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23 发表于 2009-7-30 00:32:00

文思深邃•文风遒劲

文思深邃•文风遒劲
            —— 评《乐思•乐风》

[原创首发]

该书是作曲家杨立青的论文集。述评主要整理了文集中的文章类型,简要加以评述。并非本专业擅长,但是是真诚的评论。

         
该文集为作曲家杨立青所著。文集名《乐思•乐风》, 望文生义,令人联想到音乐之思、音乐之“风” 。作者优美的文笔令人在阅读枯燥的创作理论同时感受到流畅优美的语言带给人的愉悦。读者还能通过文字感受到作曲家的真情实感——理论因此而生动。作者在《笔者小记》中道“更何况,其中某些观点,只是个人一时心情所至的随意‘挥洒’”。单单“挥洒”一词,可以窥见作曲家落笔时的激情、深情,而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情”字,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这与作者的深厚的文学修养、丰富的创作经验、对伟大人格魅力的追求是分不开的。作者在文集中《音乐创作美学思想“答卷”》一文中写到:所说到的音乐“价值”问题,也就是我心目中的“艺术标准”,这一“标准”(真实、内涵与形式的统一,及技巧的完美)适用于一切艺术。(P367)这一标准同样体现在了作者的文字作品中。
文集中包括了二十四篇论文,代表了作者四个研究重心。管弦乐配器、梅西安研究、西方现代音乐创作、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其学术研究体现出深沉的“现代的历史感”和“历史的现代性”(钱仁平语)。
《管弦乐配器风格的历史演变概述》站在开阔的视野上指出,“管弦乐配器风格是音色、力度、音区等因素的统一对比关系的总和,是所有这些因素的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辩证发展的产物”。音乐史上不同流派的技术及风格相互影响、渗透或交叉,情况很复杂,但文章通过分析了大量谱例的音色分配和音色处理艺术,“对管弦乐配器风格历史演变的脉络进行归纳和概括,分析研究了形成这些不同风格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这一长篇论文自1986年起陆续发表,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
“细细想来,梅西安对于我的吸引,也许首先就在于他作为一个人的伟大,在于他的人格与‘乐格’的高度统一。精神人格上的引力作用,推动着我去细细品味梅西安的音乐。”(P378)在《巨星在天际陨落》中,作者饱含深情娓娓道出了自己所著《梅西安作曲技法初探》的由来。《信仰,直觉与理念高度统一的世界——谈梅西安的创作思想》一文为读者介绍了梅西安“神秘主义与理性化”并行不悖的艺术观及其“真诚、高雅、纯挚”的座右铭。阅读作者关于梅西安的文章,感受到两位音乐大师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作者在对梅西安的研究中,寄托着自己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和信念,映射出作者自己“真诚、高雅、纯挚”的人格魅力。
《当代欧洲音乐中的“新浪漫主义”与回归倾向》、《西方后现代主义音乐思潮简述》、《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等文为西方现代音乐创作的研究论文及译作,是“对酉方现代音乐创作中纵向多元纷繁、横向变化迅疾的状态的及时跟踪、分析与研究 ”(钱仁平语);《历史悲剧的真实写照——朱践耳新作〈第一交响曲〉评介》、《谈朱践耳〈第一交响曲〉创作技法》、 《丁善德管弦乐配器艺术的若干特色》 等文是对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思考与关注;《关于〈四首唐诗〉》、《关于钢琴四手联弹曲〈号子〉与〈山歌〉——兼谈20世纪钢琴音乐发展的几个特点》 《音乐创作美学思想“答卷”》等文是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活动进行的反思与总结。
《乐思•乐风》汇集了作者近二十年关于音乐及音乐创作的思考:关于中西方现代音乐创作的风格历史、技法、审美;对于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关注评析;对于自己音乐创作的反思和剖析和总结;充满生命感悟的音乐散记和杂谈。稍感欠缺是本文集篇目的编排既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也没有类别的划分,对阅读的导向性不强。
杨立青是“文革”后第一个中国公派留学作曲家,《乐思•乐风》是了解他为中国现代音乐创作所作努力的不可或缺文本资料,同时也是值得学子们收藏的经典。

醉乡常客 发表于 2009-7-31 16:45:05

建议直接贴出文章正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思深邃•文风遒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