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代课教师应成为国家责任
2010年01月23日 14:46 来源:羊城晚报代课教师是为国家利益而付出的,“代课现象”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更重要的是,代课教师存在的地方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补偿标准自然高不了。所以,建议不妨由国家统一补偿他们,调动各种政治资源以解其忧。其实,合理补偿代课教师也是国家重视教育的另一种体现
据报道,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日前表示,教育部严格禁止聘用新的代课人员。对于被辞退的代课人员问题,吕玉刚表示,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同时随着各地保障制度的完善,积极研究争取通过纳入城乡社保、农村合作医疗等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我们许多人都见证过代课教师艰辛的付出和微薄的收获,可以说他们曾经是支撑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石。然而,代课教师由于不适应今天的教育发展要求,他们的命运正在发生大的转折,要么纳入编制,要么离校回家。据报道“全国31万代课教师将于2010年面临集体清退”。他们如何谢幕让人揪心。
从相关报道来看,不少代课教师是悲情谢幕:甘肃渭源县代课教师王安治从1974年就开始代课,最后只拿到600元补偿金就被清退;另一代课教师赵永福被清退后在建筑工地上搬水泥……他们不但生活困难,而且缺少谋生技能和谋生路径;尽管媒体给予他们关注和同情,有关方面也在妥善安置,但他们的谢幕和出路还是让人心酸和忧虑。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达了两点意见,一方面对代课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另一方面纳入社会保障。我认为,教育部这样的表态没有多少实质意义。每个公民都必须纳入社会保障,因而说与不说似乎没有区别,更何况教育部既管不了社保,又管不了地方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补偿,补偿标准究竟是多少?由谁来补偿?拿什么来补偿?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给公众的印象是喊喊口号而已。
作为一个为国家教育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特殊群体,不能完全把清退补偿代课教师的责任推给地方政府。这是因为,代课教师是为国家利益而付出的,“代课现象”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更重要的是,代课教师存在的地方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补偿标准自然高不了。所以,建议不妨由国家统一补偿他们,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以解其忧。其实,合理补偿代课教师也是国家重视教育的一种体现。
换言之,不妨将补偿代课教师的责任,从地方责任提升为“国家责任”。“国家责任”分为国际责任和国内责任两大类,就国内责任而言,要为国民的生存、发展、安全、健康、幸福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和履行责任。代课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发展理应“另眼相看”。只有纳入“国家责任”, 代课教师才不会是悲情谢幕。
首先有必要给代课教师以更客观更详细更高层次的评价,让他们光荣离校。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代课人员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努力,他们的成绩要充分肯定。这样的评价似过于笼统,代课教师的付出和收获需要系统的评价,包括他们的收入、教育成就、权益以及健康情况等等。
其次有必要出台统一的补偿规则。虽然各地都有补偿规则,但看起来五花八门,有的地方参照国企职工置换身份的补偿标准来制定标准,有的地方参照的是最低工资标准。不仅补偿规则不一,而且地方政府的补偿规则也不一定公平合理,加之要清退的代课教师人数高达31万,因而有必要根据各地情况制定国家补偿规则。代课教师过去待遇不公,现在不能再对其补偿不公了。
再者,代课教师的补偿资金应该大部分甚至全部,由国家来埋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课教师的微薄收入和清贫生活,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长期投入不足有一定关系,国家为代课教师补偿也算是“还账”。(冯海宁)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edu-jysp/news/2010/01-23/2088057.shtml
点评:
代课教师是我们很多朋友都听过的一类值得尊敬的人:
第一他们从事的一般是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工作
第二他们不是正式编制,不享受正式编制的很多保障
第三他们是我们教育机构里面最努力保持中国传统的一群人
历史上礼失求诸野时候,很多东西都是老少边穷地区保存了我们文化资源的宝贵的一部分,所以大家一定一定要尊重这些代课教师。
那么现在国家强盛了富足了,需要正规化教师队伍了,升级换条件了,很多代课教师或许因为种种因素不能继续教课了,这时候希望国家给他们补偿,补偿他们这些年的无私付出,补足他们面临的险峻的地理条件和恶劣的医疗保障环境之下的各种风险,所以请大家都来关注这些教师的补偿问题。
我尊敬这些代课教师,因为他们坚持,我们很多老少边穷地区支撑过了教育低谷时期,大范围公职教师流失的那段时间他们还默默坚持着,所以请国家和相关管理机构关注他们所需,补偿他们曾经的风险和付出! 我好多同学大专毕业之后,回到县里的各个初中去教学,很多没有编制,只能做代课老师,工资不高,只有上课费,也就是你上的课多,收入就多。并不是他们教的不好,也不是学校老师富裕,很多老师兼好几门课。是因为每年只给多少个编制,每年要进行入编考试,参加人不仅仅是以前没有编制的,而且还包括那些刚毕业的,按照每门课进行考试,面试,试讲等一系列环节,最后依据综合成绩确定哪些人获得编制。
参加人很多,名额却很少,竞争很激烈。有关系的找关系,走后门的走后门。没有考上编制的,也得要工作啊,那就去各个缺老师的学校代课。 虽然不可能。但还是要支持一下。 近来新闻好多关于贫困地区教师职业的报道,的确是个问题
也许国家稍微勒紧一点裤腰带,教育行业就能有较大改观 典型的过河拆桥啊。 引用第1楼小可拉好于2010-01-27 01:41发表的 :
我好多同学大专毕业之后,回到县里的各个初中去教学,很多没有编制,只能做代课老师,工资不高,只有上课费,也就是你上的课多,收入就多。并不是他们教的不好,也不是学校老师富裕,很多老师兼好几门课。是因为每年只给多少个编制,每年要进行入编考试,参加人不仅仅是以前没有编制的,而且还包括那些刚毕业的,按照每门课进行考试,面试,试讲等一系列环节,最后依据综合成绩确定哪些人获得编制。
参加人很多,名额却很少,竞争很激烈。有关系的找关系,走后门的走后门。没有考上编制的,也得要工作啊,那就去各个缺老师的学校代课。
我觉得这种做法到最后还是会伤害在职教师的:
第一代课教师努力进入正规编制之后,会遇到所谓绩效考核这个大杀器,目前看不出这个绩效考核的威力,但是谁保障教师一定不会被绩效考核这个东西给治理呢?
第二大家彼此靠着关系进来了,游戏规则就是关系,那么下次绩效考核必须裁员时候,大家必须还要靠着关系来说话,那么有没有出现企业的那种可能: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关系上面绑着一大堆难兄难弟?
第三这个绩效考核我看就是朝三暮四,拨款总量不变,不过就是改变一下大家分配的办法,所以执行一定时间之后必须发挥出这个制度的裁减人员的功效了,目前看教师行业很火,很多人想着稳定进来,但是谁知道将来一定这个是铁饭碗?
所以我感觉还是自己先练好本事,应届毕业生还是先苦点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这样好一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至理名言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变次要,忙起来就忘掉!
就像我们这地方,县政府不投入一分钱,还每年要到各学校去搜刮点费用上去做行政费用。
因为教育不能带来眼前的利益,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所以,谁会去做这些“无用功”,教师成为他们的累赘。刚好响应政策,名正言顺地甩包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