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何以在欧洲产生?
为什么农民起义从来不会导致民主,而工人的游行示威和武装起义就能最终导致民主呢?米瑟斯(Ludwig v.Mises)曾经这样说明贵族领主们为什么愿意放弃奴隶制的一个原因(当然不是唯一原因):“自由劳动可以创造远远高于奴隶劳动的生产率。在奴隶制条件下,劳动者没有兴趣发挥他们的最大劳动能力,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劳动量仅限于能够避免遭到惩罚的程度,而这种惩罚只有在没有完成最低限度的工作量时才会发生。(而)自由的劳动者懂得,若要得到更多的报酬,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因此,他们全力以赴地工作,以便能够增加自己的收入。”也就是说,废除奴隶劳动,既符合奴隶的利益,又符合奴隶主的利益。我们可以循着米瑟斯的思路对上述问题做一解释。领主主要是考虑:如何从佃农的生产成果中多榨取一些剩余产品走;而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种余地和空间是比较小的,这样领主们也就不用多考虑佃农们的意愿、心情,高兴得干,不高兴也得干;反正你农民高兴不高兴对我领主所得的剩余产品和财富影响不大。如果你农民敢于反抗,不承认我对土地的占有权,不让我领主榨取你的剩余产品的话,我地主就用暴力手段镇压。这样,领主和隶农始终是一直紧张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领主占主导地位,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愿意放弃对农民的压迫压榨关系。这样,农民起义就不能在领主和农民之间,形成一种理性的、协商的关系。
在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中,资本家同样是要试图尽量多拿走工人的一些剩余产品;但是,在工商业生产中,通过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种余地和空间,要比农业生产大得多。这样,资本家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多考虑工人们的意愿、心情,最好是带着发自内心的微笑走进车间,因为你工人高兴不高兴对我资本家所得的剩余产品和财富,影响是很大的,比如,会导致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这是资本家很不愿意见到的;而且工商业生产所要求的分工协作的特性越来越强,一旦工人罢工,将给资本家带来严重损失;而如果雇员们十分努力地为公司工作,则公司竞争力会提高,由此而带来的利润增长,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因此,如果工人们感到不高兴乃至反抗,资本家就要在两种互相矛盾的对策中选择:一是用强力维持现存的分配关系,这样,就资本家自己的当前利益来说比较好,虽然工人们会不高兴;另一种是对工人让步,换得工人们对工作的更好的投入,这样虽然分配所得的比例小了,但总的蛋糕做大了,就资本家自己的长远利益来说比较好。在这两种对策的交互作用下,资本家们慢慢地更多地倾向于第二种对策,也就慢慢地越来越对工人们让步,不仅是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最后让工人们得到了和自己一样的政治权利和选举权。从这个角度说,民主政体是人们互相妥协,以求得更好合作的一种人际关系的组织方式。 我愿意当奴隶主,不愿意当资本家 lz的标题是:资本主义何以在欧洲产生?
而lz的内容是民主政体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文不切题啊。
另外民主政体从原始社会到现代一直存在着,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明。 资本主义产生于欧洲,至少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深入论证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可选择联系”。他更是深刻地指出,资本家们把谋求更多利益而努力工作看作是对上帝召唤(calling)的积极响应。正是这样的精神促使资本主义的积累,从而才发展起来了。
同样泰格,利维先生在《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一种从制度的角度论证了资本主义兴起的制度基础。当领主们打仗需要财力支持时,才突然发现自己并没有钱,而是商人们掌握着社会中绝大数财富,于是商人和领主们达成了一项协议:他们给领主们财力支持,但是领主们必须赋予他们贸易的自由。这样才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 说到底还是一个激励的问题。社会的进步要求的不是压抑人的本性,而是充分“利用”人的本性,打造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这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当中更是如此。所以说,争论性本善或性本恶没有意义,关键是对人的洞察力。制度的设计也要以此为基础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