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pp 发表于 2010-1-20 11:36:34

【参加评文活动】【原创首发】刘禹锡的《陋室铭》

    感谢文学版的版主们给了这个机会,看到这个评文活动要求不超过3篇,那我就再写一篇,说得“堂皇一点”是为了支持西楼版主的新官上任,说得“自私一点”为了让自己练练手,同时捎带着挣点东东,跑偏了哈!还是回到评文内容上,就是我借此机会又可以把自己特别喜欢的几篇文章在这里重新温习一下,能在这里写出来跟大家共赏,感觉特别幸福。现在就把这篇中学课文拿出来,让我从不同角度来重新领悟的话,也不失是一篇励志文章,在此也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共鸣和指点。

    再配一张照片,感受一下这里是否有真隐士?



                《陋室铭》
                      刘禹锡
   
    原文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还是加上译文方便一些,虽然大家都能牢记于心,译出来也算是一种纪念吧!译文如下:(当然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正)山不在于高低,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浅,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跟我往来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在这里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两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身体劳累。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得到人们的敬仰。孔子说过:“这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先来个作者简介:这些是从网上找来的,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世称“刘宾客”、诗豪。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刘禹锡老先生生活在唐代中后期,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著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大致如此吧!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陋室铭》就是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文中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刘禹锡老先生在文中对陋室进行歌颂,从文字的表面意思联想下去,其实是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也就是借陋室之名歌颂作者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整篇文章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从文章的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文章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周边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作者高洁隐逸的情怀。

    从文章的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言志托物,并从反向立意,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文中却又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另一面,其“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表达了作者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看,整篇文章81字,在这八十一个字里,写作技法又运用繁杂,文中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如金石掷地却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余音犹绕梁,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是字字所写的都是“陋”,又又字字透着“不陋”。一开始的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上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添彩的,实际上是用来比喻陋室的主人。陋室主人虽然身居陋室,可精神思想却如此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主人的高尚境界,主人的精神追求如此高雅,就是“鸿、金、素”三字的丰富内涵之所在,每每读到此处,不觉中感悟到的是作者的才气和富足,那是精神上的富庶,用才富五车来形容都不为过,这也正是作者与陋无缘的所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感受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里,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更加突出了陋室的主人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这不能说是作者的过分高估自己,反而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心志,所以说“何陋之有”在此是恰到好处的。

    从文章的句式上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的“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感觉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视觉上感受到的是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又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反正我是特别喜欢这样的句式和选词的,感觉每个字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寓意深刻。

    从文章的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一开头就突出“惟吾德馨”,而后从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几个方面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些都是表明作者的高傲伟岸情怀,由此也让我们被这样的生活氛围所深深吸引、深深感召着。

   整篇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最后巧于用典。借“诸葛庐”、“子云亭”并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再读这几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难道不是一幅神仙画卷吗?恐怕看到此,不仅仅是刘老先生,就是我也深深地向往中,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远离喧嚣的闹市,有情趣相投的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所要表达的难道不也是这样的生活吗?由此我们也就不难领悟出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刘老先生的文字功底。

    我们与其说《陋室铭》是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从而彰显主人淡泊高雅、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抒情诗。

    写到此我还是余犹未尽,感受作者字字珠玑文字的同时,还有那么一丝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多年过去了,能留下如此精美的佳作供我们欣赏和感悟,是历史文化的底蕴,是我们博大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曾经把这篇文章照抄下来,贴在自己小窝里床头,以此自勉,而今这篇文章虽然依旧是自己所喜爱的,但是似乎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种心志,懒惰是其一,知足是其二。虽然知足常乐是我们常挂于嘴边的,但是有的时候这种心态也可以看成是不求上进的,还是再认真仔细品读一次这篇《陋室铭》,也算是给自己的一种激励吧!

xilou001a 发表于 2010-1-20 13:07:54

感谢文学版的版主们给了这个机会,看到这个评文活动要求不超过3篇,那我就再写一篇,说得“堂皇一点”是为了支持西楼版主的新官上任,说得“自私一点”为了让自己练练手,同时捎带着挣点东东----谢谢emp兄支持:)你写多了也可以,但是参加“评奖”的只能你自己从你写的这N篇中挑出最多三篇来:)

emppp 发表于 2010-1-20 13:14:19

引用第1楼xilou001a于2010-01-20 13:07发表的 :
感谢文学版的版主们给了这个机会,看到这个评文活动要求不超过3篇,那我就再写一篇,说得“堂皇一点”是为了支持西楼版主的新官上任,说得“自私一点”为了让自己练练手,同时捎带着挣点东东----谢谢emp兄支持:)你写多了也可以,但是参加“评奖”的只能你自己从你写的这N篇中挑出最多三篇来:)
哦!这么好啊!太感动了,那我就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在这里抖搂抖搂,这些文章都是以前特别喜欢的,时隔多年之后,重新来面对,又勾起了很多的怀念和留恋,最近想自己写点东西,实在是比较紧张,等忙过这阵之后再多写吧!感觉写这样的“评文”能比较痛快一些,都是自己所喜欢的,从自己的感受来写能比较顺手,暂且用此种方式来支持西楼兄吧!多谢西楼兄给了这个机会!

xilou001a 发表于 2010-1-20 13:19:12

谢谢兄的支持:)   
期待兄的下一篇(或是下N篇~)精彩大作:)

emppp 发表于 2010-1-23 14:19:18

再次感谢西楼兄的支持和鼓励,一定用心来写,也请兄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可以天天向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参加评文活动】【原创首发】刘禹锡的《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