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利益羁绊,“教改”方能顺利实施
2010年03月29日 09:3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3月28日《瞭望东方周刊》报道,各界激辩教改方案,认为须打破“特殊利益集团”垄断。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认为,教育公平意味着要打破这个“利益格局”,注定会受到这个“特殊利益集团”顽强抵抗。一些地方政府解决择校问题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如果未来10年这方面的改革仍没有足够的勇气、耐心和信心,“解决择校问题”的表述就只会是“挂在墙上”的一纸宣言。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回想国家推行的诸多教育改革,措施不可谓不正确,可在落实过程中,却往往受到了“慢待”。比如教育部禁止开办重点班的规定,就几成摆设;比如教育均衡推进,收效甚微。这其中,就有特殊利益集团从中作梗的影子。
在我看来,教育特殊利益群体或集团主要有:第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少不公平的教育政策就是在一些教育主管部门的默许下出台的;很多环节,都存在着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的空间。比如,如果教育均衡了,大家都不用择校了,一些人或部门也就少了寻租的机会。第二是重点学校的行政领导和教师,将手中的优质资源转化成为实际利益,比如各种兴趣班、比如教师自己开办的补习班等。第三,就是富有阶层和权势阶层。因为自己有权可以拉关系,有钱可搞“赞助”,所以他们的子女可以不用考试、不用高分、不用“循规蹈矩”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为了保证教改的顺利实施,必须超越既得利益集团的羁绊。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政府责任,毕竟,教育发展牵涉到国家和民族利益,各级政府应该责无旁贷的将教育发展置放到民族高度去认识,认真落实依法执教的方略,不妨将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官员政绩,就像考察GDP一样,考察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官员实行“教育发展不达标一票否决制”,敦促其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重视教育公平。当然,只要做好了依法执教,强化了政府责任,教育寻租现象也就能得到遏制。人们期待的教育公平就能得到积极落实。
这方面不乏积极的案例,比如,安徽省铜陵市的做法,全市没有一个择校生。其经验就在于,政府积极将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向弱势学校倾斜,而不是向“重点”学校倾斜;资源倾斜不仅限于经费倾斜,更在于校长、师资在各校之间轮换;将重点高中的招生名额平均下放各初中,缓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初中之间的应试竞争压力。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处处长王民养指出,这证明“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不可为,而是愿不愿为”。政府责任强化了,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公平。 (刘克梅)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jysp/news/2010/03-29/2194813.shtml
点评:
教育改革历来是个非常重大和艰难的事情:
第一涉及各种历史形成的利益团体
第二需要更多资源投入而且是长时间持续投入
第三教育人才养成时间漫长,没有几年时间根本谈不上培养出合格的教育人才
要说超越利益羁绊,可以借鉴很多制衡的机制来设计教改
第一引进家长团体和一线教师团体作为博弈的一种平衡力量,各种利益博弈到了一种均衡,那么教改也算到了一种平衡。
第二我们要有广泛的独立的教育调研和研究体系,为教育实施提供客观和精确地量化研究成果,而且要注意考察全球第三世界国家的先进教育经验(中国教育投入占GDP比率在全球平均水准上来说属于全球比较落后的那个集团的,这点可以看每年的中国统计局的数字,应该和非洲一些国家比肩),比如看看印度的数学和IT教育,我们可以学习第三世界国家那些在经费不足情况下诞生的高质量的教育特长的经验,而不是盯着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成天研究而且没有啥有穿透性的成果(也可以理解为这些考察旅游为首,考察算是辅助随机任务)。
第三教育投入要考虑产出合理比率,研究一下不要保持总在硬件上大干快上在对于教师生活技能等软环境上面投入不足的传统习惯,研究如何在经费不足情况下面压缩管理环境,多为一线教师提供生活便利和技能培训便利的软环境营造的多种改革。一线教师心情舒畅了,教学积极性激发出来了,学生也能享受到快乐教学了。
欢迎大家指教,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指点。
本贴是我在论坛的第10000贴,特地发在教学相长版块,同时非常感谢教学相长版块的两位版主一直以来对我的指点和帮助,特此纪念一下!
我的第10000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以后能继续接受大家的指教和帮助,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