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读书
这是国学数典的果冻兄的帖子,我写了点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启发:20091002 晴
按:请原谅果冻的粗疏和鄙贱,以阿堵物转赠或者转为“没奈何”评分来求助。不过,孔夫子有“自行束修”之语,果冻身处蛮湘小城,无名师硕儒,幸有网络,幸有数典,故尔斗胆发帖。或许发在国学问答更合适,但这里人气更旺,便发在此了。果冻此举,敬请诸位先生、仁兄贤弟宽待一二。
对于古典文学的兴趣,果冻年少时候便有。不过,阴差阳错,甚至还没有读全文科,考上大学那年是四科制(地质类:语数外地理),毕业拿的是工科学士学位。
毕业后,想离开小县城,考CPA,过了三门,却中途而废;考研究生,让位于工作调动的适应期。最终直到走出围城,2005年在异乡治病时,带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聊以打发时光。却不料因此一发不可收拾,历代诗词名篇基本成诵。后来,定下了一个基本目标,800篇歌行(含乐府)2000首律绝300首词成诵,抄录2000篇散文(含赋),并抄录《诗经》(已抄完风部分,以周振甫先生的《诗经译注》为本)、《楚辞》(尚未开始,拟以马茂元先生的《楚辞选》为本)、《史记》(中华简体版,已抄经典十余篇)。抄完之后,再续抄《庄子》(《老子》篇幅短小,已抄完)和《孟子》。学习没有终南捷径,所以,果冻想用最笨的方法认真读书十年,将自己的古典文学水平提高到一定的层次。下面汇报一下果冻当前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敬请诸位先生、仁兄贤弟不吝赐教。
1、诗词
经目诗词数量颇大,但多以选本为主,自个选取上文所述的代表歌行律绝和词。有时背诵上一句,不相关的下一句(另外一人或多人的)会浮现在脑海。无关吗?也不。比如“天子”一词打头,背诵袁中郎的《闻省城急报》,忽地转到了“天子圣明君正少”(宋张咏《劝酒惜别》),其实要背的是“天子圣明臣敛手”。这只是举一个例子,类似情况很多很多,颇让果冻头疼。这种现象是不是果冻生吞活剥还没有完全消化呢?要如何做到消化呢?
2、散文
按照晚上学习安排,1小时抄录散文名篇,1小时抄录《史记》,各不相干,但每每抄得性起,巴不得一下子将文章抄完,尤其是《史记》,我估算过,抄录两页材料纸恰好一小时,要想抄完较长的篇目,要费好几个小时甚至十余小时,比如《项羽本纪》抄了20页,从8月3日至12日。做到了平均一天两页,但是8月12日一天便抄录6页。常常有一种贪多心理,并因为这种心理,让自己心里有些紧张和烦躁。我也知道不可贪多,也知道不可好高骛远,但不知道诸位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过类似情况没有,如果有,是如何克服的呢?我想要是在20多岁时这种感受应该不会太强烈,毕竟现在果冻快奔四了,岁月可是不饶人的。
3、研究
现在说这个,是侈谈。不过,坦白说,果冻确实看不上眼很多人的东西(所谓专著或者选本,随便一翻便是错误一大堆,无论中华还是上海古籍社,别的出版社就更不用说了)。在研究方面上,果冻对宋明两朝诗歌极有兴趣,尤其后者,果冻以为明朝诗歌并不像清朝人所诋毁的那般不堪(眼下读本主要有人文社的《明诗选》、金性尧先生的《明诗三百首》和人文社的明清十大家明诗人部分,当然包括出版了的各种所能见到的明诗人选本,也有一些电子书)。要是果冻想在明朝诗歌(主要是前后七子)上花点功夫,不知道眼下该做哪些准备呢?《四库提要》中的明代部分,《诗薮》和《艺苑卮言》等是必读的,还有哪些必读书籍呢?故此想请教,请列个书目让果冻早做准备,不然再过几年,精力难以为继,只能徒加浩叹了。
匆匆叙此,陋心所向,敬请稍一垂目,果冻万分感激!
我的回复:
果冻兄辛苦,让人佩服。我也半路出家,看书多随心意。个人觉得,如果看书能有所悟,什么都是可以看一下的,当然大师名家,让人感觉更舒服些。
我觉得吧,看书,有几个阶段,先要懂,能知道人家讲什么意思;后来解,能够知道他是怎么讲这件事情或者是怎么表达的;后要通,就是他讲(及如何讲)是跟前人有何关联,以及后人如何借鉴。最后是悟,看看他自己有无创新之处。这大约是一套方法吧,用灵活也不容易,呵呵。诗歌而言,我很喜欢钱先生的《宋诗选注》,每每皆有所得,非常奇妙的感觉呢。
我年纪也大,所以看书总不能很多,也记不住很多东西(这是懒的借口吧)。所以希望自己对看过的东西有触动,无论深浅。这种读书的“刺激”感觉,其实很多年都不常在了,也许是审美疲劳的缘故,也许是注释太多的缘故,也许是自己没有看懂读通的缘故吧。
我读那点古代的文学,自己有一个发现,开始读的时候,觉得里面普通人的文章也很全面而秀丽,而读了一些以后,就发现大多缺乏个性人云亦云,这种后来的厌倦感真累。要找个出路才好。
所以我觉得,如果有时间,将钱先生的几本书都读懂读通,也便算有个底子。有了底子,便似乎有了信心呢。
http://bbs.gxsd.com.cn/redirect.php?tid=350274&goto=lastpost#lastpos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