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wb_jerry 发表于 2009-8-31 08:42:42

《身体的语言》读书笔记和摘要

对本专业来说,纯粹是闲书,因为始终被主业压着,所以稍微显得随意和体例不统一。前面几章还饶有兴致地说一些自己的话,后面就只是对作者主要观点的摘要了。关于本书介绍,我在本版块另有一贴。此不多言。本文无意成为书评,若真有阐发,还只能留待他日闲暇。

检讨:这是一本杰作,应该承认,如本文这种单纯抽离出其主要论点的尝试,并不能穷尽原文的意蕴。而且笔者在笔记中不自觉地按照一种“二分法”的思考模式,试图说出作者“意犹未尽”之处——作者信奉:当时的哲学思潮内在地建构决定了医学观念的走向,不过在阐释中医过程中,作者并未如其对希腊哲学的熟稔般地对中国哲学本身进行深入讨论,因而似有不足。“二分”或说二元的思维方式,其弊不轻,笔者力图将论述基于个体的感知(家严略有中医造诣)和平时的学习体会,以图避开“非此即彼”的夸夸其谈,仍难免隔靴搔痒或狗尾续貂之感,特检讨以期日后改进。

前言

叙述中的真相与真相概念本身

历史,不同医学传统中对身体的叙述——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立场

什么是“空间方位的不同”,医学史的立场?
在医学想象的世界里,什么样的距离区隔了不同的“地区”我们应如何标定对于身体的不同观点?——写作动机

不进行简单化概述,找到一个根本的不同:肌肉和“脉穴”,由此上溯不同的文化历史:差异最晚在西元二三世纪成形。差异是历史演进的结果。

主题:对于身体的看法不但仰赖于“思考方式”,也仰赖于各种感官的作用。
换言之,不仅是思维的,也是认知的

第一部分 触摸
第一章主要讨论两种传统中所演变出来之极为不同的触摸;第二章探讨医生们通过手指感知身体的方式和他们对于语言表达的看法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 观看 对于身体作为可见意义所载具的各种不同观点
寻溯导致肌肉中心的特殊观点,第四章探究中国医学中“望”的本质。
第三部分 存在——如何从内在,如同身体本是的那样来主观地感受身体(以上是从外在,作为客体,而被观察的身体),不同的触摸与观看身体的方式,如何与不同的作为身体的方式产生关联
重新检视两种与生命最为密切相关之物——血(第五章)、气(第六章)——的历史演变,得出关于中国和欧洲具体经验之差异的结论。

一幅身体观念的历史演进图必须游走在归属与拥有、身体与自我之间的灰色地带。

第一部 触摸的方式

ywb_jerry 发表于 2009-8-31 08:43:16

第二部 观察方式
肌肉与自我认知
肌肉与艺术——肌肉并非自然而明;。艺术品中所明确描绘出来的肌肉系统,反映了由外对于身体的观察,离不开由内对于隐藏在皮肤与模糊脂肪底下之人体结构的解剖学上的想象。对肌肉的重视源于解剖学的观察方式。
解剖学的观察方式之谜——从动物解剖到人体解剖;为何会认为解剖有意义而且需要,兴趣,不仅是求知欲这么简单,内脏占卜等认为真相藏在人体内的信仰并没有促成解剖学。
解剖学家仅仅将身体作为身体来观察——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身体本身。具有“科学精神”之观察方式的特质,亦即解剖学制观察方式的本性。古希腊语言中许多与认知有关的词汇都来自于视觉经验,不过并非仅仅如此,或是简单的“治疗需求”假设,而是“自然目的论”,对自然的计划(造物主)的信仰。解剖学家想要看到的,是“定义了所有创造物目的的造物主所设想的形式”,解剖所使用的特殊的观察方式,渴望超越眼前所见的身体部位,而看到每个部分之形体的目的。
肌肉身体的起源——肌肉身体之谜:对于肌肉之兴趣和关于肌肉发达身体所具有的魅力;肌肉概念的出现,坚韧不易腐化的部位以及早期艺术家表现的“波状物”
分节(articulation)之美——良好的分节是判断一个人状态的关键,关节,是给予身体其特定形状的分隔与区别。高度分节的身体是人为(极端锻炼)的结果,对于力量、挣扎以及坚实体格的重视,正反映出对其相反者的恐惧。
肌肉与操控——医生利用肌肉来了解身体如何运作,肌肉使人成为意志能自主控制身体的操控者[西方自我认知中出现的基本分裂——自主性动作与自然运作之间的分别,138];对于肌肉的重视与对于自我控制力的重视密不可分;返观分节,它不仅是结构问题,也是功能问题,是人与身体之间的关系(134);从亚里士多德到盖仑,从宇宙运动的目的论转变为自主操控者的自发性运动(136)

颜色的表现性
另类解剖的暗示——量测身体以求其量度(143);另一种思考逻辑:对于统一状态的信奉(144)[身体的统一性,145];
论身体结构的观念——对身体没有主导原则、控制者和位阶等概念,源头是因为对主导的观念不同:“主”是以不同的方式将各个部位串连起来(横跨不同部位、时间)(147);一种典范认知形态:外来的邪风对身体的层层入侵(149);医生的技艺与疾病的严重性均可以空间衡量,人体的功能性结构主要表现在“表”“里”的两极构造(150);中国医学里的视觉知识之谜可以总结为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研究由深层组织所构成的身体?解决方式:观望体表,表皮成为征象的显现之处。
观望的对象——“望色”,色泽观察代表了视觉用途和基本原理;将观察等同于望色,望色居于各种诊断方式之首;五行互动影响微观宇宙与宏观宇宙,五色为天地变化的五重力量;(152)色之丰富意义,对政治理论家而言意味着朝代兴衰,空间区隔、四方动态,权力;五行理论解释的不足,问题仍在于:观望为何有威信;色的重要性并不只出现在医学上
色之意义——颜色:人脸上的表情,色最早的常见意义是“神态”(157);“望”:一种更微妙的技艺,望的字源考释,“望”表示出一个人努力要看见模糊不清或遥远的事物,望色代表眼睛要努力去看见某种不存在或不清楚的东西(158);态度和意向清晰可见,却难以明确看清;
感官欲望——美“色”及其所挑起的欲望,“色”将肉欲定义为视觉上的欲求;观看与望色的等同,便是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色”不只是眼睛所能或所应见的,而且是所乐见的(159);
“色”之为表情——表象与内心,观看与预言之间的密切相关(162);形与色的区别,并非实体上的本质,而是明确程度的差异,“色”显示了细微的变化(163);“色”透露出想要掩饰的意向甚至是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屑琐小愿(164);表情也表达刻意控制与根深蒂固的习惯,能主观培养(165);
灵魂之“华”——植物的比喻,我们对美貌的看法可能和生命力、眼睛所见之原始而耀眼的生命光芒的吸引力有关;人与植物的相似性在于道德发展,经由道德培养而成为人(172);

第三部分 存在的状态
血与生命
血与生命——对血液的关注,原始本能将生命等同于血液;其他导致放血疗法的观念:认为生命不仅来自血液还来自气息,血液和气息不仅决定了人是否活着,还决定了人怎样活着(182);血气的品质左右了生命的品质
局部放血——不同血管影响不同身体部位;关于pjlebes的经验认知,放血以减轻病痛,古希腊与中医治疗的一致性
希腊放血术的演进——解剖学兴起,对局部放血的怀疑;放血被视为除去多余,对血液多余的恐惧。
新观念的诞生和新意识的成形的区分:这一切希波克拉底学派的看法——血液过多的危险、自然及人工出血的医疗效果、食物产生血液,以及积血会腐败而导致发炎——都存在于盖仑对于血液过剩的概念中。在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这些观念是四处分散的;盖仑则给予充足地系统化发展(194);
盖仑认为,放血不仅是纾解,更是预防血液过剩,涵盖较广范围的“发炎”概念被认为来自血液瘀积,血液过剩几乎是所有疾病的起源(198);血液过剩并不只是体液不均衡这种抽象医学概念中的疾病,而且也是个人主观上的不适,身体对于意识的唠叨抱怨(200);古希腊哲学重视灵魂的轻盈,而鄙薄肉体的沉重和负担性。
中医之“虚”——类似血液过剩的“实”的概念;二者的不同:疾病起于虚空的观念;虚的意义:圣人心灵的虚静恬淡以及病态的虚竭;虚实的逻辑是战争的逻辑(204);将“实”定义为从外在侵入的邪气,中医因此从强调身体本身内在的过度,转移为由外在入侵的模式(205);外在入侵的几乎都是气象因素,身体内在的衰弱才是主因;
欲望——生命能量流向所欲求的物体,这不但是比喻。欲望代表丧失自我;自我控制的丧失与生命力的丧失是同种疾病的一体两面(207);端坐修养的静态集气,与希腊强调运动调节殊为不同,腐败的病理学相对耗竭之病理学(212);
希腊与中国对血气不同的看法:在中国,血气是生命力互补的两面,为其阴阳两面的体现(213);古希腊则渐渐将血气二者两极化,血液成为身体消极、易于腐败之物质性的象征,而元气则与灵魂的本质及活动有关,对动脉收缩舒张的在意源于内在温度,来源于对排泄的多余的关注。

风与自我
风是什么?——风被认为预示、示范了变化,造成了变化,其本身就是变化,风与身体的关系的历史,就是变化与人类之关系的历史(226)。
风与气息——中国:道德劝导的风、导正心灵的歌曲,以及喜与悲的天籁。这一切都表现出一个流动、幻化的世界里的一种流动、幻化的存在体。生物只是气的暂时聚集,死亡则是此聚集之气的再次溃散。(庄子的自我),并非禁锢于黑暗物质当中之奥费(Orphic)主义式的光辉灵魂,也并非对比于物质身体之非物质的心。这个自我并不奠基于理智或意志之上、也没有本质,而是来源于不可知的情绪与冲动的汇集之处,同时想法与感受也从此处自行发生,就像疯吹过陆地上的孔窍一样(229)。
希腊:对北风与南风的重视,对元气的分析奠基于各种特质的相对性之上。风并非以其本身的特殊力量影响事物,而是借着干燥或湿润、温暖或寒冷。风因为这种特质而影响身体(235)。
对中医而言,风就是疾病本身,外来入侵者,风的正邪之分,在于时间上:正风或实风是在正确的季节从正确的方位吹来的风,违背理想的规则则是邪风,其威胁在于时间的错乱(238)。
风的理论就是时间的理论。不是一种几何学式的、清楚刻画的时间,不是一条无限延伸的时间直线,也不是反复循环的圆圈,而是一种真正的存在,能够在皮肤上感觉到的,能够闻到、看到、听到的具体变化。……时间就是我们在这种时刻所感受到的氛围。时间是季节的灵魂(seasonal spirit),能够立即改变周遭的植物与动物,以及内在生命的步伐与节奏(241)。
在中国医学的核心,有种紧张对立的关系。它一方面称颂微观宇宙和宏观宇宙之间的相互对应,另一方面又主张身体是独立于风之外的。虽然人类根源于世界,虽然天地间的风与个人的灵魂有互动关系,但身体与周遭的世界却是分立的(241)。

具体表现与变化——古希腊:更重视“体内气息、内在力量或谓灵魂”,发展出了更加细腻的分析方式,“pneuma”一个去物质化,内在化的过程(244);器官(Organon)的概念加强了行动与解剖学之间的关系,暗示了行动目的不但主导了身体的形成,而且也驱动了身体部位的运动,灵魂与有机身体,将身体视为工具(248);
中国:脏腑就字面上而言,是“储藏室”的意思,这也就是它们在体内的主要功能,它们储藏生命所需要的“气”,中国医学思想中的身体结构之先后次序并非由统治关系所决定,而是取决于储藏的必要性(250);有天地调和的理论,也有相反的存在理想,也就是将身体视为一种自给自足的实体,受自身的内在逻辑锁管辖,此其中的矛盾所反映出来的即是风的模棱两可性,汉代的宇宙论直接排除无法掌握的混乱,而宣扬规律,并积极将变化规制于阴阳五行、八风四时的律动中。然而,加强秩序的企图本身,反倒确立了对于不可测之变化以及虚风之威胁的认知(251)。
两种传统中对于自主性的定义,则有对时间的不同看法。中国养生人像的满实来自于避免生命力因外流而损耗、抗拒精力与时间的流失,而肌肉人像的自主性则来自于自主行动的能力,以及由意志独力造成、不受自然或机运影响的变化(252)。

未名 发表于 2009-9-7 17:18:45

最近有本书听说。不错,叫“手到病自除”。好像也是讲奇经八脉,反射区、穴位之类的,建议楼主找来读读。或可与本书相得益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身体的语言》读书笔记和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