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unuo 发表于 2010-3-13 00:12:32

这两天看书很惬意

我有时候出去走走,在路上能够看到楼盘销售的广告画,其中有一篇很吸引我:那是在温暖的灯光下,一个中年男子懒在沙发上看书,一条狗静静地卧在他身边。屋里的装饰都是那种富有书香气息的黄色,非常宁静迷人,让人向往。我当时想,这条中年狗的作用不可小觑,狗不会说话,省却了交流的麻烦;狗又让人不那么孤独,适合与人相伴,这都跟书一样。

我平日里看书的时间那是一个少,虽然求了很多书,放着有时候偷看了几眼,但要挤出一大块的时间看书,可真是贵族绅士一般的奢望了。难得这两天,有时间看看书,心情自然爽一下,仿佛洗了个澡一般。

有纸质书,有电子书,通常是看纸质书有些有兴趣的东西,就到DX上去查一下。这种追书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本来资讯就是为人服务,而我现在也能享受个图书馆长的带鱼了。

主看还是那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顾彬写得。现在越看心情越复杂,一是觉得不错,一是有些地方错得离谱,一是他为德国人写的,中国人看起来资料总是难求,虽然有DXCX,可碰到外文资料只能瞪眼。而他基本上是以外文的文献作为底本进行归纳总结的,这跟夏志清李欧梵主要靠自己的见解是不同的。

顾彬这本书整体上好过国内(大陆)的文学史,眼界开阔,参考资料也很丰富。我还记得三十年这本书里谈论五四时候(第一个十年)的新诗,虽然篇什上引用朱自清先生《导言》过多,可偏省掉了钱钟书先生的英文文献和周作人谈论小诗的文献,呵呵。而顾彬这本,我前面说过,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来自英文或德文文献,可惜我看不到,即使是中文的,也常常是香港人写的,或者是留洋背景的华人。这种心态跟国足教练相信海外球员一样。唯一的例外可能是陈思和先生的书。

我个人觉得他不错的地方就是思路清晰,比方谈海派,就把海派的特点列出四条,然后找一个能够代表的作家,比如施蛰存的《石秀》,具体阐述一下。这种方法把流派作家作品就给统一起来了。其实他对流派不重视,重视作家也只做平面的而不是历史的阐述(很少有作家心路的),能够列出两个作品的作家是非常少的,余华就是一个(当然还有鲁迅),他在先锋作家中列出了《现实一种》,在新写实中列出了《活着》。跟夏志清的书比起来,让人觉得不过瘾,仿佛只是上了个线就下去了。然而现在研究既多,资讯又发达,要找更为详细的诠释是不难的,可惜当然,他提供的是英文或者德文的参考文献。

错得离谱的地方也多,这里只举出一个例子,就是王蒙的《蝴蝶》,他认为男主人公的错误在于不会对待妻子和孩子,似乎将这篇忏悔之作简单化了。如果用杨小滨借用齐泽克分析《兄弟》的一些话,那便是张思远一直在站队,想成为历史的主体,直到有一天他还是被摘出去了,变成了老张头。于是他觉得应该有另一个历史主体的体系存在(他第一任妻子及孩子都属于那个世界,而他不知不觉远离了他们);然而,他又被命运的手拉回主流政治生活中,两种模式的冲撞让他产生了自己究竟是谁的困惑。这个离谱言论应该是顾彬的发现,因为他号称自己对王蒙有研究。

有些内容很晦涩,需要查看参考文献才能明白他说什么,比方探讨格非的《迷舟》,前半部分都是用的杨小滨的关于后现代的论述,后面探讨小说叙事的时候,用了他自己的一个理论,就是“假设性历史”。他在分析杜牧的诗歌《赤壁》时候用过,如果东风不借给周瑜,也许大小乔就归了曹操了。但这种理论分析迷舟一点都不好,很勉强。这种理论与分析脱节的情况,别处也有。

另一个可乐的地方是,顾彬很看不惯高行健,不单说他评论平庸,作品缺乏新意(模仿之作),而且摆出个流亡的姿态,也许是因为德国的经费让他出国,他就和法国方面建立了联系,然后就加入了法国籍。

但整体上这本书还是不错,起码富有启发,或者让你能够知道海外研究的情形。但我也要指出翻译是很一般的,有些句子需要转换成英语语法(我不懂德语)才能知道句子的结构(一个定语从句就塞在了一个不加标点的长句子里)。顾彬应该看过这本翻译,他也是能都中文的,会不会摇头呢?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10-3-13 10:08:07

bulunuo

真是精彩点评,有时间给我这样的文盲普及一些怎样写书评或者读后感的小窍门,非常感谢啊

这几天您作品可是非常多,肯定又是有啥好事,人逢喜事精神爽,分享一下

多谢了

bulunuo 发表于 2010-3-13 18:14:26

惭愧呀,其实我不太懂怎么些书评,起码是不标准。只是一定要介绍一些基本信息,比如书的内容或者故事情节,作者是谁,有什么特点。然后就是一些能够吸引人或者你自己有什么发现。我上面这篇其实就是杂想,想到哪里就写到那里,其实很惭愧。
这几天其实都没有写什么,是以前的东西被提前上来了。呵呵。

我这篇还是当成杂感,等几天好好写一篇参加活动来着,感谢西楼兄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两天看书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