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瑰宝系列——住宅
作 者: 陈志华,李秋香 著,李秋香 主编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7-12-1 字 数: 160000 版 次: 1 页 数: 全2册 印刷时间: 2007-12-1 开 本: 8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08026958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中国地域建筑/民居建筑
内容简介
《乡土瑰宝》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等在1989年以来进行乡土建筑调杳一的基础上按专题编写而成,文字凝练、平实,并配有丰富的手工绘图和精美的照片,具有历史档案价值和极强的观赏性。
本书介绍了中国乡土建筑中最基本也是最多样化的住宅的特点、形制、建造、风沙及其社会功能,在安居乐业与乡土住宅中对乡土住宅与社会经济状况及文化传统的关系有着精彩的论述。
目录
丛书总序
前言
安居乐业与乡土住宅
上编
一、住宅与社会
二、住宅的形制
三、厅堂
四、卧室
五、厨房
六、院落
七、宅门
八、两种住宅
下编
一、诸葛村的住宅类型
二、潘氏三村的围龙屋
三、十里铺的窖洞居所
四、石桥村的家族性集体住宅
五、关麓村住宅的别厅
六、新叶村建房上梁
附录:图片目录
书摘插图
一、住宅与社会
住宅,就是一家子的居住建筑。
穴居也好。巢居也好,人类的建筑活动从住宅开始,住宅是最古老的建筑。
住宅也是最大量的建筑,为抵抗风霜雨雪、狼虫虎豹,世界各地凡有人迹处便有住宅。和食物、衣着一样,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相传在夏商之世,住宅就已经被神圣化,列入正规的祀典。《礼记·典礼下》:“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诸侯、大夫、士和庶民,在祭祀中也有“五祀”。郑玄注:“五祀,户、灶、中霤、门、行也。”《白虎通·五祀》:“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霤也。”五祀是住宅的重要功能部分,所谓祭五祀,简单地说,就是祭住宅。可见住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论衡·祭意》说:“五祀,报门、户、井、灶、室中霤之功。门、户,人所出入;井、灶,人所饮食;中霤,人所托处。五者功钧,故俱祀之。”
在世界范围内,住宅都是最原始最基本的建筑类型。随后出现的其他各种建筑类型,如陵墓、庙宇、宫殿,它们早期的形制大多直接从住宅脱胎而来。包括像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和希腊的神庙那种似乎和住宅相去甚远的大型纪念性建筑,都可以清晰地追溯到它们的住宅出身。再后来,西方发明了拱券结构,大型公共建筑才发展出自己独立的形制。中国人在大部分地区一直使用木材的梁柱排架结构,受这种材料和结构方式的局限,中国建筑的空间组织不可能有比较大的变化,因此,中国的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的形制,大多一直和住宅的基本形制相仿。
那些公共的和纪念性的建筑由于受到各种教条的拘束,形制比较保守、程式化,而住宅是生活化的、地域化的,所以程式化的程度低一些,富有变化。尤其在僻远的乡野和山区。
住宅的变化,大致缘自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技术条件,以及居民的经济、社会情况等等的差别,其中包括一些民族的历史传统的差别。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浙江省永嘉县林坑村,主要有三种住宅:一种是三合院;一种是长条形。一种是三四层的砖混结构的“小洋楼”,只有一幢。三合院是当地农业文明时代里二三百年传统住宅的基本形制,它们由祖孙三代或父子两代构成的家庭建造,自成一个独立完整的生活范围。正房加两厢一共有十个以上的开间,还带楼层。正房进深大,各开间隔成前后间。前堂屋里设太师壁,年时节下可供香火祭祖、祭神。后堂为餐厅,次间是厨房。
这一系列的书都相当的好哇。很佩服清华的师生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外出考察、测绘,我们因此受益,这套书对我们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相当有帮助 以前在读书上看到过一些他们的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