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zyuan 发表于 2010-4-13 17:51:41

先秦时期的内衣外穿

先秦时期的内衣外穿

  内衣外穿是蛮时髦的装束,一般人是不大敢去尝试的。比如像我吧,绝对不会把自己搞得超人似的,弄条裤衩子绷在裤子外面。不过在中国古代,这种穿法并不稀奇,起码在商朝就已经有了。当然,它的目的倒不是在于赶时髦或扮超人,而是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比方说吧,某人立了大功,要加官进爵啦,于是天子就赏他件用来外穿的内衣,绑在腰上招摇过市去了。这种内衣,在古时候有个专用名词,叫做“芾” 。

  我们知道,人类在初始之时,男女老少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记得以前看过一篇顺口溜,里面有两句就是,“原始社会真叫好,光着屁股到处跑”。庄子曾经说过,老祖宗们根本就不知道啥叫衣服,都是夏天捡上一大堆柴火,冬天烧了取暖。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现的裸体、丰乳、肥硕的史前维纳斯像,像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性神像、奥地利的威林多夫维纳斯等等,正是展现了这个曾经存在过的无衣无裳的古老世界。

  但是人类在逐渐进化啊,也不知道最初从什么起,就想着该往身上披点东西了。根据汉代学者郑玄等人的考证,最初的服装只是一块围系于下腹部的“能覆前而不能覆后”的毛皮。这种说法在民族学的大量调查资料以及文物遗存中得到了印证,比如大洋洲的当地原始部族往往只兜一条遮盖下体的细带。中国清代学者记录台湾高山族的男人在清代的时候,还只是衣用一尺多长的布遮盖下体前部,而身体后部全裸露在外。还有非洲沙漠中栖息的一些黑人部落,也经常赤身裸体,仅在腰胯间遮挂一块织物或兽皮。在青海大通上孙家寨一座马家窑文化类型墓葬中出有一件彩绘陶盆,内壁纹饰中舞人下腹一侧均有一道饰物,好些人说这玩意儿就是生殖器;不过也有人,像王克林先生认为就是胯间的“生殖器官保护带”。另外在澳洲土著绘画,内蒙乌兰布察、新疆裕民县等地的岩刻中也可发现类似的图案。

  这种最早的内衣在我国文献中最初可能是被称之为“巿”,后多写为“芾”或“韍”,而我们通常把它叫作蔽膝。《说文》对此的解释是“从巾,象连带之形。”不过从字形上看,和相光的绘画、岩刻之类的对比,似乎更象是一个人佩带着蔽膝。

  那么人类为什么先有了这样一件“先知蔽前”的服装呢?按照古人的解释,这是由于原始先民于服装款式,很早就注入了羞耻意识,孔颖达就说:“以人情而论,在前为人体之亵,宜所先蔽,故先知蔽前,后知蔽后。”这种说法看起来是蛮有道理的,比如我女儿,话说的还是呜噜呜噜的;可是当她洗澡时,会很严肃地教育我说,女孩子洗澡,男人不能进来。但仔细想想也有问题,因为小孩的羞耻意识是大人教的。可是最初穿遮羞布的那个人呢,有谁教他?所以,有的服饰学者就认为人类服饰从人体下部开始,是基于保护他们身体中最敏感、最易受伤的部位,因为男性生殖器老是耷拉在前行走,晃荡来晃荡去,一不小心就被哪棵树挂了一下,或是更惨的,被个野兽挠了一爪子,那麻烦可就大了。因此说,在保护这个敏感部位上起作用的就是最初的男人的缠腰布。

  不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蔽膝的最初功能倒更可能是为着诱惑异性、挑动情爱的。按照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的说法就是,“如果性部的掩蔽真是由与生俱来的羞耻引起的,那就可惜用的手段太差了。因为这样遮掩并不适于转移对这个部分的注意,倒反容易引起对于这个部分的注意。事实上也真不能怀疑原始人的使用性器官掩饰物,除了故意引人注意之外还有其它什么目的。这样说,我们才能说明那些平常老是裸体的澳洲妇女为什么会在参加显然激起性感的猥亵的跳舞时,要穿起羽制的围裙;同时也能说明为什么明科彼妇女在赴同样目的的跳舞时,要装一张特别大的叶子。”这样看来,蔽膝是原始先民仪式活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物品了。

  按照常理推测,当衣裳之制逐渐完善、形成之后,这块简陋的布(皮)条该寿终正寝了。可是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它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越发受到我们的老祖宗的重视;而且它所处的位置,还由原来贴身的部位突出到下裳之外,堂而皇之露出招摇示众。距今一千八百年的东汉大儒郑玄认为这样是为了“不忘其本”、“不忘其祖”,这话大致上是不错的,因为礼本身就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种种礼仪,所以也就沿用了原始仪式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在等级社会中,礼的主要功能是在于别等差、序人伦;因此,蔽膝的功能自然由原先的诱惑异性、挑动情爱转换为“别尊卑,彰有德”了。

  当然,我们这里先岔开说一句,这并不是说,蔽膝(尤其是女人的)的情爱功能就此消失了。比方说《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里的“帨”,就有人解释为“蔽膝”的。那这首诗是啥意思呢?孔颖达解释说,这句话的大意是这个女子要求男子好好地以礼来求她,不可“劫挟”。后来朱熹先生发挥说,这几句正可见“贞洁自守,不为强暴所污”之女的“凛然不可侵之意”。这些解释实在是极牵强且又很煞风景的,试想此女若果真是凛然不可侵犯,正可放出自家的长毛狗来,将强暴之徒咬上一通。又为何要“无使尨也吠”,叮嘱男子不要惊动狗呢?所以今人一般都认为《野有死麕》是首写幽会的情诗,其中又以朱守亮《诗经评释》最能说诗解颐:“诗则妙在一‘诱’字,……此诗关键,亦在此一‘诱’字。世多知男以麕鹿之猎物诱女,少知女以三事戒止之言语诱男也。循循善诱,得之于此矣。”这样说来,诗之末章便是女诱男之辞了,此女以隐藏为挑逗,以暗示为鼓励,实颇合于兵家所说“用而示之以不用”之理。

  再比如说南朝的刘宋时期,有个读书人,在宾馆里碰见一十八岁的大姑娘,那真是一见钟情啊,回家后就心脏病发作,眼看就要呜呼(可见古人说红颜祸水是有道理的)。他妈妈问清原由后,急忙去找那女的。那姑娘就说啦,拿我的蔽膝偷偷地放他席子底下去。结果,这心脏病果真就好了。只是这故事的结局很惨,读书人有天也不知道干嘛,翻席子玩,看见梦中情人的蔽膝,激动的不行,抓起来就往嘴巴里塞,噎死了。

  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红楼梦》也写到晴雯和宝玉互换贴身穿的小袄,明代民歌里有句“变一领汗衫儿与你贴肉相交”。印象里《左传》里记载有个诸侯,吃饱了撑的,拿着情妇的内衣在朝堂上炫耀,活该他后来被情妇的儿子宰了。

  再言归正传。

  从出土文物来看,蔽膝的功能转换至少在殷商时期就应该完成了。比如说当时的高级贵妇之服是交领长袖有华饰大衣,配以宽腰带,上窄下宽形蔽膝;中小贵族或亲信近侍穿的是交领右衽素长衣,配以宽裤,宽腰带,斧式蔽膝;至于贱民家奴,就是赤身裸体或仅仅于腹前束一窄蔽膝了。

  到了服制形成大观的周代,蔽膝家族更是人丁旺盛,当然这时候它已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芾。西周金文中记录的就有朱巿、赤巿、叔巿、幽巿等等一大堆。从文献记载来看,它已经被运用到包括天子穿的冕服、爵弁服及诸侯、卿大夫所穿的一切吉服礼服之中;并且在名称、颜色、图案和式样上都有着相应的明确规定,成为区别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它与冕服相配,名韍;与弁服、冠服相配,名韠。据说天子所用为纯朱色,直形,绘有龙、火、山三种图案;诸侯黄朱色,方形,绘火、山二种图案;大夫赤色,只绘山一种图案。其形制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白虎通义》说这是象征着天一地二以及天地人三才,自然是附会之辞,大可不必理会了。

hzyuan 发表于 2010-4-13 17:52:13

  《诗经》里有好几首诗提到“芾”,写的最好的就是《曹风》里的《候人》。

  《曹风•候人》说:

  “彼候人兮,何戈与殳。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有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对这首诗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说,现在人一般主张是首爱情诗,但那些主爱情说的人在具体看法上又有所不同。这些我们都不必去管它,单只看里面的“赤芾”。

  “赤芾”在《诗经》里出现过几次,大抵是指诸侯穿的黄朱色的蔽膝(《礼记•玉藻》孔颖达的注解说:“黄朱色浅,则亦名为赤韍也。”)。比方说《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程俊英译文:“红皮蔽膝垂到股,绑腿斜缠小腿上。”)还有《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程俊英译文:“大红蔽膝金头鞋,共同会猎好气派。”)按照毛《传》的解释,都是指诸侯的穿着。另外,《小雅•瞻彼洛矣》中说:“韎韐有奭,以作六师。”(程俊英译文:“皮制蔽膝红艳艳,号召六军齐奋起。”)这里提到的“韎韐”,也就是“緼韍”,据孔颖达的解释,是诸侯世子穿的。可是,《礼记•玉藻》和《礼记•士冠礼》都说緼韍是士这个阶层穿的,怎么诸侯世子会自降身份把这块皮蔽膝穿身上了呢?班固在《白虎通》里解释说,这是因为诸侯世子在前任诸侯死后,要先服三年的丧。服完后,才能由周天子举行个册命仪式,正式做诸侯。(大约类似于实习版主转正吧,哈哈。)实习诸侯在脱下丧服,参加册命仪式时,要穿低等级的蔽膝,显示着自己的谦逊美德。

  我们明白了这点后,就会发现“赤芾”在《侯人》这首诗里出现实在是件很奇怪的事。因为,“候人”又哪里有穿赤芾的资格呢?“候人”是掌管送迎宾客的小官,《周礼•夏官•叙官》说:“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可见就算是官长,也不过是个上士。而且《周礼》上说的是天子之官,诸侯之官的等级自然还要低些,所以陈奂在《诗毛氏传疏》里就认为诸侯国里的候人“当在中士以下”。更何况孔颖达还提出诗中的候人身荷戈殳,可见只是候人的徒属,“非候人之官长也”,那就更是等而下之了。总而言之,这位男士是断断乎没有穿赤芾的资格。

  更有意思的是,“候人”身上穿的赤芾还不止一件。“三百”一词,我们当然不能太拘泥的来读,以为实指三百,那真是活见鬼了,哪有人这样穿衣服的。这个词在《诗经》里都是用作夸张,泛指很多,如《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都是这种用法。

  现在我们可以想见,在服饰制度极为严格的春秋时代,一个区区候人居然身着赤芾,这已属不伦;更何况他还穿了好多件赤芾,岂非滑稽透顶?所以,诗的第二章就毫不客气地说:“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但这和全诗的内容又有什么关系呢?

  诗歌的二、三章是以同样的方式起兴,第三章的后两句则是“彼其之子,不遂其媾”,所以,“不称其服”一句的含义,当然和“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咮)”及“不遂其媾”有关。

  什么叫作“不遂其媾”呢?“媾”字当同于《诗•召南•草虫》“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中的“觏”,指男女的交合。而“遂”有“成”之义,《礼记•月令》:“上无乏用,百事乃遂”,郑玄注说:“遂,犹成也。”那么,“不遂其媾”一句是说交欢不成,无怪乎诗中的美丽少女要“斯饥”了。

  那为什么会交欢不成呢?因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咮)”。鹈就是鹈鹕,也可以称为洿泽或淘河,郭璞《尔雅注》里说这种鸟“好群飞,沈水食鱼”。根据近人的研究,《诗经》里的鱼及与鱼有关的鱼网、鱼竿、鱼笱、鱼梁等等大多同性爱有关,以捕鱼为业的水鸟当然也不出其外。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便是以雎鸠求鱼象征男子求女。由此推论,若是水鸟不捕鱼,就是象征恩爱不成了。所以孙作云先生说《候人》诗用鹈鹕鸟来比喻这位候人,“鹈鹕鸟应该下水捕鱼,但它这次却变成了呆鸟,只站在壩上不下水;好比这位不懂事的候人,不向她求爱。”不下水捕鱼的鹈鹕是个呆鸟,不解风月的男子在季女的眼中当然就是个傻子,难怪她要用“不称其服”的话来调侃这呆瓜了。那意思是说,你个呆头鸟啊,整个一男人的身材男孩的生理,你真是白长了堆肌肉诶,你哪配是个男人啊。就像个小公务员穿了好几件国王的大礼服,也不想想自己哪配穿这些衣服啊。换句话说,有点类似于《项羽本纪》里的一个成语,沐猴而冠。

  更何况诗中的女子可是个“季女”,花季女子,正当年,青春期呢。你想想,正当春情撩乱的时候,可偏偏碰上个呆子,那心里是什么感觉啊。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诗经》里的“饥”字是和情欲不遂有关的;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性饥渴。这种说法未必都准确,不过用在这首诗里却是很惬当的。至于“荟兮蔚兮,南山朝隮”(程俊英译文:“云漫漫啊雾弥弥,南山早上彩虹起。”)两句是什么意思,历来的解释可就多了。有说“朝隮”是一个女子的化身,有认为是以缭绕的云雾、灿烂的朝霞兴起女子容貌之美的,也有说是用早晨的云霞升腾天空,隐喻情欲萌动的。我们的看法是,如果借用孟老夫子的一句话来做解释的话,那就是“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是用以兴起女子因情欲难捺而产生的“其雨其雨”的渴求。

  所以,“不称其服”就不仅仅是调侃的话了。在调侃之中可又有着些怨恨,因为“不称其服”可是一句骂人的话。《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服之不衷,身之灾也。《诗》曰:‘彼己之子,不称其服。’”又《襄公二十七年》:“服美不称,必以恶终。”可见“不称其服”的人是要被诅咒为不得好死的。当然,对此当然也不能太拘泥来读,以为季女之心肠如此狠毒;这不过是因怨生嗔之语罢了,与后世打情骂俏之辞如“冤家”、“该杀的”、“杀千刀的”之类相似。

  今天因为有些事需要用到我和老师以前写的一部稿子,结果在整理过程中,翻出了这篇和老师合写的文稿,好多年了,自己都忘了还有这东西。看了下,觉得还有点意思,又懒得再做修订,就干脆改成大白话贴这里了。这是根据原来文稿的第一、二两部分改成的,第三部分考证的内容太多,实在无法以大白话来表达,也没什么趣味,就算了。第四部分是老师写的,我也不敢擅自改动。

  现在挺后悔以前跟老师学习时没好好用功,太任性。有时老师给我个题目去做,我会很干脆地用不感兴趣一句话就推掉了。后来书读多了,才知道老师叫我做某个题目的用意,只是已经走了很长一段弯路。

  前个星期在图书馆抄资料,好久没写字了。抄完后一看,很惊讶地发现我的字竟然和老师的很像。可我从来没有有意地模仿过老师的笔迹,这大概就是潜移默化吧。

  很感慨于老师对我这个任性而不成材的弟子的耐心和宽容。

phanix 发表于 2010-4-13 23:16:04

按说那不可能向现在的裤衩一样穿,绑的有可能

hzyuan 发表于 2010-4-14 08:30:00

引用第2楼phanix于2010-04-13 23:16发表的 :
按说那不可能向现在的裤衩一样穿,绑的有可能
嘿嘿,那当然不是现在的裤衩,是系在身上的。当了回标题党.

qisee 发表于 2010-4-14 12:44:05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原始部落的男人的蔽膝是为了保护下体,女性更多是诱惑。

wawang 发表于 2010-4-14 14:16:21

原来超人穿的是唐装。。。
http://image1.webscache.com/baike/haibao/big/2008-03/78346-382-el060109029.jpg

hzyuan 发表于 2010-4-14 15:22:48

引用第5楼wawang于2010-04-14 14:16发表的 :
原来超人穿的是唐装。。。

呵呵,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原稿里有张图片,可我不知道怎么弄上来。
我也是昨天写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超人内裤外穿,就顺手拉来了。
qisee: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原始部落的男人的蔽膝是为了保护下体,女性更多是诱惑。
兄能推荐本书看看吗

qisee 发表于 2010-4-14 16:25:35

我们越是隐藏一件事,它就越激起我们的好奇心。爱理斯的《性心理学》很有意思,爱理斯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性心理学研究大师。

hzyuan 发表于 2010-4-14 17:14:52

引用第7楼qisee于2010-04-14 16:25发表的 :
我们越是隐藏一件事,它就越激起我们的好奇心。爱理斯的《性心理学》很有意思,爱理斯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性心理学研究大师。
恩,这本书我有的,就是买来后往书架上一扔,再没看过。找出来学习下。

guxingren 发表于 2010-4-14 20:47:44

感觉现在是越另类越是一种时尚!

hzyuan 发表于 2010-4-15 13:02:21

引用第9楼guxingren于2010-04-14 20:47发表的 :
感觉现在是越另类越是一种时尚!
另类和时尚确乎有相通之处,古时也如此,比如说像古书里提到的"服妖"之类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秦时期的内衣外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