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yuan 发表于 2010-4-27 15:09:06

断片(三)

断片(三)

好多事情都是说来也真巧,前两天因为《钗头凤》而谈及黄世中先生的文章,今天早上第二节刚下课,就有老师打电话来说,黄老师托他送本书给我。拿到书一看,厚厚两大本的散文集,一千零三十一页。不禁心中大喜,晚上睡觉前有书看了。

这样说倒不是对黄老师的不敬,而是我睡前喜欢翻几页闲书。一本正经的论著之类自然不可能在这时候看,小说嘛,又天性不喜欢,也就只能看看散文、诗歌之类的。不过我看书速度很快,真正的一目十行,一本散文集在我手上看不了多少时间。这回好了,一千多页,估计可以对付好几个晚上了。

我看书向来不守规矩,能老老实实从前言看到后记的书没几本。一般情况下都是先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再随手翻开一页就一路扫下去,看腻了,合上,再翻一页,再扫下去。再不耐烦了,合上,翻开一页,从后往前看。所以我不爱看小说的很大原因也在这里,看这种玩意得按规矩来,不然情节串不起来啊。

因此拿到书后,我就先找有没有和《钗头凤》有关的文章,本来没抱多少希望,又不是论文集。不过这世上的事情总是有出人意料的,还果真有,三位女士写的!陈祖美先生、朱易安先生、还有师母。其中朱易安先生站在黄老师这边,赞同《钗头凤》词是为唐琬而作,但那话说的却有意思:“我一直希冀陆游的《钗头凤》是为唐琬写的,尽管后来读到许多学术界有关《钗头凤》本事的争论文章,我还是希望前者的看法能得到充分的论证。”啥意思?用我们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老黄啊,我给你道义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励,但是呢,你那论证有问题啊。陈祖美先生则更是毫不客气地自树一帜,洋洋数千言啊,虽然也有几句好话,但主体文字却是把黄老师的论点、论据驳了个底朝天!陈先生这篇文章发在哪里?就是给黄老师那本和《钗头凤》有关的论著写的序言!好家伙,给人写序言还说人家不好,感觉就像到别人家里吃了顿饭,还大肆批评菜不好吃之类的。陈先生真是个妙人啊!

但还有更绝的,谁?师母!也坚定的和吴熊和先生同一战线了,说我家老黄论证有误,“吴熊和先生的观点无可辩驳”!哈哈,整个一窝里反、胳膊肘往外拐嘛。这篇文字发在哪里?黄老师那本书的后记!好嘛,两夫妻有什么不同意见家里说就行了,怎么还公开唱反调了呢?

所以,前辈学者的风范确实令人感佩,黄先生和陈、朱二位交情极深,但在学术问题上却没有多少情面好讲,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才是真正做学问的人。顺便自嘲一句,像我这样整天笑呵呵,嘴巴滑溜溜甜蜜蜜的人,估计也就是个投机倒把分子了。丁文江先生写过一首《嘲竹》的诗:“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根细善经营,腰软惯鞠躬。文人多爱此,生气息相同。”倒不是想把自己往这诗上靠,我虽然喜欢自嘲,但还不至于作践自己。只是,不能不承认,丁文江先生真是一针见血啊。说白了,文人啊,容易贱,而且我想还可以补充一句,以崇高的名义贱。

接下来第二个感兴趣的就是要去考证黄老师的情史了,陆游唐琬的情史我是没什么兴趣的,死人有什么好八卦的。要卦就卦活人的,玩大的才刺激。Emppp兄和千版最近都在播连续剧,我也跟个风,且待下回分解吧。

hzyuan 发表于 2010-4-28 09:43:42

有同事在闲聊时说起,老先生学问做的好,文笔却一般。我说是的。原因大抵是,一则先生本以治学之余力为文,不甚讲究;二则才思过于敏捷,下笔太快。我老师曾盛赞老先生有倚马之才,真的。不会电脑,纯粹爬格子,三十余年发了千万多字,不由人不佩服。去年老先生回来,说自己会电脑了。哗,鼓掌!又很得意地说自己创了打字新法。热烈鼓掌!礼毕,问,啥打字法?“一指禅。”咳!

因为下笔过快,又非正业,所以写完后也就不加修剪,文字上难免有些不干净,拖泥带水的。大约年轻时又受杨朔的时髦文风影响,用心处却又用力过重,反显得作了,打个对师公很不敬的比方(老先生是我老师的老师),有点像白居易笔下开元时世妆的老宫女。好些时候,先生说的比写的好。记得曾多次说起自己见父亲的最后一面,临别时父亲牵牛送行,先生为我们描绘父亲牵着牛绳的手,讲至动情处,四座一片唏嘘。我总以为这是极好的文学素材,从此阴阳悬隔,深镌于心底念念必在于斯的,惟此而已。数十年的风雨坎坷,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俱可由此申发了。可惜,在先生笔下,未免情味顿减:

“就这样,我走了。走了几十步,回头看父亲,他只是低着头,脸却被笠帽的帽沿完全遮住,只看见牵着牛绳的两只手……
这是我看到父亲的最后一‘面’——一顶笠帽,一袭蓑衣,两只牵着牛绳的手。“

或许是听的时候印象太深刻,看着这些文字,不免觉得隔了一层。这两段文字的位置有些问题,语言上也确乎是拖泥带水了。
陆云说他哥哥陆机的毛病在于才太多,我想这话用在老先生身上蛮合适的。

师母曾提到先生的文字,以《风风雨雨四十年》最好,洵为慧眼。大抵笔带真情,文章自然就好。磨难既多,于人世的体验便深,文穷而后工吧。先生本是情钟之人,前半生又历经坎坷,真可谓是《风风雨雨四十年》、《一生坎坷为情多》。因此,写起怀旧文章来,虽不加修葺或用笔过重,却能感人至深。如《丁香祭》,婶娘与叔叔一别之后,苦候三十多年,含恨而去。女儿在二十二岁时,被剃了光头游街示众,当晚自杀,遗书上说:“遗憾自己没了头发,希望周年忌日能奠她一头秀发。”

1991年,叔叔回来了,

“我同叔叔上了西山,找到了婶娘的坟墓和墓旁小妹的衣冠冢……”
(两大段文字,来不及抄上来了,空了再补上。)

文字有些作了,不干净,但读后黯然神伤。

庄子总是说人要身如槁木,心如死灰,一以我为马,一以我为牛。的确是彻悟之语。只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人之所以为人,恐怕也就在于一个情字,谁又能真正勘透呢。

emppp 发表于 2010-4-28 10:43:54

只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人之所以为人,恐怕也就在于一个情字,谁又能真正勘透呢。
确实如此,总感觉人这一生“怎一个情字了得”,看起来有点酸掉牙,细想一下,确实如此!看我们现在虽然经常“倚老卖老”,但从经历上来说,确实可以称为老了,至少就我而言,自我感觉经过的风浪确实不小,能从死神手里捡回一条命,仅此一条便可以对生命的宝贵意义彻悟了。更不要说每天的衣食住行,同事、朋友的交往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这一生的组成部分,所以情确实是最重最重的。因此一定要以最单纯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那些琐碎之事,即便是再重要的事也把它看淡,这样我们才能活得轻松一些!也许有点不思进取的意思在其中了,不可太认真也不可太不认真,有点拗口。呵呵!

hzyuan 发表于 2010-4-28 14:26:34

老兄啊,现在是人家不让你不思进取,你反正是博士了,我是天天被人逼着要考博士,见了领导就要绕道走,只怕被抓住。这回好了,新政策下了,必须考,烦死。

emppp 发表于 2010-4-28 16:15:38

引用第3楼hzyuan于2010-04-28 14:26发表的 :
老兄啊,现在是人家不让你不思进取,你反正是博士了,我是天天被人逼着要考博士,见了领导就要绕道走,只怕被抓住。这回好了,新政策下了,必须考,烦死。
活到老学到老,看来是真的“必须的”,更何况兄这年龄正是“人生最得意的黄金时刻”,考吧,多个证总还是好的,也是“必须的”!其实说实话,也就是俺当年赶了个好机会,来这里单位还给了套房子,也是最后一套,后来再来单位的博士,啥都没有了,而且也不那么好进。所以兄台还是别抵触,过来了就感到读博还是对的。有的时候,有个证还真是“必须的”,不过有的时候也未必。一分为二吧!

hzyuan 发表于 2010-4-29 09:40:09

先生嗜书,《集》中有多篇文字述及,大致撮述如下:

先生藏书有其家族渊源,高祖解元公时,“听雨轩”藏书数万卷;到曾祖时,置“五李书斋”,仍不下三四万卷;而到其父亲手里,所剩已经无多。六十年代时,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家中藏书丧失殆尽,古籍多被掠去焚烧,所余事先转移及劫后遗存者,已不足五百册。加上民元以后印行及五六十年代出版之书,最多八千册。当初连不足两岁的小孩都被扫地出门了,烧几本书算什么呢。六十年代末以后重新开始置书,至今已两万二千多册,以至搬家时还要请专家来勘察房子的承重量。个中之欢欣酸楚,自难以道尽,这里就不再引用了。

有时在先生家看书,会想,先生百年后,这批书该怎么办呢?曾经向图书馆提议将先生之书全部购下,专设一室,以求完璧,迄今无回音。图书馆自有其苦衷,经费有限,只能重点发展。重点何在?一为量大,管你是什么书,花花绿绿摆上一大堆架子,多殷实。花个千百块钱买上一车大葱,或只买一株兰花,反正只为摆架子的,哪个划算?二为特藏,则先生之书除部分可称精品善本外,其余呢?三为高科技,电子文献投入越来越大,纸质文本也只能靠边站了。多年前,图书馆某人宣称,反正都有电子文本了,要纸质书干嘛?非常感谢教育部评估,虽然网上骂声一片,却正因有了评估,投入大量经费,当时新任馆长又是行中高手,真真功德无量啊。趁这位馆长还有几年任期,衷心希望能多几次评估。

前两年有位老先生去世,家中藏书无人继承,要处理。同事与我联系,要不要去买一些来。我说算了,我们又能买得几本,还是眼不见心不烦吧。

我自己现在很少买书了,懒到连每年的书报费都花不掉。为什么?一来现在书店的书倒是越来越多,只可惜能让你砰然心动的有几本?更主要的是,二则书的寿命比人长呗。藏书和养宠物差不多,区别在于,养宠物,宠物没了,人还在,难受。藏书,人没了,书还在,临走时还得牵挂,不安心。

没事时会逛逛古旧书店,不想买书,也没什么书好买,只是习惯。本地的古旧书店多集中于闹市背后一条古朴的临河小巷中,闲来漫步,如回到八十年代。只是那些书店和这条小巷、和店主们一样,都已是风烛残年,晚景凄凉。房间逼仄而灰暗,尘味满室,老人拥着旧大衣,瘫在躺椅上,眼皮都不抬一下,黑白电视机在咿咿呀呀不知道唱的是哪出戏。

至于书们,一个个灰头土脸,东一摊、西一堆,地上还摞着一捆捆,店主都懒得拆开了。站在书架前翻书,看原来主人精心包的封皮,扉页上的印章,书里的折痕,已然黯淡的批注圈点,甚或有时还会翻出一张原主人的信笺来。这些主人啊,当初窗前明月枕前书时,可曾料到自己的宝贝,现今竟是如此的境遇呢?

emppp 发表于 2010-5-6 15:20:11

我自己现在很少买书了,懒到连每年的书报费都花不掉。为什么?一来现在书店的书倒是越来越多,只可惜能让你砰然心动的有几本?更主要的是,二则书的寿命比人长呗。藏书和养宠物差不多,区别在于,养宠物,宠物没了,人还在,难受。藏书,人没了,书还在,临走时还得牵挂,不安心。

    这倒是实话,我这个人不喜欢养宠物,不知道是处于什么原因,也许是当年曾经养过一条狗,在那个疯狂地“打狗”被活活打死了,那条狗临被打死前的那些眼神和举动,一直在我的心底深处挥之不去!也许狗真的是特别有灵性,那时候我养的那条狗似乎觉察到满世界的打狗的味道了,它躲到地里去了一天没回家,当时我还以为它是被吓跑了,哪知道原来它也知道躲藏!那是个麦花飘香的季节,以前它就跟我可以用形影不离来形容,那时候我在读初中,学校离家特别近,它每天都跟我一起到学校,我进了校园,它就在门口不远处,等我放学回家的时候,它看到我从学校出来就立马摇头摆尾地窜到我的面前,那个亲热劲实在是让人感动!而那个该死地打狗岁月里,它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慌和祈求!我是如此懂得它的眼神,可是我那时候才十几岁,没法保护它,就任凭它被村里那些打狗队的人给带走......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养过任何宠物,后来一次机缘巧合,得到一只鹦鹉,也让我给放生啦!现在只养花!所以纸质书便也成了宠物,可以这么说。兄的提醒倒是让我有点后顾之忧了,万一那天我去见了马克思,这些书的命运会不会......

没事时会逛逛古旧书店,不想买书,也没什么书好买,只是习惯。本地的古旧书店多集中于闹市背后一条古朴的临河小巷中,闲来漫步,如回到八十年代。只是那些书店和这条小巷、和店主们一样,都已是风烛残年,晚景凄凉。房间逼仄而灰暗,尘味满室,老人拥着旧大衣,瘫在躺椅上,眼皮都不抬一下,黑白电视机在咿咿呀呀不知道唱的是哪出戏。

    兄生活的地方真不错,不知道我所想象的跟兄所描述的地方是否一致,感觉能在闹市背后的临河小巷里漫步,好不惬意啊!

hzyuan 发表于 2010-5-9 18:32:53

刚出差回来,回复的迟了。这几天累坏了,现在脑子木木的,什么都不想动,先跟兄打个招呼,明天再和兄说吧。

hzyuan 发表于 2010-5-10 14:43:01

引用第6楼emppp于2010-05-06 15:20发表的 :


    兄生活的地方真不错,不知道我所想象的跟兄所描述的地方是否一致,感觉能在闹市背后的临河小巷里漫步,好不惬意啊!
我现在是住在学校公寓里,不过环境也挺不错的。我老家和这地方只隔了一条马路,小时候常会跑到那里玩的。
这倒是实话,我这个人不喜欢养宠物,不知道是处于什么原因,也许是当年曾经养过一条狗,在那个疯狂地“打狗”被活活打死了,那条狗临被打死前的那些眼神和举动,一直在我的心底深处挥之不去!也许狗真的是特别有灵性,那时候我养的那条狗似乎觉察到满世界的打狗的味道了,它躲到地里去了一天没回家,当时我还以为它是被吓跑了,哪知道原来它也知道躲藏!那是个麦花飘香的季节,以前它就跟我可以用形影不离来形容,那时候我在读初中,学校离家特别近,它每天都跟我一起到学校,我进了校园,它就在门口不远处,等我放学回家的时候,它看到我从学校出来就立马摇头摆尾地窜到我的面前,那个亲热劲实在是让人感动!而那个该死地打狗岁月里,它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慌和祈求!我是如此懂得它的眼神,可是我那时候才十几岁,没法保护它,就任凭它被村里那些打狗队的人给带走......
我有个朋友一看到狗肉就恶心,问他为什么,说是小时候邻居家杀狗吃,那狗逃到他家来,躲到他床底下,硬是被拖出来活活打死了。后来还端了一碗狗肉给他,当场就吐了。
从那以后,我再没有养过任何宠物,后来一次机缘巧合,得到一只鹦鹉,也让我给放生啦!现在只养花!所以纸质书便也成了宠物,可以这么说。兄的提醒倒是让我有点后顾之忧了,万一那天我去见了马克思,这些书的命运会不会......

我也是因为看到那些旧书才发的感慨,其实是不能再往下想的,再想可就麻烦了,老婆还要不要娶?子女还要不要生?
其实当我们意识到最爱的东西迟早都会失去时,我想,才能真正地去珍惜他们。

hzyuan 发表于 2010-5-10 14:45:17

先生集里有一组随笔专记茶、酒,茶2,酒6。这很正常,因为先生好酒。据我平日的印象,先生对茶却不甚讲究。所以这两篇论茶的文字,纯属文史类的杂谈。我粗粗数了下,征引文献达45种之多,这显然是得益于先生藏书之丰与阅读之勤了。但要说到文字中所体现的性情,我个人倒是看不大出来。

我在和先生同事的几年里,从没见过他品茶。就一大茶杯,酽酽地沏上,下得课来,咕咚咚灌上一气。在这点上,我可以说是继承师风了。不过我好在一点,虽然不喜品茶(因为感觉烦的很,就那么一小杯,要吧嗒上半天,累。我想喜欢在酒桌上干杯的人,恐怕是不耐于做这等雅事的。),但茶的好赖却还能喝的出来。大约就是因为这点吧,有个同事,于品茶之道,颇为当行,在办公室品茶时,每每也蒙她青眼,赐我一小钟陪饮。后来有次去先生家,先生从柜子里掏出盒茶叶给我,说是极好。回来打开一看,好嘛,陈的不行了。反正我也不讲究,就拿办公室里喝。那同事见了,便极惊愕且不屑地看我,从此就失去了陪她喝茶的恩宠。有回一起吃饭,饭后点茶来喝,她指着我对服务员说,给他来壶茉莉花茶就行了,他也只配喝这个!

先生好酒,可惜的是,6篇写酒的文字,却都和写茶一般的风格。有篇里面倒是写到对酒的看法,说自己是“不吸烟,少饮酒,多品茶”。鬼才信,大约老先生是把牛饮当品茶了。

先生酒量甚豪。我老师和先生性格不大相同,先生豪放,谈锋甚健,我老师相对来说较为深沉内敛。但就嗜酒贪杯这点来说,倒也确实是师徒同风了。可惜予生也晚,得侍门下时,先生因痛风,兼之年龄也大了,已不大喝酒。只是在遇到好酒时,还会酒瘾发作。一杯一杯复一杯,喝得不亦乐乎。喝到兴头上,还会拍着手乐呵呵地说,哎呀,幸好我家老太婆不在,她要是见我喝那么多,我可就死定了。我老师和我喝到快活时都是惟恐天下不乱的人,此等良机,岂能放过,更是左一杯右一杯频频敬酒,把个老先生给灌的。

不过更多的时候,先生是以看我们喝酒为乐,或是,干脆就挑动我们斗酒,一个个直杀得七歪八倒。记得有一回学院聚餐,先生提议专开一桌举办喝酒大奖赛,第一名五粮液一瓶。当然,能坐这一桌的人先得通过资格赛,二十分钟内喝下半斤白酒。先生年高德劭,又是他出的馊主意,因此,他在一气喝下半斤白酒后,便当仁不让地做了裁判长。好家伙,那顿酒喝的,真叫做直杀得天昏地暗。也不记得喝了多少,反正到最后拼出了三个一等奖,每人拿一瓶五粮液回家。不过说实话,这五粮液拿的真是辛苦,别的不说,单是那洋相出的,就被我们一直传颂到现在。一个在回家路上就开始胡言乱语,一个呢,他老婆下夜班后发现房门大开,吓一跳,以为进贼了,进来一看,自家老公大冬天的,只穿个裤衩,摊在床上鼾声震天。还有一个还真是厉害,回家后还不睡,按通讯录挨个打电话,第一句就是,某某,我今天厉害吧,我没醉。我们现任院长当年是第四名,得了瓶洋河大曲,在回家的车上也出够洋相。因为当年的院长,虽然酒量不咋地,出起馊主意也是一套一套的。下令:得奖的同志得把酒瓶盖子打开拿回家。据同行的人描述,我们的现任院长在车上就一直倒拿着酒瓶子,一路傻笑回家,到了家一看,瓶子全空了,裤子全湿透。当时刚好有个其他学校的老师来联系调动工作的事,因为是客人嘛,而且是人才,我们学院是志在必得的。于是也让到第一桌就座,我们副院长亲自作陪。说起这副院长,在学院里酒量排第一,只是后来因为胃出血改喝啤酒了。当时便假仁假义地对人才说,我们嘛,不跟他们斗酒,咱就喝点啤酒吧。人才哪知道深浅啊,觉得自己的酒量还不错的,一想,不就啤酒嘛,小来来啦,喝呗。结果几轮下来,就被副院长灌得七零八落,现场直播。酒醒后,铁了心要进我们学院,为啥?没见过这样疯的喝酒集体,好玩!

可惜现在已没这样的场景了,院长有回喝酒喝的进了医院,从此不敢多喝。几个一等奖退休的退休,退隐的退隐。老先生和我老师也都已退休了。新来的人年纪是越来越轻,酒量却是越来越差。有时候聚餐,他们会说我酒量好。我回答说,错了,想当年我拼死了也就是个甲级队里混混的,还打不上中超呢。

emppp 发表于 2010-5-11 11:06:46

我现在是住在学校公寓里,不过环境也挺不错的。我老家和这地方只隔了一条马路,小时候常会跑到那里玩的。

哈哈!原来如此,这才是人生一大幸事啊!


记得有一回学院聚餐,先生提议专开一桌举办喝酒大奖赛,

    竟然有此等妙事!

    一提到酒就顺着兄的思路来了,一下想起来这句“兰陵美酒郁金香”,还真的对这份兰陵酒情有独钟,正好前些天有同事出差去到兰陵酒场,顺道给带来一斤佳酿,因为度数高,感觉消受不起,随给放了两只西洋参,到现在还没有喝,不然今晚回家来一口!有点馋兄的意思了,这兰陵酒不知道兄是否听说过,以前喝过比较便宜的,感觉口感还不错。

一千零一夜_1 发表于 2010-5-11 11:32:18

  本人我酒没有量的,但曾经放倒N个强壮人,原因何在?还不是逞能!
  我很少喝酒,除非很高兴,如果不是,再高级别的也别想忽悠我,一次在边远一“会所”,欢送加欢迎搞在了一起,真没有诚意!可能是不富有的缘故吧,后来看大家都那么开心,尽管多数是陌生的,可能从此再不会谋面,但能在那里相遇也是平生大缘了!于是兴奋起来,可惜这时多数人已经眼前模糊了,但大家看我要喝,还是异常兴奋的,有人呼吁,每人再喝一杯,估计一两吧,我说自己喝两杯,一口气喝下,感觉很是英雄一回,没有想到一点反映没有,天呀!简直惊呆了!回去后还是有感觉的,就是兴奋得一晚上没能睡觉。
  事后听说,在那里喝酒是一两等于二两的,我从来没有喝过那么多酒,以后也没有过,看来人的精神作用太重要了。不过那次大家事后反映很好,说都没有怎么醉,这样那次喝酒就成为大家美好的酒的记忆了。

hzyuan 发表于 2010-5-11 15:05:18

引用第10楼emppp于2010-05-11 11:06发表的 :


    竟然有此等妙事!

    一提到酒就顺着兄的思路来了,一下想起来这句“兰陵美酒郁金香”,还真的对这份兰陵酒情有独钟,正好前些天有同事出差去到兰陵酒场,顺道给带来一斤佳酿,因为度数高,感觉消受不起,随给放了两只西洋参,到现在还没有喝,不然今晚回家来一口!有点馋兄的意思了,这兰陵酒不知道兄是否听说过,以前喝过比较便宜的,感觉口感还不错。
是嘛,这酒我还没喝过,喝白酒还是喝度数高的好。我喝过最高的一次是自己这边的土酿,六十多度的,倒在碗里酒汗直往上爬,看着都恐怖。还有次同事搬家请吃饭,看酒柜里有瓶衡水老白干,记得那同事号称七十度,具体有没有我也忘记,就偷出来带酒店去了,结果口感很淡,估计是放久了,酒精都跑光了。
平时来上一两口还是挺好的,滥饮确实不行,毕竟体力比以前差,这两天我正在想也该控制了。

hzyuan 发表于 2010-5-11 15:12:01

引用第11楼一千零一夜_1于2010-05-11 11:32发表的 :
  本人我酒没有量的,但曾经放倒N个强壮人,原因何在?还不是逞能!
  我很少喝酒,除非很高兴,如果不是,再高级别的也别想忽悠我,一次在边远一“会所”,欢送加欢迎搞在了一起,真没有诚意!可能是不富有的缘故吧,后来看大家都那么开心,尽管多数是陌生的,可能从此再不会谋面,但能在那里相遇也是平生大缘了!于是兴奋起来,可惜这时多数人已经眼前模糊了,但大家看我要喝,还是异常兴奋的,有人呼吁,每人再喝一杯,估计一两吧,我说自己喝两杯,一口气喝下,感觉很是英雄一回,没有想到一点反映没有,天呀!简直惊呆了!回去后还是有感觉的,就是兴奋得一晚上没能睡觉。
  事后听说,在那里喝酒是一两等于二两的,我从来没有喝过那么多酒,以后也没有过,看来人的精神作用太重要了。不过那次大家事后反映很好,说都没有怎么醉,这样那次喝酒就成为大家美好的酒的记忆了。
喝酒有三种人要提防,扎小辫的,红脸蛋的,吃药片的。我一般喝酒酒桌上有不熟悉的女的,就会提高警惕,搞不好那女的就像千千这样,到最后跳出来,放倒一大批。
喝酒靠氛围,越热闹酒越容易喝进去,可能是精神过于亢奋抑制了酒精的麻醉作用吧。但到第二天,可就惨了。我前两天就是这样,不知道喝了多少,第二天想吐都吐不出来,整个瘟鸡一样瘟了一天才恢复过来。

emppp 发表于 2010-5-12 09:22:32

喝酒有三种人要提防,扎小辫的,红脸蛋的,吃药片的。
就是就是!据说女人如果能喝酒的话,那是最“可怕的”,俺还真的经历过,不过已经记不住是哪年哪月的哪一天啦,当时还是个比较“隆重的”的场合,当时俺稍微耍了滑,没有喝白酒。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姐领导”来视察,当时很多领导不太熟悉其中机关,以为喝白酒不过是个虚情,相信领导一般都不会喝的,更何况还是为女领导,大家都没有戒心。结果咱那位女领导非常实在,喝白酒就喝呗!这一喝可不要紧,领导在此刻可是绝对地领导风范,敬酒即一饮而尽,痛快之极,人家也果真是没有任何反应,而下面敬酒的领导们可都有点受不了啦!最后的场面那简直就是让人不堪回首月明中喽!

一千零一夜_1 发表于 2010-5-12 10:50:05

听说要吃饭后才会更能喝的,去前多吃点饭再去。

emppp 发表于 2010-5-12 11:29:45

引用第15楼一千零一夜_1于2010-05-12 10:50发表的 :
听说要吃饭后才会更能喝的,去前多吃点饭再去。
哎,道理都明白,可是多数情况下都是无备而至,然后结果往往是因为逞能或是劝酒之类,酩酊大醉,能不喝出毛病来就算万幸啦!好在俺现在一般都是能逃便逃,已经不再轻狂喽!而且越来越对白酒没有什么兴致,感觉能不喝酒还真的是比较舒服,也许是年龄大的缘故,知道身体重要了。呵呵!

一千零一夜_1 发表于 2010-5-12 14:00:14

说起酒的牌子,有一种我觉得很是陌生的,虽然知道的就很少,有种叫军什么特供的,回家再看看去。

hzyuan 发表于 2010-5-12 15:12:23

我个人经验先垫下肚子是一定的,但也不能吃太饱,喝酒前先吃几块肉比较好。
我对白酒也没什么兴致了,最近倒是对黄酒兴致颇高。这把年纪也知道能逃就逃的道理,喝酒时都蛮被动的,一般不逞能。就是有时候逃都逃不掉,也真是头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断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