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叟 发表于 2009-10-9 18:06:20

金陵漫步之熙熙攘攘总统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庆祝活动搞得轰轰烈烈,转眼间武昌首义九十八周年的日子就要到了。是否有人记起,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有一座建筑,见证着近代史上从封建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风风雨雨。
  今年三月上旬,忙里偷闲,到总统府逛了逛。
  吃过早饭,独自一人由南京饭店附近走到中山北路,乘坐31路公交车到大行宫北站下车,沿着围墙到十字路口左拐,顺着长江路走不了几步,就看到总统府的南大门了。

  走到门口拍一张,仅仅拍了个局部。总统府大门楼,上书“总统府”三个繁体金字。三八妇女节刚过去三天,景区里满眼都是妇女,凑合着看吧。
  大门的原址,当年为太平天国时期建造的天朝宫殿真神荣光门,又称“天朝门”或“皇天门”。门上雕刻有双凤,遍贴泥金,显得雍荣华贵南京人又称其为“凤门”。该门为重檐庑殿样式,砖木结构。上层为敌楼,进出只有一座圆形拱门。门外是五龙桥。当年,天朝门门楼上向下悬有黄绸数十丈,上用朱笔书有五尺大字:“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云中。”“雪云中”,是太平天国的隐语,即过刃而亡。大门前,列有巨型锣鼓数十对,天王洪秀全早晚就餐,大门前即同声击鼓敲锣,同时鸣放礼炮。
  1864年6月清兵破城后即将此门拆毁,另建两江总督署的大门(头门)。新建大门的式样与太平天国前的两江总督署基本相同,为木结构。另在东西两侧建有两座木门。辕门横匾仍为当年乾隆皇帝赐题,东辕门为“三省均衡”,西辕门为“两江保障”,意为替清廷镇守东南数省的中枢所在。
  此大门和辕门一直到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仍在沿用。孙中山即从大门进入两江总督署。以后的十多年中,历任政权对此门都没有作大的改动。直至国民政府成立后,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这里是国民政府府邸,外事活动日渐增多,蒋介石认为此门实在有碍观瞻,遂决定改建大门,但因国内战事频繁,直到1929年才动工兴建。

  视野不够开阔,跑到马路对面拍一张。
  清代的大门和辕门被全部拆除后,新建了一座西式大门。该大门系二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严谨,朝南立面的外部采用标准的八根古罗马爱奥尼亚柱式构图,柱头上雕有精致的卷涡纹样,整个裸露部分均作天然石料状处理。门楼为阶状女儿墙,正中竖有一根旗杆。外侧立面开有三座拱形门,上部拱形部分为空花铸铁窗,拱的中心嵌有拱心石。立面上端有巴洛克装饰的线脚。内侧则为三座方形门。整座大门厚实坚固,宏伟气派,是典型的西方古典门廊式建筑。
  有趣的是,在这座西式大门的正对面,又建了一座中国式的大照壁。照壁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大概设计者在考虑建西式大门时,为了不致“数典忘祖”,特地建了这座照壁。但照壁立柱上端、顶部下端的细部,线脚却又是巴洛克式样,这真可算得上是“中西结合”的典范、“洋为中用”的创举。
  照壁前数米,大门的正对面,立有一中国传统式样的石碑,上镌有郭沫若先生所书“太平天国运动百年纪念”字样,系1951年所建。2002年,大照壁被拆除,太平天国纪念碑迁至天平天国纪念馆。
  大门的门楼上,原钉有“国民政府”四个大字,为1928年任国民政府主席的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谭延闿所书。
  1937年12月,南京沦于日军之手。日本侵略军在大门前的广场上举行了入城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伪维新政府成立后,大门的门楼上钉上了“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字样的招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政府“还都”在即。在经过一番维修后,大门焕然一新。次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还都”南京,于是,大门又重新换上“国民政府”四个大字。到了1948年4月蒋介石、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副总统”后,大门又钉上了由总统府资政周钟岳书写的“总统府”三个大字。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官兵们在欢呼声中登上了总统府的门楼,为南京解放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如今门楼顶的旗杆光秃秃的,那旗帜是在南京解放时被人民解放军拿下的。

  凑到跟前拍一张。景区大门朝前开,有空没钱进不来。来一趟不容易,狠了狠心,咬了咬牙,花了四十块钱买了张票,把门的验票后才走进来。

  总统府景区全景图。从图上看,总统府景区被太平北路、长江路、东箭道、长江后街及其民房包围着。
  这座大院子分为三大块。院东区为国民政府行政院、清两江总督署及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中区系国民政府办公处所;西区即著名的煦园及孙中山先生临时大总统府和生活起居处所。

  这里的游客还真不少,成群结队,你来我去。

一个花草繁茂的院落呈现在眼前。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碑,天王府遗址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一带在明朝时曾为汉王府,清朝时为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之后就定都于南京,改称天京,并在两江总督府衙旧址的基础上,修建宫室,作为天王洪秀全的王府。1951年,在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周年之际,由郭沫若题写碑文的“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纪念碑”,立于天王府的照壁前,供游人缅怀凭吊。



  院落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均为清代建筑。清朝时分别为两江总督署吏、户、礼科房和兵、刑、工科房。太平天国时为官员等候天王接见的地方,民国时期成为总统府交通科和警卫团兵舍。现已辟为旅游纪念品商店。

桃子 发表于 2009-10-9 18:08:15

你不是住山东吗,怎么,又到南京买房了?

大野叟 发表于 2009-10-9 18:20:49

引用第1楼zhiyongtao于2009-10-09 18:08发表的 :
你不是住山东吗,怎么,又到南京买房了?
  额无房无车,更别说在南京了。额不就是从火车站跑到南京饭店附近吃了顿早点么?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桃子 发表于 2009-10-9 18:37:36

引用第2楼大野叟于2009-10-09 18:20发表的 :

  额无房无车,更别说在南京了。额不就是从火车站跑到南京饭店附近吃了顿早点么?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真潇洒,我打拼了十几年,生活质量还赶不上你的一半。

josephe 发表于 2009-10-9 18:49:00

嘿嘿嘿,毛桃还想谈什么生活质量。真是见鬼。毛桃除了烂掉,还能有啥?

桃子 发表于 2009-10-9 18:56:42

引用第4楼josephe于2009-10-09 18:49发表的 :
嘿嘿嘿,毛桃还想谈什么生活质量。真是见鬼。毛桃除了烂掉,还能有啥?

赵师傅,你已经从origin那里拿了1万块,完全可以买到D90了,以后别缠着我了。

josephe 发表于 2009-10-9 18:58:45

5楼废话少说,快把D3送过来。

oops1 发表于 2009-10-9 19:16:26

引用第5楼zhiyongtao于2009-10-09 18:56发表的 :


赵师傅,你已经从origin那里拿了1万块,完全可以买到D90了,以后别缠着我了。

好像还要配各种镜头呢,每种至少8000吧.

josephe 发表于 2009-10-9 19:24:51

四毛桃总是耍赖。

桃子 发表于 2009-10-9 19:51:47

专心看帖,千万不能水了楼主的精华帖

大野叟 发表于 2009-10-9 20:01:33

引用第9楼zhiyongtao于2009-10-09 19:51发表的:
专心看帖,千万不能水了楼主的精华帖

  哈哈哈哈哈,要和谐,要和谐,讨债讨到总统府,好似走上一条不归路。

  进入大门后,前行数十米,是一座与西式大门形成强烈反差的中式建筑——大堂。太平天国时期是金龙殿,又称为“荣光大殿”,位于大门后中轴线正中,为整个建筑群的正殿,也是主体建筑。金龙殿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大殿内的十几根立柱上均以赤金涂有龙凤形态的纹饰,鲜亮夺目。殿内壁上都描有五彩的龙虎狮象图案,栩栩如生。金龙殿的正中位置,便是天王洪秀全高高在上的金銮宝座,文武官员进入大门后,经过很长一段距离才能到达金龙殿前,然后登台阶进殿,谒见洪秀全要将头高高仰起。
  据南京民间传说,当年,清兵进攻天京甚急,城中已断粮。洪秀全为了与军民同甘共苦,下令天朝宫殿中的官员用野草充饥,自己则带头食野草甘露,因此得病而死。死后,众将领根据天王的遗愿,就在金龙殿宝座下掘了一个坑,将洪秀全遗体用绣龙黄缎包起来,埋人安葬。清兵入城后,将洪秀全尸体从坑中掘出,先鞭尸,后焚烧。又将被擒的李秀成等将领绑在金龙殿的立柱上刑讯。最后放火焚毁,金龙殿立时荡然无存。
  清同治年间,两江总督曾国藩在铲除了太平天国的一切“僭越”痕迹后,在金龙殿遗址之上,按前两江总督署大堂原貌进行了重建。大堂是整个两江总督署的主要部分,一般是地方政权举行大典和总督议事、审案的地方。新建后的大堂,无论从占地面积,还是从建筑规模上来说,都不能同太平天国金龙殿的豪华相比。大堂内立有24根红柱,青砖铺地,黑瓦盖顶,屋脊两端微微翘起。大堂正中设一公案,案后是总督座椅,座后为一屏风,屏风之后,穿过落地罩,为东西“暖阁”。冬天寒冷时,就将整个公案移入暖阁内办公。暖阁后又是一面巨大的屏风,屏风之后是仪门。
  大堂前是一人多高的木栅栏,中间有门可以开启。再向外筑有丹墀,丹墀往前是比地平面低一尺多的甬道。文武官员参见总督,一律在此下轿下马。这座完全是清代南方地方衙署风格和规模的建筑,在清朝后期的四十多年中,都没有大的变化。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就在原两江总督署大堂举行。因南京冬季寒冷,典礼就移至大堂后的暖阁进行。仪式结束后,孙中山又将宾客们一一送至大堂外的天井中。
  在民国后来的几任政权中,大堂中公案早就拆除,已不再作为议事和审案的地方,只是整个府邸的必经通道。丹墀和甬道也不复存在。大堂内正中上方有一匾额,上书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东西各有一空心砖门,内外均有砖雕匾额。上书“清峙”、“琼树”、“飞黄”、“璇灥”。在伪维新政府时期,大堂两侧完全用厚厚的木板封闭起来,成为伪行政院的二门。国民政府还都前,南京市政府工务局根据蒋介石的指令,将大堂修缮一新。直到1948年蒋介石、李宗仁就任“总统”、“副总统”前,又进行了一次油漆。今天的大堂,基本是民国时期的格局。

  漫步进入总统府大堂,与西式门楼相比,这里是典型的中式建筑格局。整个大堂气势恢弘,东西长约30多米,南北宽约20米。
  迎面是总统府大厅,远远能看到,内有“天下为公”匾四个大字。
  第一道柱门对联:大堂深似海掩石城沧桑钟山风雨;园史壮如彤曾震辛亥鼙鼓已丑雷霆。



  两侧耳房门楣上均有砖雕匾额,分别镌写着“清峙”、“琼树”、“飞黄”等,谓品行高洁,飞黄腾达,清泉汇湖之意。

  第四道柱门对联:九万里舆图归属民权山河革旧,数千年历史废除帝制岁月鼎新。第四道柱门上方,即为远远看到的“天下为公”匾额。
  大堂正中巨大的匾额上为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此四字出自《礼记·礼运》篇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据说,当晚就职典礼毕,孙中山先生坚持要将众人送出大堂外,大家要求他留步,他诚恳地说:“你们是人民的代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只是人民的公仆,哪有公仆不送主人的道理呢?”

  洪秀全与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大门紧闭。

  前面就是礼堂。
  礼堂原为清两江总督署的旧花厅,后成为历任政府或政权举行活动的场所。1930年,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接受英国驻华大使许阁森递交的国书,地点就在这座旧式花厅。当时,许阁森根据外交礼仪,进门后先鞠躬,然后跨步向前向蒋介石呈递国书。之后,与蒋介石握手,蒋介石答礼,再从原路退出。当他退出礼堂时,因门口有一道老式门槛,约有十几厘米高,许阁森没有在意,退到门边时,被门槛绊一下,差点摔个跟头,弄得很是狼狈。这件事以后,蒋介石认为这所旧花厅实在有损国体,决定予以翻修。因礼堂与周围的各幢建筑都连在一起,不便设计和施工。后由南京著名建筑师卢树森设计,将原来的建筑全部翻盖,向南向西一直扩建到天井中,总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室内的圆柱全部采用了西式装修,成为方型。地面也换上了新式的建筑材料——拼花地砖。四周墙壁装了护板,顶部也吊了天花板。在接近屋顶的地方,是一排可开启的天窗。因周围的建筑凌乱,故又建了一条将礼堂与中轴线主建筑连结起来的半敞开式穿堂,两侧天井中栽上了花木,穿堂又装上了毛玻璃。这一设计,既能挡住人们的视线,看不到那些不雅观的房子,又使人有身临花园之感。因整座礼堂被包在其他的建筑物中,因而在礼堂周围的任何角度,都很难看到礼堂建筑的全貌。
  1948年5月蒋介石就任“总统”的典礼,就在这个礼堂举行。其他如总统府纪念周,一些重要会议、茶会、宴会也都在此举行。今天的礼堂,基本保留了30年代的格局。



  进了大堂后,走过一段穿堂,便是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太平天国时期是金龙殿后的内宫建筑,两江总督署时期称二堂。当时,二堂前也有几米高的木栅栏,正中是木门。现在的格局基本是民国时期的原貌,只是周围进行了一些改建。大厅内是八根粗大的立柱,东西各有小门通向礼堂和总统府参军处。北门为拱形木门,门的上部是空格窗。全部为砖木结构。屋顶两脊微翘,覆青瓦,完全是中国传统式样。但稍稍加以留神就会发现,在二堂北面的外部,由屋顶向下倾斜的部分,却又是典型的西方建筑形式。五座硕大的拱形门,上部都嵌有拱心石,西式的花纹历历在目。30年代,加修了一条封闭的玻璃穿堂,与大堂连结。北部拱形门外,还建有敞开式的中式穿堂与后面的西式会客室连结。四面又有多座西式拱形门廊连结了周围的各幢建筑。
  二堂的大厅,是外国使节谒见中国领导人的地方,之后再到礼堂递交国书或举行其他仪式。




大野叟 发表于 2009-10-9 20:51:16





  出了二堂向北数米,再上五级台阶,是一幢西式平房,这就是总统府会客室,系1917年冯国璋任副总统后所建。这一年的4月2日下午,副总统府因电线短路而引发了一场火灾,火借风势,烧得很猛,几十分钟就烧毁房屋六十多间。冯无处栖身,只得暂居院外原李鸿章故居李相府,等复建完工再搬回。这一排平房,就是火灾后而建的。
  该建筑为西式,造型美观别致,与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相似。正面是一拱门,门的周围雕有总统府特有的回形花纹。两侧是外走廊,分别是六座拱形落地窗,下为铸铁花栏,上嵌有拱心石,窗的两边还有万年青图案浮雕。中走廊两侧都有护墙板,顶部是雕花装饰,悬一盏铜质进口吊灯。门前是五级彩色磨石子台阶,为当年蒋介石等政要会见宾客时的摄影处。

  西式平房东西各有一大间。东为会客室和休息室,中悬有大型铜吊灯。蒋介石常在此接见内宾或休息。西边一间是外宾接待室。国民政府先后在这里同美、日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如《中美通商友好条约》等。蒋介石曾在这里会见过马歇尔、司徒雷登等人。

  这幅图片黑古隆冬的,里面一个灯也没有开,拍摄时也没有打闪光灯,故作神秘而已。

  上面那张图片是外宾接待室,建于1917年北洋政府的江苏督军冯国璋任上。江苏督军署和国民政府时期一直作为会客的场所。1946年后的国民政府和总统府时期辟为外宾接待室。各国使节递交国书、举行仪式及摄影后,即迎至室内与主席或总统唔谈。蒋介石曾在此会见许多外国客人,如马歇尔、司徒雷登、魏德迈等。

  总统府会客室。在举行仪式前,林森、蒋介石、李宗仁等均在此短暂休息,同时也兼作内宾接待室。内有一套间作为蒋介石的临时办公室,有时蒋介石不到总统办公楼而在此办公。1946年国共谈判也曾在这里举行。1949年2月27日,“代总统”李宗仁曾在此会见由北平归来的“上海和平代表团”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等一行。

  总统府廊道。





  穿过会客室彩色磨石子甬道,迎面有一红色双扉大门,左右各立两只石麒麟,又名“麒麟门”。该红门的背后约二米,也是一双扉木门,平时紧锁,只有在蒋介石到来时才开启。其他人,无论是部长还是将军,都得走门两侧小道。该门已在50年代初拆除,想来已经过去五六十年了。

emppp 发表于 2009-10-10 10:00:33

历史在这里也可以重演啊!真不错!

绿水长流 发表于 2009-10-10 12:43:49

真不赖哎,我自己进去都没你看的这么细

songshengkui 发表于 2009-10-10 13:39:57

引用第13楼绿水长流于2009-10-10 12:43发表的 :
真不赖哎,我自己进去都没你看的这么细


赞同,如果大野兽转行当导游,将会引发导游界的一大震撼,





许多导游会因此丢了饭碗,野版以一充十不成问题的啦,,,,

桃子 发表于 2009-10-10 13:45:54

引用第14楼songshengkui于2009-10-10 13:39发表的 :



赞同,如果大野兽转行当导游,将会引发导游界的一大震撼,

.......

导游只是大野兽表面的价值,大野兽其实是个好父亲,好男人。

大野叟 发表于 2009-10-10 18:58:27

引用第14楼songshengkui于2009-10-10 13:39发表的:
赞同,如果大野兽转行当导游,将会引发导游界的一大震撼,
.......

  哪里哪里,是个导游都比额说得好。额对着图片找说明,对着说明找图片,改了又改,忙得不亦乐乎,即使如此,张冠李戴也在所难免。



  过了麒麟门,是一幢二层西式楼房,与会客室是同时代的建筑,应建于20年代中期。因冯国璋的副总统府失火,烧毁许多房屋,冯国璋就此又拆除了一些旧房,在废墟上重建。其建筑风格与会客室基本一致。整幢楼的南面和北面,都有外廊和拱形落地窗,下为铸铁栏杆,上嵌拱心石。正门也为拱形,花纹是回形状。两层共有八大间,楼下只有一狭窄的楼梯通楼上,也是惟一的通道。二楼上还有一阁 楼。整幢建筑为砖木结构,造型古朴,厚实端庄。

  该幢建筑在30年代初期是国民政府文官处。到1945年后,先后作为国民政府的文书局及总统府的政务局,陈布雷、陈方等蒋介石的“笔杆子”就曾在此楼上办公。

  总统府内收发室,建于1925年前后,为政务局大楼的配套建筑。国民政府和总统府时期一直作为内收发室,主要收发总统府核心机构的机密函件和文件。而大堂一侧的收发室则收发一般的报纸信件资料。如今成了艺术回廊。







  穿过政务局昏暗的走廊,眼前蓦然出现一片葱绿。在一棵棵参天大树的掩映下,一座大楼赫然在目,这就是神秘的总统府办公楼。因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字子超,故又称“子超楼”。

  30年代初期,中国建筑师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受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大胆探索了中国新民族形式的建筑。子超楼就是这种建筑形式的代表作之一。该楼摒弃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大屋顶式样,顶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浇制,立面采用西式的建筑平面组合与立体构图,中间高、两边低,呈对称型,属典型的行政性建筑。

  子超楼于1934年开工,至1935年12月完工。设计者目前尚无从查考,由鲁创营造厂承建。整个工程耗资106952元。
  该楼主体五层,局部六层,长33.33米,宽20米。整幢建筑简洁明快,色调和谐。南面是硕大的玻璃钢窗,装饰不多,但线条清晰。整个墙面突出的立柱部位,都贴有浅咖啡色耐火砖片,其他地方用有立体花纹的彩色水刷石粉面,富有层次感。大概是为了节约经费,在整幢建筑的背面,并没有贴耐火砖片,只是用一般的水泥粉面,另做了一些回形花纹。


大野叟 发表于 2009-10-10 19:53:31



  游客纷纷在子超楼前留影。瞧,这个大妹子笑得多开心,另一个恰好相反,以至于笑不露齿,你说憋得难受不?!

  进入大楼,必先登上一座有十级汉白玉台阶的“桥”,过了桥,穿过柱廊,才进入一层。

  因楼前地势较高,所以在设计时,有一层在半地下。楼前竖有两盏路灯,底座和柱子为汉白玉,灯笼是铸铁的,造型古朴雅致,宛如西欧的街灯。灯旁是两棵雪松,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手植,树苗从印度进口,价格昂贵,以寸计金,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又有一批游客从大堂、二堂方向走过来。
  一层地面是用水磨石子铺成,色彩鲜艳,图案精致。各个办公室高大敞亮,墙角有挂镜线和石膏装饰线。墙面实体部分都留有壁橱柜,墙裙有一人多高。室门有门套,玻璃框式结构,厚重而结实。这一层,为总统府文书局办公室。文书局掌理一切法令文告之宣达,文书之撰拟、翻译、编审、保管、收发、玺印及印信之典守,国务会议议事日程及会议记录等事项。
  二层是总统府的枢要所在。上楼可以乘电梯,电梯是美国奥的斯公司30年代的最新产品。也可以沿楼梯拾级而上,楼梯台阶镶铜,扶手是整体橡木。



  忘了这是谁的办公室,想起来再说。



  站在窗前西望,远处高楼林立。这在民国时期是不可想象的,据说当时附近的一个饭店因而少盖了一层,为的是防止客人站在楼上窥视总统府。



大野叟 发表于 2009-10-10 21:33:18















  二层楼的东南角,是一个大套房,共有三间,为国民政府主席(总统)办公室。
  东为休息室和卫生间。休息室是橡木地板,面积不大,只有十多平方米。卫生间的地面贴有特制的进口蓝白相间的马赛克,与国民党旗的青天白日色调一致。墙面贴白瓷砖。另配有美国进口的浴缸、洗脸池和坐便器。虽装修简洁,但做工考究。
  中为主席(总统)会客室,四周均是嵌入墙体的博古架和文件柜,中悬法国进口吊灯。西为办公室,墙体满是红木博古架。
  主席办公室为何设计了那么多的博古架呢?这是因为大楼是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时所建。林森的资格很老,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对政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什么野心了,惟一嗜好,就是玩古董,养花草。所以蒋介石才嘱意让他当国府主席。因此,林森的办公室里才有那么多的博古架。与其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林森的书房或赏玩处。

  蒋介石“总统”办公室,挂有孙中山其题字“静敬淡一”,孙中山在题字中称蒋介石为“介石我兄”。
  屋里的陈设是按照蒋介石当年布置的,为什么桌子斜着放呢?
  原来大套间的对面,是一个小套间,格局与大套间略有差异,是两间带一卫生间,但只有橱柜没有博古架。这是后来“当选”为副总统的李宗仁办公室。桌子斜着放,为的是蒋介石抬头就能看到李宗仁房间正在干什么和进入的客人。这就是政治呀!
  总统办公室西边的一个套间,是文书局长许静芝的办公室。副总统办公室西边一个套间,是秘书长吴鼎昌的办公室。结构与其他办公室基本相同。
  总统办公室的西南侧,是一个半敞开式的阳台,几个房间都有门直通。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额对这些房间不感兴趣,因而胡乱拍摄了几张,室内昏暗,拍摄时也没有打闪光灯,介绍也很简略,凑合着看两眼,还是随着额到别处转转吧。

桃子 发表于 2009-10-10 21:44:33

引用第17楼大野叟于2009-10-10 19:53发表的 :
  游客纷纷在子超楼前留影。瞧,这个大妹子笑得多开心,另一个恰好相反,以至于笑不漏齿,你说憋得难受不?!
.......

1. 错别字,应为笑不露齿,扣5分。
2. 审美观有问题,淑女就应该含蓄矜持一点,拍个照还咧着嘴大笑,明显是为拍照而拍照,扣5分。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金陵漫步之熙熙攘攘总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