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f0d0 发表于 2009-8-22 12:26:24

小学入学年龄不能有点弹性吗?

  又到了小学入学的时间了,高中大学都考试录取,小学入学就是卡年龄。
  小区附近有两所小学,一所是原厂矿子弟小学,教学质量过硬,前两年刚划归地方,针对小学按片区就近入学的政策,把小学入学年龄严格卡在7周岁,多余的班额用于招收议价生和住读生。另一所原当地小学,入学年龄卡在6岁半,然后年龄每差1个月多交1仟元,不知道是否符合政策。
  还好年龄差一点花点钱也就入学了。还有些地方年龄差几天就要耽误一年。
  联想到前几天的一则新闻《准妈妈扎堆剖腹产“早生” 只为孩子不超龄读书》,老百姓真的很无奈。
  大家对小学入学年龄怎么看。
  个人认为:小学入学不仅要看年龄,还要看孩子的能力如何。对于那些年龄虽小,但有能力上一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上可以放宽一些。
  

wangjade 发表于 2009-8-22 16:54:11

引用第0楼g0f0d0于2009-08-22 12:26发表的 小学入学年龄不能有点弹性吗? :
  个人认为:小学入学不仅要看年龄,还要看孩子的能力如何。对于那些年龄虽小,但有能力上一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上可以放宽一些。
.......

同意楼主以上观点。

个人还有一点附加:
普遍来说,女孩子发育早些,那么,小学生,女儿如果差一两个月,
想早点上学,也可以,儿子,就不用那么着急了。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09-8-22 18:08:00

我觉得教育部门也是有考虑的(要是放开这个口子孩子年龄应该能差别出两年)

第一:比如某地小学这次是有经验的老师带,那家长知道了还不疯了似的把孩子(两个年龄段的)往学校里面塞,这样教育资源紧张,明年了该地区小学教育资源又闲置了,这样波动对于全地区教育资源统筹不利,要知道教育局做资源分配是按照年头固定来计算,根本没有市场化的准备

第二:这样的规定和人口年龄统计和资源准备有关,每年的教育口自己员工新陈代谢也是按照预期孩子的数量来规划的,要是不卡孩子年龄入学,教育局的安排就全部混乱了,根子还是预期没有市场化,还是按照计划来办

第三:好像有个现象就是孩子个体年龄相差过大,对于孩子的集体精神培养不利,容易导致大孩子欺负小孩子,同年龄的孩子个体相差不是太多,所以孩子能有更多的表现(好像生物界也有类似的现象,看央视说一个熊猫幼儿园的故事时候也说过,年龄近似的容易扎堆)

pk你 发表于 2009-8-24 01:06:55

有弹性也要有标准啊
如果弹性到了五岁半都行,那比五岁半小一个月的是不是也要叫着有弹性呢?
六岁是基本标准,然后还要面试,这样才好

heraldic 发表于 2009-8-24 08:15:16

弹性肯定是有,只是楼主不得门道:(
楼主最好查查义务教育法,里面应该有官方解释


7周岁的这所学校是不是有点偏差,普遍不都是6岁半吗?

另外,按照年龄差异来收费,肯定是不对的,我地从未听说有收费一说

redmoon312 发表于 2009-8-24 15:13:49

孩子6、7岁上学是比较合适的年龄,一般规定的是6岁吧。但是这个应该要因地制宜吧,我所在的小区周边小学也有三四个,但人口密集,外来务工人员也多,旁边今年还新开了一所小学,预备招收6岁3个月以上的孩子入学(周边小学都是6岁半),计划是三个班,可第一天报名据说就报了200多人了,仍然是无法满足适龄儿童上学需求。而在我的农村老家,5岁的孩子都可以入学,而且到了小学四年级及以上,还需要好几个村子的小学合在一起才能够凑成一个班。我觉得大家都明白入学的年龄没必要扣得那么死,但现实的情况是,你不卡住这个时间点,又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就没办法控制办学的规模和效果了。我女儿去年入学,当时人家招收02年3月1日以前出生的小孩,我家小姑娘是3月10日,就错这几天就不收,得交钱(还要找关系,没关系还不收)才入了学。

所以据我的观察,入学年龄不能有弹性(虽然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一则可以控制办学的规模及投入,二则可以为某些利益攸关者提供灰色收入。估计楼主是遇到了我去年的难题,方才有此一帖,奉劝楼主消消火,该怎么的就怎么的吧,孩子毕竟是自己的,咱耽误不起啊!等到这个义务教育的市场供需平衡乃至于供大于求的时候(估计都等到我们的孙子那一代了,呵呵),你的这个理想就实现了!

redmoon312 发表于 2009-8-24 16:13:55

刚刚在网上看到一个去年的材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小学入学年龄至少在当前是不会有弹性的,材料如下:
审计署审计18个城市基础教育经费 重点是择校费
2008年09月17日01:14 [我来说两句(41)] 来源:大洋网
  本报记者从审计署获悉,针对18个城市的基础教育经费审计已经全面开始,武汉、昆明等地审计组已经进点,由于教育问题是民生热点,这次各个审计组均公布举报热线电话。

  这是继去年对54个县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审计之后,针对城市的一次审计。 这次各地审计报告中均要求对基础教育体制和教育资金效益进行分析,力求通过连续两年的基础教育经费审计结果,促进基础教育制度进一步改革。

  重点审计“择校费”

  审计署一位人士介绍,去年54个县的基础教育经费审计重点关注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问题、学校资产负债问题,结果查出46个县挤占挪用基础教育经费1.15亿元,另外查出农村中小学负债过高等问题。

  在去年54个县基础教育经费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就开始着手对城市基础教育的审计调查。今年5月份,审计署安排了对北京市基础教育经费审计的专项调查,以作为后续18个城市基础教育经费审计的试点。

  根据对北京市试点审计的经验,这次审计对18个城市基础教育经费审计的关注点放在了城市教育经费投入问题、学校资产管理情况、学校收费问题等方面。

  目前举报热点集中在学校收费问题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表示,根据教育新政策,今年秋季开学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全免了学杂费。

  但是,当前城市基础教育收费的重头是“择校费”,虽然这一费用为主管部门禁止,但是各地学校照收不误。在北京市的一些重点小学、重点初中,“择校费”已经高达10万元。

  这次审计关注重点是义务教育阶段执行“一费制”和公办高中阶段择校执行“三限”政策(指政府举办的公办高中在完成本年度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可以招收一定数量的择校生,但必须严格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情况。

  另外,服务性收费、代收费及捐资助学情况也是重点检查的“乱收费”项目。

  对于“乱收费”问题,审计署要求重点关注学校改制和清理整顿情况。所谓改制学校,是指长期以来,许多重点公立学校利用其优势资源设立的校中校,不符合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却以此为名收取高额费用。而在收费方面,将各种名目的乱收费、捐资助学、共建等费用利用账外方式转移资金,俗称“账外账”。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城市教育中有大量乱收费并非迫于生计,而是借教育创收营利,突出表现为那些‘奇货可居’的重点学校利用紧缺的教育机会设租、寻租。不同于县乡基础教育的‘生计型’乱收费,城市的乱收费是一种‘腐败型’收费”。

  “从审计角度来发现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是一个很新的角度。”汪明说,“城市基础教育专项审计工作,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工作都将起到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状况纳入审计

  与此同时,审计署的将关注教育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舆论对这个方面极少关注。”上述审计工作人员说,“公立学校的教育资产是国有资产,但是一些学校乱投资,擅自利用本校土地,与外面单位开展联建,改变资产用途,然后因为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和资金收益流失。”

  此次审计,将调查学校利用大宗资产、师资力量等有形和无形的资产进行对外投资的总体规模,投资及管理方式,重点检查这些账外账的收益损失。此外,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也是两大落点。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也成为这次教育经费审计的另一重要关注点。上述审计人员说,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民生关注的热点,也是此次审计的另一个研究方向。

  8月15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规定,应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实际接收人数,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足额拨付教育经费。

  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底数不清,政府经费投入不足上。

  “按学校的实际接收人数拨付教育经费,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汪明说,“目前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使免收和不收措施真正得到落实。”

  “审计署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状况纳入城市基础教育专项审计,对于推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个监督,更是一个推动。”汪明认为。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对16周岁以下儿童不进行暂住人口登记,导致6—14周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底数不清,因此,根据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发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汪明说,希望通过此次审计,对完善这一数据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记者 叶枫 实习记者 曹乘瑜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链接:http://bbs.zjkinfo.net/showpost.asp?threadid=367508

拾梦 发表于 2009-8-28 11:10:49

我觉得南方的孩子普遍上学都比北方的早,学历越高越发现年龄小的好处,周围有好多同学是20岁大学毕业。
楼主千万记住如果为了早上学,无论如何不要改孩子的出生日期,以后很麻烦的

kiyuwwb 发表于 2009-8-28 14:59: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换句话说,严格按照规定,读小学必须年满6岁,哪怕是5岁零364天都不行。
 我觉得衡量一个孩子是否适应小学的学习,不仅要看他的年龄是否达到规定的6岁,还要看他的接受能力如何。如果条件不具备,孩子提前上学就会比较吃力,同样影响成绩,让父母操心,说不定还需要降级。对于那些年龄虽小,但有能力上一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上可以放宽一些。
 教委刚性地执行制度,正好体现了刚正的执行能力。父母希望孩子早读书,也是可以理解的。两方都有理由。但制度是人制定的,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可以从调整制度下手。比如,制定有弹性的入学年龄阶段,年龄浮动可以在半岁内,例如只要本年内能满6岁的,都可以在本年9月入学。

laiyb 发表于 2009-9-5 17:13:48

对于国家的法规来说不可能非常具体,主要还是各地教育部门。不过个人意见是,年龄小的话最好不要急着上学,孩子会吃不消。

tonggang 发表于 2009-9-7 19:44:54

其实我觉得这个条文应该与时俱进,否则无法满足现在社会要求,
当时定这个条款的时候都是农业时代,工业哪有现在这么发达,
哪有要就家长时间压力这么大,知识那有现在更新这么快。
某种意义上来讲,需要考虑现在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当代社会发展。

至于小孩年龄限定,我觉得可以考虑半年为界限,分两批招生(春,冬)
这样就可以缓解小孩年龄上差距造成的学习差距,父母在心里上也
很容易接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入学年龄不能有点弹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