是一种女性的本能反应,用香味吸引异性,正如男性用男人味征服女性一样。专家认为香气是女性体内雌二醇等与某些饮食中化学成分作用的结果,宝钗吃冷香丸与体内的这种莫名其妙的雌二醇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之后,产生了一股“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这就是冷香,这是符合宝钗体质和性格的,冷中带甜。但不要忘了黛玉终日都与药罐为伍,她的身体上是否也有这种香气?答案是肯定的。十九回后半个回目: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元妃省亲后,宝玉一天去探黛玉,帮她消食。与他耳鬓厮磨时,宝玉闻到了另一种“幽香”,“闻之令人醉魂酥骨”,这种情感反应较之宝钗更为强烈,一种性本能的冲动悄然而生,而宝玉这种奇妙的感觉正说明了自己已经偷偷地爱上了这个爱哭鼻子的诗人,潜意识中已经承认了两人的爱恋关系,不过还处于爱情的萌芽阶段而已,双方的爱都是朦胧的。在香气这个问题上,黛玉又犯了一个错误。这种错误使得黛玉耍小性,然后用带刺的语言来自卫(有时也伤害了一批人,得罪了不少人):“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香不成?……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玉,肯定不会生出俗香来的。这些香是怎么来的?宝玉开玩笑说是偷来的。谁偷的?小耗子。怎么偷?小耗子变成香芋偷来的,当然是玩笑了。其实这股香气就是脂砚斋所谓的“骨肉之香”,与生俱来的。偷香窃玉,很花间,这些事都与艳情有关,在这里我们却感觉不到一丝情感冲动,反而觉得这个笑话和宝黛躺在一起的这一刻都很美,美在宝玉变着方儿地赞黛玉,“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美在宝玉不顾世俗的眼光,给自己和黛玉的初恋注入一支强心剂,不管罗汉真人的香如何神奇,我只是喜欢你这股“俗香”,其实俗香不俗;美在他们之间两小无猜,无猜中带有宝玉对黛玉的那份细心的关怀,玩笑之后引得黛玉活动活动筋骨——按着宝玉,宝玉只是怕黛玉“睡出来的病大”,一种无声的关爱。
黛玉那种香玉气质,就是孔子所说“绘而后素”的精神境界,侧重于她内在的高贵品质和灵秀之气,跟宝钗相比,她更理性,更人文,一种单纯的精神层面的理解、尊重、认同和归属,有着一种太虚幻境的梦幻色彩。只有宝玉对黛玉情意绵绵,才能使黛玉这块玉生香,反之如果宝玉不再对她有这份缱绻的话,那么这块玉会回归其本质:绛珠草,重回太虚幻境,宝黛悲剧就因此诞生了。评不完的红楼,猜不透的人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人忘容玉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