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可促血管生成及骨再生(科技新闻)
本报讯 (记者李天舒)日前,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共同推荐的一项研究论文指出,我国科研人员新近研发出一种促进血管生成及骨再生的新型物质——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动物实验证实,该载体能够同时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基因,为骨坏死早期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中国药理学报》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领域致残率较高的疾病。随着基因治疗学的发展,以外源性导入细胞因子为特点的基因治疗,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带来的新希望。为了将目的基因同靶细胞很好地整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党晓谦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使用了具有无致病性、低免疫原性及宿主范围广等特点的病毒载体——重组腺相关病毒。据介绍,这种微小的载体能够把促进血管生成及骨再生的基因运输到宿主细胞内,基因在宿主细胞内不断复制,并且有稳定的长期表达。
据介绍,VEGF和BMP均被认为是对骨再生修复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的关键物质。VEGF是最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BMP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具有异位成骨能力的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VEGF和BMP可能作用于骨形成的不同阶段并存在协同作用。因此,研究人员想出一种新颖的办法,通过将VEGF基因与BMP基因共同“装载”于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上,使得该载体同时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及骨再生的能力。
研究人员先分离出人的VEGF和BMP基因,再将这些基因片段植入重组腺相关病毒的DNA中,构建出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细胞学试验取得的结果证实,VEGF和BMP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能有效刺激血管形成和成骨分化。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该载体应用于动物体内。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该载体能够在家兔下肢肌肉内产生异位骨化。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的实施为骨坏死早期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可用来尝试进行骨科领域的其他疾病,如骨不连等的治疗研究。
http://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147815&cat=09C
看来还在实验室啊,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