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施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
60位候选人每人获得5万元培养经费记者 凌翔 发布时间: 2009-11-15 09:01 来源:光明日报
http://www.gmw.cn/01gmrb/2009-11/15/content_1008222.htm
本报青岛11月14日电(记者凌翔)青岛六中的教导主任王先军与其他59名青岛市的中小学教师作为“青岛名师”的候选人,今日登上了该市教育局的“公示榜”。有关人士称,公示通过后,这60名人选将进入长达5年的培养周期,每人将获得5万元的培养经费。
据介绍,青岛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从今年10月开始实施。其对“青岛名师”的评选条件是:要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学校正职领导不参评,副职领导与中层干部必须兼课,课时量应分别不少于同学科周课时标准时数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另外,“青岛名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思想,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对所教学科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业绩突出;有自己独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市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据悉,这60位“青岛名师”候选人在5年的培养周期内,不仅每人能获得5万元的专项培养经费,人选所在区市及学校还要从教学条件、科研项目、培训进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培养周期结束、经考核合格后,正式命名为“青岛名师”。
点评:这又是一个通过行政权力人为打造教育形象、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向少数人再次分配的“教育形象工程”。首先,教育名师的培养及其候选人提名、评价和认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能否简单以行政权力说了算。其次,如果说这名师工程由民间提供300万资金,本无可厚非。但由于是出于公共财政,这样的教育资源倾斜,通过简单的本质上由教育行政权力主导,让一部分人得名得利。这样的程序是否公正。最后,即使承认行政权力培养名师的公正性,说实在的,在我们今天的应试教育、功利性教育环境下,教育行政权力、学生、家长以及大众认同的名师的评价标准是否就是真正符合名师的标准呢?我们教育发展几十年来到了今天,我们的“教育战线”哪一年都不缺少由政府行政权力认定评价和表彰的教师模范范型(行政权力把持和操控了教师的职业水平、技能评价、职务晋升的一切一切),但神奇的是多少年来却很难“培养”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名师”。以至于眼下教育学术界出现的“钱学森遗留问题”热。愿以后在教育学术少出现有教育行政权力主导的所谓名师工程、重点工程之类的形象政绩工程,慎重用好所有纳税人提供的有限的流入教育口子中的那点教育经费吧。真正为教育自身的公平、民族的未来、子孙后代做点善业。 看来,进入这个60名里面,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为了掩人耳目可能会进入几个,但是,大部分恐怕是需要“背景”,才能进入这个名单,其实,每年的教师节都会表扬一批先进的教师,但是,还没有几个成为名师,这个做法,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说得明白一点,名师根本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教师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正确的理论,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而产生的。
但愿这个做法别成为什么先进经验而推而广之,那样的话,后果可能难以想象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