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狗不理
“ 狗不理”包子,不仅是天津,也是全国闻名的传统风味小吃。说到它的来历,还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十四岁的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这家铺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主顾大都是往来运河码头的船工、纤夫、小商贩。高贵有在店里专管做包子,因为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岁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附近开起了包子铺,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高贵有有一手做包子的好手艺。他是天津最早放骨头汤做馅,第一个用米发面做包子的,因此,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开流油,肥而不腻,味道鲜美。当他二十多岁时,因羞于再用小名做铺名,曾改为“德聚号”。可是人们仍然喜欢叫他“狗不理”。当时,慈禧太后吃了袁世凯送的“狗不理”包子,也派专人到天津去买。从此“狗不理”包子的名声就更大了。
“狗不理”包子铺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而且越开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兴隆。他们还接待过一批又一批国外旅游者。西哈努克亲王到天津时还特地约请“狗不理”包子铺的厨师到他的住地,为他制作“狗不理”包子,并且按照这家包子铺的传统吃法,吃了稀饭和酱菜。美国总统布什在他任前驻华联络处主任时,也曾慕名到天津去品尝“狗不理”包子。所以,天津人俗谚说:“到天津不尝一尝’狗不理”包子,等于没有来过天津。” 以前能知道狗不理的包子,感觉那叫一个幸福啊!现在也许是生活条件都好的缘故,再去吃,感觉那里的环境还是蛮不错的,毕竟吃在天津,那里的小吃和零食还真的琳琅满目的。 前段刚吃过,那是相当的贵啊,38元/8个 前天晚上去前门大栅栏逛了逛,看到有狗不理包子,进去一看 好家伙 38元/8个
扭头出来了
跑到错对门吃了一碗卤煮火烧,15元 有点咸 有点腻 不会吧,这么贵。一个都快五块钱了 4.75一个估计不单卖,很贵 引用第2楼gucci218于2010-10-17 11:17发表的 :
前段刚吃过,那是相当的贵啊,38元/8个
这个已经算便宜的了 想吃,没吃过。 吃过的说说什么感觉啊 太贵了,包子超英赶美~ 引用第1楼emppp于2010-10-17 11:00发表的 :
以前能知道狗不理的包子,感觉那叫一个幸福啊!现在也许是生活条件都好的缘故,再去吃,感觉那里的环境还是蛮不错的,毕竟吃在天津,那里的小吃和零食还真的琳琅满目的。
吃在天津?这点我强烈不赞成。国内我也没有跑过太多地方,但我觉得天津的饮食文化在各地中是最差的。
天津有很多小吃和食品,但大多数都不是来自本地的,而且多半不如发源地来的地道。我在天津几年,觉得天津本地对饮食文化有贡献的,除了狗不理,就只有十八街麻花了。
狗不理包子其实也没什么,只是在解放前的环境下,它能不计成本的把包子做得油大,盐大,为它博取了不少美名,可放到现在,这所谓的“特色”早就被湮灭,只留下名声招牌而已。
十八街的麻花还是比较有特色,除了各类干果,深浸油炸就是它的特色,说起来和狗不理包子也有类似的情况,不过幸运的是它的竞争同行并没有多少,所以目前才能一支独秀。说起麻花,我还是更喜欢东北的麻花,外酥里嫩,热吃的时候香气四溢,没有辅料就有此效果,确实难得,缺点就是不能久放,冷了之后或者重新加热,都会变得很难吃,没办法做成成品发往外地拓展市场。
天津民间比较有特色的饮食,除了回民一系(当然比不上银川,兰州等地),真正来自本地的就是面筋和油炸的各类食品了,虽然上不了台面,可是味道还是不错,面筋油炸加上汤卤,貌似可以冒充一下肉类。
天津比较有名的饭馆我大概几年间都吃遍了。比较有特色的,都不是本地的风味,比如友鹏,渔夫码头,白金(记不清了)都是海鲜类,比广东的海鲜还是有差距,红旗饭庄,鸿起顺,这都是回民风味,还有原来的鲁富楼(已经倒闭)是不错的鲁味饭店,还有气象台路倒闭的一家(味道很好,价格太高),和友谊商场附近的一家(记不住名字),都是上海风味。本地味道比较好的似乎不多,只有金纬路上一家磐石?巨x?饭店不错。外地风味的饭店也往往难于与原地比较,比如百饺园的饺子皮厚且硬,根本无法和东方饺子王比较,而我偏爱的蛋黄焗南瓜/百合一类的菜,吃遍天津也没法发现比江浙地区做得好的。
食品一条街那是骗外地人的,我被骗过,吃了几家觉得无甚味道。能不去尽量不去。
所以天津饮食,我印象中,本地的饮食文化与全国比较,几乎是最差的,而比较好的饭店,都来自于其他地区的风味,却难于与原地相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