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中國小學生壓力過大
三分之一中國小學生壓力過大http://we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001/22/101206166.jpg
中評社香港1月22日電/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19日載文《三分之一中國小學生壓力較大》,摘要如下:
一項國際研究表明,中國兒童從六歲開始就要承擔嚴重的學習壓力。這項對中國東部9到12歲兒童的科學調查發現,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擔心考試,三分之二的學生害怕老師的懲罰,近四分之三的孩子都稱害怕父母的體罰。
由倫敦大學學院的特雷斯•赫凱斯(Therese Hesketh)教授主持的這項研究發現,三分之一的受訪兒童顯示出典型的壓力體征,包括頭疼和胃痛。
赫凱斯教授說,“在幾宗引起廣泛關注的中學生自殺案之後,已經有了不少對青少年壓力的研究,但是對小學年齡段兒童的研究則很少。有的學生早在六歲入學時就遭遇這些問題,當他們發現自己在每周測驗中排名不佳,就會極度低落。”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意味著許多孩子是在父母和祖輩的共同關心下成長起來,並順從長輩的要求在激烈的競爭中考大學,考公務員,找好工作。繁重的家庭作業和課外活動在新中產家庭的孩子中屢見不鮮,父母們拼命想讓自己的孩子比起跑線上的競爭者贏得優勢。
“許多沒能接受良好教育的父母熱切地將資源投注在唯一的孩子身上,”研究稱。
這份報告發表於英國醫師協會的《兒童疾病文獻》,作者呼籲盡快採取行動,降低中國兒童的壓力。
報告總結說,“競爭性和懲罰式的教育環境導致了很高的壓力和心身症狀,應盡快採取措施降低學生不必要的壓力。”這份報告是由中英兩國研究者在浙江省的農村和城市學校做出的。
其中,城市組的研究對象是杭州的2191名小學生,農村組則在浙西衢州地區的一個貧困縣進行。對農村學生而言,壓力表現為另外一種形式:非常傳統的儒家教育制度中強調的對老師的順從,以及大量的寫作練習。
去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利用兒童節的機會來宣傳“玩的權利”,一項據稱常被遺忘的權利。
聯合國兒基會中國的一位發言人稱,“兒童壓力的問題也是我們所關注的。我們發現農村的教育方式還是很強調記憶和重複信息,我們正在努力讓教育變得更加以兒童為中心。但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教育制度經過改革之後,質量有所提高,但是人們的期望也在迅速上升,這給兒童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對於轉型時期的經濟體來說這並不罕見,同樣的情況也曾發生在日本和韓國。”
除了學校的壓力之外,更長遠的問題是,中國傳統的權威式教育制度能否造就出具有獨立思想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才是構建現代化知識經濟的關鍵。
一名在中國工作了2年的美國教師稱,中國的獨生子女相對來說較為缺乏主動性和溝通技能,“我不認為他們是被寵壞的一代,但他們是跟隨者,而不是領導者,很少有人能主動參與團隊工作,並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達成目標。”
他說,“過去一年中我在2個不同的中國學校教過書,我擔心,中國兒童的經歷中,似乎缺少了領導力訓練。”
链接地址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2/0/6/1/101206164.html?coluid=59&kindid=0&docid=101206164&mdate=0122091903
推荐理由:(简评)
小学生学习压力问题 算上老生常谈。年年如此,压力照旧。
为什么?根本原因不仅仅是历史传统的因素。更多的是社会压力的体现。
谁都爱玩,谁都想玩,做为孩子父母一样经历过来。当初我们的压力是一样的。不努力就要被淘汰。您说让孩子们自由的玩。谁敢?就在这种环境下。你稍慢一点就落后。一步差步步差。这个让人头痛。
举个例子,小学生 学英语。你说不让他学行吗?小学不上补习班,孩子就比别人差一截。等上 中学起步就差。跟人家比你就不轻松。后果不必多说了,你不给他补行不?各位自个评判吧。我是不敢。
孩子没上学的不得乱说话。
外国人评论我们的孩子缺乏领导力,团队精神,这个好象和学习压力无关吧。这个同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有关。跟历史特性有关。说白了和传统教育,中国式的教育历来就不是培养领导人的。儒学教育出来的多是跟随者。没办法。除非整个社会形成一边倒的改变。否则这种态势不会变的。而这可能吗?不可能。 没有办法的事 压力、努力、压力、努力……没完没了。如今我们孩子努力的最终目的和结果到底是什么?是那些僵死的僵尸般的知识啊,而不是充满灵气、激发能力的智慧。是哪些僵尸般的标示着未来的功名利禄的知识、标准、规范等引诱着、裹挟着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去努力努力……学习成为一种结果,如同残忍的战争,呈现在你的面前,要么是战胜者(winner);要么成为失败者(loser)。我们抛弃了过程的乐趣,我们太急于求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