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都是蝴蝶惹的祸(已重新编辑发到秋爽斋)
钗黛,两个小说的人物,曾经有人为了这子虚乌有的人物差点要大打出手。清代邹弢一次与友人许伯谦谈论钗黛孰优孰劣时,因为双方观点龃龉,几挥老拳。因此钗黛孰优孰劣这一命题直到如今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邹弢与许伯谦争论的关键就在于宝钗,宝钗似乎成了蒙娜丽莎的微笑,永远都猜不透她这个人。邹弢是持尊黛抑钗论的,他认为宝钗善于伪装自己的真情,“大奸不奸”。诚然,宝钗是个冷美人,是公认的观点。“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是一种生存之道。冷香丸是宝钗的外在表现,殊不知作者特意点明她自小从娘胎里带来的“热毒”,外冷内热,其实才是全面了解宝钗的关键,怪不得作者后来要借签文点明了自己对这一人物的看法“任是无情也动人”。
宝钗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滴翠亭扑蝶嫁祸黛玉这一事件。话说芒种节这天,宝钗要去寻黛玉,到潇湘馆时,发现宝玉先进去,为了避嫌便寻其他姊妹。这时“怱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一向循规蹈矩的宝钗竟然会做出这种天真浪漫的事情,冷中带热,原来她也有少女可爱的一面,确实有着动人的一面。只不过这一面被宝钗用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深深的埋藏在内心深处,只有在无人处才会把这一面拿出来晒晒太阳,不至于使它发霉罢了。瞧,宝钗还是蛮可爱的,一位少女对春光易逝的伤春情绪,通过扑蝶这种阳光行为曲折第表达出来,她是一个乐观的人。
怪只怪这对蝴蝶,偏偏喜欢偷听别人的秘密,飞到了滴翠亭。此时正好有两人在亭里窃窃私语,而这些对话内容是有关风化的,什么人呢?正是宝玉房内的两个丫环:小红和坠儿。而这个秘密的主角就是小红:她的手帕丢了,被早对她有意思的贾芸捡到,贾芸想通过小红娘坠儿传话,要小红给自己一点甜头。这些自由恋爱的事情,在今天都很正常,但在那个年代是犹如洪水猛兽般的要予以严打的。所以过去的爱情是在地下偷尝伊甸园中的禁果。在滴翠亭里密谈时,她们还是非常谨慎的,随时担心消息外泄,于是推开原本紧闭的槅子。宝钗这时处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时宝钗”来招金蝉脱壳之计,因为刚才去找黛玉并且黛玉是自己接触最多的人,自然就脱口而出:“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把那两人给唬怔了,宝钗反倒打一耙:“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单纯从随机应变这一角度来看,宝钗无疑有着绝妙的处世之道,人生经验丰富,懂得洞悉别人的心思,轻描淡写的化解了一场尴尬的局面,这是她聪明的一面。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这两方面如果都做到、做好的话,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会做文章懂学问的圣贤,圣贤也是由人来做的,他们也是有私心的。无疑宝钗在人世之道上是圣贤,而且在文学之路上也是翘楚,显然她比黛玉有了更为生活的一面,更加务实。这样的人在当代可以说是女强人,女诗人,贤妻良母,总之可以这么说是女人中的女人,所以现在的有些调查问卷中很多人有着一种“娶妻当如薛宝钗”的民意倾向,宝钗在现在社会中无疑是男性择偶的不二人选。
这么一个优秀的人,邹弢说她扑蝶这件事上是“欲下之结怨于林也”,显然只是从客观效果上看待问题的。我们现在重新来看这个扑蝶事件,可以看出宝钗的本意并非是嫁祸,她只是想逃出这种尴尬局面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想过多的树敌,敌人太多会给自己带来更多暗掘的陷阱,这样对自己、对家族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从晴雯的被逐就很好地从反面验证了她的这套老薛哲学的正确,不愧是“时宝钗”。
端庄的宝钗,可爱的宝钗,这么美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怎么会蒙上奸的骂名,是谁在背后动了这块好看的奶酪,让这块奶酪变了味道,我想可能都是那对蝴蝶惹的祸吧?! 这三天发了三篇有关红楼主角的文章,只是从随笔的文体来谈宝、钗、黛的一个方面,管窥他们的一面。我把三篇文章合在一起,戏题为:“梦外管窥宝钗黛”,关于红楼人物的文章我只写到这,欢迎各位红学专家和票友指正。现在已经把文章整理为梦外管窥宝钗黛,再加上一篇序文转到秋爽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