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er Drawing,Better Dream
中央美术学院 素描60年全国巡回展周末,大家去世博会看人,我去图书馆看画。
素描是最基本的画,没有色彩却更原汁原味。
大约有200幅素描,却没有我喜欢的那种Style。
第一部分展区,不知在哪里,只好看了第二、三部分展区。
第二部分展区“素描与创作思维”,把创作的过程展现出来,这倒是非常难得的。 咦,俺抢了个沙发啊!期待更多的精彩画面,这个选择应该说是最明智的!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马刚 2008)
毛泽东在书房里会见尼克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想必尼克松懂的。
而我却更喜欢那些堆在书房里的书。
拍照的时候,为了不把自己的影子摄入画中,我只好侧身去拍,可是对过的两幅画却映入相片中,仿佛是挂在了毛尼的身后,倒也不觉得突兀。
另外四张图是创作过程中的草稿,其中一张毛坐在沙发上,是画在白色信封后面的,大概是画者灵感来了,只好信手画在信封背后(这多少有点象牛牛到处乱拉小便的那种失禁状态)。
孙滋溪及中央美院附中教师集体创作的“当代英雄”(1961)
我是工科男,喜欢严谨的思维,所以我欣赏“当代英雄”这种严谨的构图比较。“当代英雄”的草图清楚地显示了,最后的构图布局是最佳的,它突出了重点。
李斛(hú)的“广州起义”
其实,我一点不认为那把驳壳枪夸张的伸出去,就代表他的革命积极性。
李斛(hú)当时如果不这样画,估计得够他喝一壶的了。
介绍仔细,是学习构图的好教材。 王式廓的“血衣”
用画来表达“恨”,多半降低了自身格调。
冯法祀的“刘胡兰就义”
刘胡兰那毅然决然的样子,把坐在椅子上的反动军官的胡子都气歪了。
潘世勋的“翻身曲”
藏民翻身后,有快乐,也有不快乐,这里反映的是快乐的一面。
引用第8楼威望于2010-07-26 14:35发表的 :
今日附件已满,明日继续。
好帖,威望兄辛苦了,明天见。 陈丹青的“西藏组画”
我喜欢真实简单的东西,其实简单的并不一定容易。
It is simple but not easy.
母与子
洗发女
牧羊人
进城之一
康巴汉子
两个母亲
朝戈
我一点都不喜欢那种宣传画似的画作,觉得它们目的性太强,缺乏一种有张力的矛盾。
陈丹青和朝戈的画,比较真实,但是这种真实还不够犀利。
远方
排云
排云,让我想起两幅油画《图维尔的沙滩》和《塞纳河和巴黎圣母院》,画《图维尔的沙滩》的尤金•布丁被誉为“天空之王”,尤金•布丁老是画渐渐消逝的云彩掠过广阔蔚蓝色的天空。逝者如斯,朝丝暮雪,永恒的却是天空。
狗
与常玉的“象”相比。
两座山
???(名字忘了)
蒙古包少年
???(名字忘了)
这幅画,很好玩的是,画的下面,有几个计算,大概是对画大小的计算。
对于这些画作,俺虽然只能看热闹,但感觉当时作画之人一定是怀着非常浓厚的感情来画的,似乎很有气势,很大气滂沱的韵味,当然俺是纯门外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