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eorge 发表于 2010-4-23 15:13:14

(原创首发)泪水

是什么断送了幸福
是黄昏遮掩了太阳
不!是黎明的春天
盖住了我的目光——

可爱的春天气息
现在却成了梦魇的模样
不是心碎的感觉
那方时刻——
光明与黑暗交替
一切寂静
瞬间又爆发了不可明状

地还在抽搐地动
幽幽的寒风还在抽去身体渐少的温度
眼前是黑色的太阳
我失去了幸福的家乡

魔鬼的微笑是那样灿烂,
把手递给我
幸福就在你的身旁——
我厌恶那丑陋的魔爪
恐惧让我死亡

一丝的阳光穿过黑暗
有一个声音让我惊醒——
下面有生命!
泪水便在心底荡漾。

fangeorge 发表于 2010-6-13 21:22:50

一九八四的故事!

hufucopy 发表于 2010-6-14 21:00:48

一丝的阳光

这个比较奇怪,一般而言,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是定语,而连接它们的用"的",比如“高大的木棉树”。

而一丝阳光和一丝的阳光 相比较加上“的”并没有对语言的丰富性有助益,我个人觉得是冗赘。
诗歌,是文学体裁里最简练的形式,对于文辞的斟酌尤其考究,比如我们熟知的“推敲”典故就是。
故,多次阅读后删减冗赘应该是必要的。

另外,这诗里的意象虽然不难懂得,可整体含义还是不太明朗。当然也许是我理解的问题吧。

xiaoyuan05 发表于 2010-6-15 06:11:42

一丝的阳光穿过黑暗

还OK

假使是

一个的声音让我惊醒

就有些突兀了

hzyuan 发表于 2010-6-15 10:59:11

“一丝的阳光”虽然在语法和语意上如hufucopy兄所说有点古怪及并未造成丰富性,但就作为诗句的一个重要构成而言,我个人以为“的”字是不可去的。
这首先是诗句节奏构成上的灵动,去掉“的”字,便成了2/2/2/2,单调而促迫。其次是加入“的”字之后形成的较为明显的停顿和语法上的略显怪异,使得“一丝”这个词摆脱了语法位置的束缚,得到强调。再次是加入“的”字后造成的“阳光”前后字数的对称,也同样有助于本句中心词“阳光”的突出。
诗意确实不明朗,原因是背景性的叙事框架被抽离了,虽然作者跟帖做了提示,但我们不清楚那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感觉是在写地震,生命和死亡的抗争,绝望与拯救。
诗中使用了两个人称代词,“我”和“你”,这两者显然是同指性的。在诗歌的前四章中,围绕着“我”的是由“断送”引出的一系列的围绕着心理层面和生存层面的“恐惧”和“死亡”的反复渲染,并在第五章中重新汇聚为“黑暗”一词。其中又伴随着魔鬼对“我”的诱惑,通过魔鬼的微笑和魔鬼口中近指性代词“你”字所呈现出的灿烂、亲切而阴森的诱惑。而正是在“我”绝望的抗争的背景下,“一丝的阳光”以其何等的微弱却极为悖谬地敞亮了整个世界,“穿透”亦由此而具有了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显然,在这个意义上,“的”字是无法省略而且是颇为精彩的一个嵌入。

fangeorge 发表于 2010-6-15 18:15:43

引用第4楼hzyuan于2010-06-15 10:59发表的 :
“一丝的阳光”虽然在语法和语意上如hufucopy兄所说有点古怪及并未造成丰富性,但就作为诗句的一个重要构成而言,我个人以为“的”字是不可去的。
这首先是诗句节奏构成上的灵动,去掉“的”字,便成了2/2/2/2,单调而促迫。其次是加入“的”字之后形成的较为明显的停顿和语法上的略显怪异,使得“一丝”这个词摆脱了语法位置的束缚,得到强调。再次是加入“的”字后造成的“阳光”前后字数的对称,也同样有助于本句中心词“阳光”的突出。
诗意确实不明朗,原因是背景性的叙事框架被抽离了,虽然作者跟帖做了提示,但我们不清楚那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感觉是在写地震,生命和死亡的抗争,绝望与拯救。
诗中使用了两个人称代词,“我”和“你”,这两者显然是同指性的。在诗歌的前四章中,围绕着“我”的是由“断送”引出的一系列的围绕着心理层面和生存层面的“恐惧”和“死亡”的反复渲染,并在第五章中重新汇聚为“黑暗”一词。其中又伴随着魔鬼对“我”的诱惑,通过魔鬼的微笑和魔鬼口中近指性代词“你”字所呈现出的灿烂、亲切而阴森的诱惑。而正是在“我”绝望的抗争的背景下,“一丝的阳光”以其何等的微弱却极为悖谬地敞亮了整个世界,“穿透”亦由此而具有了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显然,在这个意义上,“的”字是无法省略而且是颇为精彩的一个嵌入。

你看到了我心底,如同心弦的共振!我写的就是玉树地震后一点想法,同时也记叙了报道中的一些故事,我喜欢春天,可我憎恨今年的春天,我厌恶死亡,但我崇尚生命面对死亡的抵抗,因为我热爱每一个生命,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首发)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