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信
一位朋友,写诗的,跟我聊起“自信”的问题,说他缺乏些自信。我没有深问,究竟怎么就缺乏了自信,那些地方缺乏自信,我却想到了自己关于自信的一些体味。
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就像是闯进了迷宫的人,在某一阶段你打开一扇门,觉得新奇,但仿佛又觉得这房间不是自己的,所以在另一个阶段,又打开另一扇门,同样的新奇,同样过了一段时候后又感觉无所归属,准备去打开第3扇门。但这第3扇门打开后,你仿佛看到这竟然和第一扇门里面的景致有些相似,也许你不过回到了第一间屋子里。你会发现这新奇不再新奇,熟悉却也夹杂着陌生。虽然是40不惑,其实人在熟悉的氛围中总会有那么些安全感,在陌生的环境中有些紧张感。这种安全感叫自信,这种紧张感叫不自信。
仿佛你从大学放暑假回到家里,父母以及他们有些沉闷的早起早睡的生活,你很熟悉,你如鱼得水,同时又有些不习惯。但如果你要面临工作岗位,这里的人事及工作都不清楚,你有些紧张,有些拘谨。这也许都很正常。
关键是,你如何面对这种陌生,如何熟悉它。通常有一套合适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内心的庇护,人可以在江湖之远而悠然。理论上。实际上,这套准则在现在的中国也有经常被摧毁的时候。
扯远了。自信就是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外面的环境纷繁变化,也许有两种方式来控制自己,一是不管不顾,逍遥自在。街上撞车了,伊朗大选了,你不为所动。一种是动静随风,了解别人的想法,根据形式调整自己。春天来了减衣服,夏天来了开空调,你不妨时尚,防止out。实际上这两种方式都有问题,前者虽然不被五色迷乱眼睛,可因为不过是闭着眼睛;后者随波逐流,也容易迷失自我。最好也许是抓住一点,旁顾其他。
比方某人搞文学研究吧,文学为主,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知道一些。文学里面,又分了国内国外研究,国内又分不同时期,不通时期又分不同牛人。现在这种学科的划分,培养了一批目光狭窄的人,如果他们总是呆在一个房子里搞文,自信是有了,多少有些狭隘和盲目。我自己也吃过这样的亏,看国内的研究者的书多了,总觉得翻来覆去那么些东西,还真以为自己掌握了;可后来看了点国外的研究文章,才知道国内的研究多数有问题,自信心顿时就摧毁了。没有办法,只能重新开始,再多看看,重新建立自信吧。
我跟那位朋友说,我现在理解的自信,就是能够知道别人的好和不好,好在那里,不好在那里,不一定要说出来显示,但也暗暗记在心里,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孔二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知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也有《西方的没落》一书,提出个两个类型的人,一是阿波罗式,什么事情都预先设计好,一个是浮士德式,用一次次的失败来重建内心世界。而后者是现代的生存方式吧。
人善于总结,所以才能进步,将自己在迷宫里的路线图画出来,说不定已经在迷宫之上了。在人生之上看人生吧,自信和不自信,也许是硬币的两面,不可或缺。 熟悉的环境可以给人一种安全感,这样也能建立起对这种环境的自信来。
人生纵然复杂多变,还是自信点生活吧,哪怕没有多少自信的资本,也别因自信的问题使得自己的生活太累。
自信源自于内心,不是放在嘴上说的,是经历过多种事情之后的处变不惊,是面对事情的不卑不亢,看似简单,bu兄说的应该是对环境的熟悉与内心世界的变化,自信应该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体现。 不自信是应该说每个都有,但自信心的培养很难呀。 人需要自信,但自信有两种,一是理智的,一是无知的。人真正的自信应该来源于自身的能力,过去人常说“艺高人胆大”,其实这个胆大就是自信的意思吧。 ”30以前不狂没出息,30犹狂乃无知妄人。“年轻时不妨狂傲一些,30以后需要静心沉潜,斯洛文尼亚学者 齐泽克说:”一个人唯一真实的感觉就是焦虑感。“这个世界上没有无忧无虑的人。 引用第5楼qq5096717于2009-06-20 21:47发表的 :
”30以前不狂没出息,30犹狂乃无知妄人。“年轻时不妨狂傲一些,30以后需要静心沉潜,斯洛文尼亚学者 齐泽克说:”一个人唯一真实的感觉就是焦虑感。“这个世界上没有无忧无虑的人。
有时候倒是想如果自己是个无知的傻子该多好 To 楼主
似乎你把自信与自律(自我控制),与自知混为一谈。
这篇文章写的——请原谅我的直接——逻辑不清,说理不明啊...
我看了之后,没明白你说的自信是什么。
自信与自律与自知,之间却有联系。但是自律了不见得就有自信。自知了也不见得会有自信。而具有自信的人也有非常多的人是无自律不自知的自大狂。
还是请布鲁尼来谈谈吧。既是杂文,说的是自信,当然也有和自信有关的其他内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