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杀宋义
Emppp兄为了感谢我,帮我凑成了1000财富。有点过意不去,因为园地的财富实在是比人民币难挣。这些财富,也是E兄辛辛苦苦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所以,我就急就了这篇札记,来作为答谢吧。项羽杀宋义
项羽杀宋义的原因,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说法,是由于战略问题上的争执。楚怀王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参加巨鹿之战。宋义认为,应该按兵不动,先让秦、赵相斗,“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疲),我承其弊;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就是说,如果秦战胜赵国,其自身也已疲惫,我们刚好趁此机会攻打他;如果赵国战胜,我们就直接向西进军,直击秦之心脏——关中地区。而项羽的观点则是,“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说白了,就是麾师直趋巨鹿。这一争执,最终导致了项羽在“晨朝上将军宋义”时,“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关于项、宋二人战略孰优孰劣的问题,我们已很难加以判定。因为,宋义的战略并没有得到彻底的实施。记得好些人都说宋义的战略不好,这实在是所谓的“成者王侯败者寇”了。但我个人对“成者王侯败者寇”这句话倒没什么成见,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标准的话,历史又该如何书写呢?历史,本来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是经不起想象的,我们已很难设想如果是宋义杀掉项羽,那么,历史又将是怎样的发展呢?
所以,对于二人的战略之争,我没有多少的兴趣,引发我更大兴趣的是,项羽和宋义之间的矛盾仅仅是战略问题上的不同吗?我总以为,事情较史公所表述的要复杂得多。而要厘清这一问题,我先要转述下李开元先生在《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李先生认为,秦楚汉间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陈涉之复国建王与平民王政”、“(楚)怀王(心)之王政复兴与贵族王政”、“项羽之众建列国与军功王政”。我个人以为,“平民王政”与“军功王政”的统治集团其实是同一类型的,亦即军功阶层。因此,秦汉间的政治斗争,既有着诸侯联盟与秦的对抗,也有着诸侯联盟内部军功阶层和王族阶层(被军功阶层假立为王的六国王族后代)的矛盾。而从这一观点出发,我对李先生的下述说法持有异议。
李先生认为,从项梁立楚怀王心后,贵族王政便全面复兴。我以为,这一看法似有再探讨的余地。因为楚怀王心初立时,只是一个傀儡,他并不掌握有真正的权力。楚国的政权完全掌控在军功阶层的领袖项梁手中,显然,王族阶层对于军功阶层而言,只不过是其手中的一枚棋子而已,军功阶层不可能将浴血拼杀换来的权力,完全地拱手相让。而王族阶层也不可能安心地只做一个傀儡,他们也必然要求与其位置相符合的权力。但在军功阶层正处于强盛期时,他们只能暂且收敛,伺机出击。因此,项梁立楚怀王心,尚不能称为贵族王政的真正复兴。
但定陶战役之后,楚王族阶层反扑的机会就出现了。项梁由于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骄傲自满,最终导致了定陶一战,楚主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军功阶层之领袖项梁阵亡。楚其余野战部队由项羽、刘邦、吕臣率领,退守砀(今安徽砀山)、彭城(今江苏徐州)一线。《项羽本纪》在记录了以上事件后,接着说道,“怀王恐,从盱台(今江苏盱眙)之彭城。”读到这句时,我是觉得有点奇怪的,因为从地图上看,盱眙为楚之后方,怀王心如果真是害怕的话,怎么反而会从后方跑到前线来了呢?但我们接着读下去时,怀王心的真实意图也就昭然若揭了:
“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因置(宋义)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显然,怀王心之所以跑到彭城,其真实目的就在于趁项梁新死、军功集团遭受重大打击、尚在一片混乱中时,夺取权力。
而要掌握政权,就需要清理军中旧有的实力派将领。怀王心的做法是调离一批,拉拢一批,打压一批,提升一批。任命吕臣为人口及土地资源部部长,实际上就是将这一在军中资历颇高的老将调离军队系统,则吕臣派势力自然群龙无首。任命刘邦总领砀郡军政大权,显然是拉拢了。因为刘邦虽是军中实力派人物,但并非项梁的嫡系部队。项羽虽然被任命为次将,但在他头上却压了个坐直升机上来的宋义。因为宋义原来的地位,估计也就是谋士之类的,在军中并无实权。
理清这些背景后,不难发现,宋义实际上是楚王族阶层在军队中的代表。而项羽,作为项梁的侄子,自然是军功阶层的新领袖。因此,项羽和宋义的矛盾,并不仅仅是战略见解的不同这样简单,而是两大利益集团间的争斗。
楚怀王心取得了军队的领导权,这意味着他终于成为真正的楚王。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才是贵族王政的真正复兴。但军功阶层会乖乖地俯首听命吗?会甘心把自己浴血厮杀得来的权力拱手交出吗?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他们也同样是暂且收敛,伺机出击。
以楚怀王心、宋义等人为代表的王族阶层最终还是失败了,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呢?我们前面说过,关于项、宋二人战略孰优孰劣的问题,我们已很难加以判定。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么,真正的原因又到底是什么呢?
我个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王族阶层在军中根基未稳。宋义在军中本无威信,难以服众;再加上他是坐直升机上来的,更容易招忌,多少人在背后死盯着他啊,只要一找到机会,不把他整死才怪呢。刘邦则被任命为率领另一支部队,直取关中去了。因此,在这支救赵的军队中,王族阶层没有可以用来牵制项羽的实权人物。所以,项羽能够轻易地篡权成功。
其次,宋义也并非帅才,他显然是过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又低估了军功阶层的所拥有的牢固根基和巨大力量。当他和项羽发生争执时,并不是去考虑当自己立脚未稳时,如何羁縻军中实力派,反而是下了这样一道命令:“猛如虎,很(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这无疑是直接针对军功阶层领袖项羽的。宋义实在是太狂妄了,这不啻是直接扇了项羽一大耳光。因此,也就使得他与军功阶层间的矛盾已激化到无可调和的余地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宋义既不知己,又不知彼,也活该他死在项羽的手上了。
再次,宋义在军中本无根基,又招人忌;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去笼络军心,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信和地位,反而是“饮酒高会”,大吃大喝。而士兵呢?则是:“天寒大雨,士卒冻饥。”“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这真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啊。军中自然是怨声载道,现在,项羽只需找一个理由,就可以煽动军队哗变了。
理由这东西挺有意思的。很多事情实际上你知我知大家知,但为了能摆到桌面上讲,或是冠冕堂皇地去做,却非得给它找个理由不可。虽然地球人都知道这只是个理由而已。项羽也一样,他要杀掉宋义易如反掌,真是宰小鸡一样。但是,他必须忍着,因为,能致宋义于死地的理由还没有出现。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理由终于来了,虽然我们看起来实在是太荒谬了。
宋义派他儿子宋襄去齐国,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在此之前,楚齐联盟已破裂。当此大敌在前,反秦诸侯联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自然要弥补裂缝,重新团结起来,一致抗秦。但项羽恰恰是抓住这个机会,宣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天地良心,这真是连三岁小孩都不信的东西,但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都在等着这个理由呢。
宋义一死,楚王族阶层的反扑自然就失败了,从此一蹶不振,再也翻不了身。当然,这时项羽还没和楚怀王心公开翻脸,因为这颗棋子还要继续利用下去。直到项羽觉得天下已定,这棋子已毫无利用价值之后,就很不客气地把怀王心给杀了。可惜,项羽还不够忍,杀得太早了些。当然,这是另一个问题,这里也就不罗嗦了。
清人赵翼在他的《廿二史札记》中曾经说:“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因为“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说白了,其实也就是社会各阶层的大洗牌。从这个角度来看,项羽杀宋义也正是这天地大变局的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事件,对于此后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此点,似未见有人拈出,故特为引申之。
写得很匆忙,只是凭自己对以前看过的东西的印象写出,没有去查核材料和细致的分析论证,我想应该会有很大的漏洞,还希望诸位朋友不吝指出。 杀是必然,以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之狂妄,安宁为裨将?
杀宋义多为个人快意,无他。 确如兄所言,杀是必然。不过兄言仅为个人快意,弟不敢赞同。如只是这个原因的话,早就杀了,何必等这么久呢? 快意亦需时机,不然真的是莽夫了。
——纯粹胡说,请别当真。
我只是在凑足10个回帖。≥10个回帖才能看一些版块。 兄客气了,一个人的想法总会片面甚或偏执,有了讨论才能思考更全面。
只是这几天累的精疲力尽了,刚缓下来,等过两天再回复兄吧。 招生什么的事完了还是什么任务完了? 看他不顺眼,就杀了。
如果喜欢,就算是对手,也是互相尊重,不舍得杀的。 引用第6楼heitianma于2010-05-16 19:44发表的 :
看他不顺眼,就杀了。
如果喜欢,就算是对手,也是互相尊重,不舍得杀的。
兄这句话真的好不痛快,俺就喜欢这种直接了当!
我只是在凑足10个回帖。≥10个回帖才能看一些版块。
还有这样的事,以前是怎么过来的,竟然都给忘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