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yuan 发表于 2010-12-5 11:00:03

山中

山中

木落千山冷,凄凄万壑松。
人谁临径仄,我自赏秋浓。
冻雨衰蒲岸,荒烟野寺钟。
嗒然因坐久,遥对正中峰。

wyjlr 发表于 2010-12-5 12:22:03

冻雨衰蒲岸,荒烟野寺钟。

好苍凉的意境!

emppp 发表于 2010-12-5 14:57:04

哈哈,《唐律札记》有感?

whgfxy1981 发表于 2010-12-6 07:53:14

不错啊,正想拜读兄的大作。有意境。

一千零一夜_1 发表于 2010-12-9 12:35:37

老师,应该加些注释的,也好让学生我更明白些

hzyuan 发表于 2010-12-9 13:38:08

恩,过两天,这几天脚打后脑勺

zxg0931 发表于 2010-12-9 14:22:10

木落千山冷,凄凄万壑松
这句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韵味
冻雨衰蒲岸,荒烟野寺钟
这句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味

emppp 发表于 2010-12-9 15:43:28

坐等二弟来对比,俺看热闹中。

hzyuan 发表于 2010-12-9 17:19:56

这首诗的写作纯粹是为了技法的训练,所以确实是与《唐律札记》有关,一个是理论上的阐述,一个是实践中的尝试。只不过这首诗并不是为了造成“一气”的感受,相反,为了突出凄冷萧瑟之感,反而是故意去打破“一气”。这尤其是第二联,有意使用了上一下四的句法,读作“人,谁临径仄;我,独赏秋浓”。以拗峭的句法,来造成阅读上的生涩感。另外,前四句从语音上说,是以“凄凄”为中心的,围绕这个词,“千”、“山”、“松”、“谁”、“径”、“赏”、“秋”,形成读音上的强烈的摩擦感,来共同渲染生涩的感受。如果要造成一气的话,可以改为:

木落千山冷,风涛万壑松。谁人临径仄,我独赏秋浓。

但这样一来,就可以发现诗歌的情调有了很大改变,下四句也得另外取境才行了。

第三联也是技巧的尝试,即以名词性意象的并列来成句,这种句法古诗中不少见,如: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岛烟孤寺磬,江月远船筝。
灯影秋江寺,篷声夜雨船。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写的时候还是老毛病发作,顺手牵了好些东西来。比如“径仄”来自杜诗,“嗒然”来自庄子,“木落千山”和“正中峰”来自黄仲则的诗,因为这阵子睡前,都要读几页黄的《两当轩集》,所以在用词上情调上可能都受到黄的影响。

写的时候倒没想到这首《江雪》,被苍蝇哥哥这么一说,嘿,还真像!

liushijun 发表于 2010-12-9 18:43:26

引用第8楼hzyuan于2010-12-09 17:19发表的 :
这首诗的写作纯粹是为了技法的训练,所以确实是与《唐律札记》有关,一个是理论上的阐述,一个是实践中的尝试。只不过这首诗并不是为了造成“一气”的感受,相反,为了突出凄冷萧瑟之感,反而是故意去打破“一气”。这尤其是第二联,有意使用了上一下四的句法,读作“人,谁临径仄;我,独赏秋浓”。以拗峭的句法,来造成阅读上的生涩感。另外,前四句从语音上说,是以“凄凄”为中心的,围绕这个词,“千”、“山”、“松”、“谁”、“径”、“赏”、“秋”,形成读音上的强烈的摩擦感,来共同渲染生涩的感受。如果要造成一气的话,可以改为:

木落千山冷,风涛万壑松。谁人临径仄,我独赏秋浓。

但这样一来,就可以发现诗歌的情调有了很大改变,下四句也得另外取境才行了。
.......
嗒然,很少用了吧,读到这个词还真吓一跳,哪来的网络语言???径仄??????何意义啊?诗歌皆言志,老弟的诗歌言情掩盖了过少的志、趣!当否?

liushijun 发表于 2010-12-9 18:46:49

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白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仄”,写“高楼”的高耸险要。白帝城依山而筑,下临长江,“城尖”形容其高,“径仄”形容其险。“旌旆愁”,用拟人手法,从感觉上写白帝城的高和险。“独立”写出诗人的孤独无伴,“缥缈”给白帝城蒙上一层神秘,轻灵,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朦胧的色彩。一个“飞”字,写出白帝城楼临空欲飞,下临无地的气势。

liushijun 发表于 2010-12-9 18:48:45

嗒然 tà rán   〈书〉形容懊丧的神情:~若丧。   (1).形容身心俱遣、物我两忘的神态。 唐 白居易 《隐几赠客》诗:“有时犹隐几,嗒然无所偶。” 宋 苏轼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诗之一:“ 与可 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明 宋濂 《抱瓮子传》:“且当抱瓮之时,嗒然忘形,志虑外绝,精神内营,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清 金农 《寻孟尊师草堂》诗:“嗒然白云外,巾舃得清凉。”   (2).形容沮丧怅惘的神情。 朱自清 《白采》:“他已经搬到附近什么地方去了,我们只好嗒然而归。” 茅盾 《子夜》十八:“她猛可地站了起来,全身是反抗的火焰。然而她又随即嗒然坐下。”参见“ 嗒焉 ”。

liushijun 发表于 2010-12-9 18:51:18

遥对正中峰?????遥对一孤云?如何啊?气势不就更大更辽阔吗?。

liushijun 发表于 2010-12-9 18:53:54

遥对日落尘?。

hzyuan 发表于 2010-12-9 20:54:10

恩,因为很匆忙,对这两个词没做解释,谢谢刘兄!“径仄”指路的窄而陡,按王士祯《蜀道驿程记》言白帝城枕白帝山,“上极青冥,羊肠数转,始达绝顶”,故老杜以“径仄”写之。在弟这首里,实则是取“仄径”的意思。

用“对孤云”、“对落尘”的话,就不押韵了。

“老弟的诗歌言情掩盖了过少的志、趣!”这句读不大懂, 兄可否说得详细些?

emppp 发表于 2010-12-10 11:12:46

【白看,没门?】
嘿嘿,那俺就扒着门缝看,过来插个队,学习下!

声明此回复拒绝红包,再给的话俺就潜水啦!

hzyuan 发表于 2010-12-10 11:25:05

拒绝啥,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拿你的钱给你发红包

sunyasong 发表于 2010-12-11 10:57:56

,袁老师有才,就是意境有点凄凉。感觉有点悲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