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g9005 发表于 2011-1-12 13:04:59

祖母、故乡、家园

祖母、故乡、家园

又是一个沉静的夜晚,银色的月光象一片静寂无波的水,那般安宁,清幽超尘。白日里,被琐碎、庸冗的俗务搅乱了的思绪,此刻如一池浑浊激荡的水,慢慢平静,慢慢澄清。
我独自坐在河边的台阶上,抱膝望月,望着望着,一丝澄清如水的思念和忧伤开始在心头荡漾……那不是乡愁,成年的我早已没有了那种近乎奢侈的诗意的乡愁,那只是一种对故乡、对亲人动情的追忆和遐思。
我的故乡是黄河故道上一个历经沧桑变迁的小村庄,淳朴善良的的乡亲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岁岁年年,耕作不止。
我自小随父母在城市生活,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到老家,确切地说,是回到祖母的家。祖父是个烈士,英年早逝,死在部队上,撇下五个未成年的子女,我的父亲最小,祖父去世时,只有三个月大。祖母终身寡居,侍奉公婆,独自将四个子女抚养成人,并为他们成家立业,经历过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民国,又熬到建国后的三年自然灾害,逃荒要饭,在最苦最难的日子,一个体弱的伯父,由于饥饿,六岁夭折。
生于1911年的祖母,挪着一双三寸盈余的小脚,日复一日,为生计奔波,用羸弱的双肩,年复一年,劳累操作,担负着一切艰苦、灾难、饥饿、忧愁,默默的,用那深的无法度量的忍耐,一年、二年、十年、二十年,无怨无悔的付出。多么深不可测的力量,多么深不可测的爱。至今,我无法揣测,无法了解,祖母那些过去的日子,浸透了多少血和泪。
我无法用矫饰的语言去描述,也许,故乡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千百年来就是用这种无所畏惧的的骨气,蕴含着大爱的生命的力量,一代一代繁衍,生生不息!
或许,这种饱含着大爱和生命深度的沉默、忍耐影响着我,让我逐渐学会思考,感悟着坚韧的力量。
自我六、七岁的时候,故乡的日子便已能温饱,吃得最多的是那种白面和玉米面一圈圈卷在一起的卷子,黑红发亮的高粱饼子和白白的地瓜干,已成了招待我们这些“城里人”的稀罕物。不记得祖母给我讲述过曾经怎样的吃苦,只记得她说过的最多的话:
“那些年,要不是国家管着烈属,年年分米分粮照顾着,哪里还有你们,咱这一家子早都饿死了!”一脸知足、感恩的惊叹,似乎过去的年代里,烈属也是一种优势,享受着怎样的特殊待遇。
那时候,生活条件虽已好转,祖母仍然终日劳作,记得她常常带我到村后的大河里去放羊,干涸的河床,坡上坡下一片片青青的野草,在阳光下像水波一样闪着粼粼的光,不但淹没了羊群,也淹没了坐在草地上的祖孙俩。
记忆里,祖母终日穿着深蓝斜襟大褂,头上包着泛黑的白头巾,已掉光了牙齿,凹凹的嘴巴里满是慈祥的笑,脸上一道道全是沟沟坎坎的皱纹……
夜更深了,阵阵凉风吹落三五片树叶。我想着逝去的祖母,悲伤不能自已,几乎无法相信,她离开这个沉重的世界已经六年了,六年里,我对她极其想念。我记不清在她离开人世之前,是否说起过这些思念的话语,是否在她老年孤寂的岁月里,曾因我而增添几分快乐满足?
长大的我,日日忙着工作和生活,就象日夜忙着结网的蜘蛛,在喧嚣的世事中,茫然追求所谓生命的意义,而竟然不知道,生命最伟大的榜样就在眼前,就在我的血液里。
我忽然觉得,我的故乡就好比我的祖母,虽然经历种种磨难,始终坚韧不屈,饱含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也就是一千年来、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忍受着无尽的饥荒、战争、天灾、人祸……象诗人笔下那个顶着一顶破斗笠,披着一件烂棉袄的农民,冒着隆冬的风雪,向未来跋涉……
记不清谁曾说过,人的一生都在寻找精神的家园,而我的精神家园,不正是那片愈年长,愈模糊,愈清晰的故乡,和我深爱着的故乡的亲人吗?不正是灾难深重,不屈不挠,我的伟大的祖国吗?

emppp 发表于 2011-1-12 13:14:40

被楼主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

是回忆还是思念?是想念还是挂牵?

也许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一切都在字里行间里沉淀下来,载不动这许多愁吧!

hxg9005 发表于 2011-1-12 13:25:18

无论是回忆还是牵挂,都是一种寻根的感觉,可能潜意识中人人都在为灵魂寻找适当的归宿吧.

hjqz1 发表于 2011-1-12 15:54:43

文章写得动人,动情,文美,情更美。如果题目再诗意点,相信会起到画龙点睛之效,纯属个人意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祖母、故乡、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