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C.Levinson的《语言与认知的空间》评介
空间认知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空间概念,有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两类。绝对空间是以客观事物为参照点的空间认知,相对空间是以认知主体人自身为参照点的空间认知。这样就构成了两套系统的空间认知体系。
在语言中,方位词重在表达事物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因为有两套不同的空间认知体系,空间概念又有叙述者、参照点、观察点等构成不同的空间关系和空间位置。
就汉语的情况来说,目前研究方位词的成果很多,但是,还缺少对叙述参照点、观察点及两套体系的具体分析和研究。
Stephen C.Levinson的《语言与认知的空间——认知多样性探索》,从类型学的角度,探讨空间概念同语言的关系,空间概念同文化的关系。
全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知识背景:西方空间概念两千年
这一章与其说是语言学的探讨,倒不如说是哲学方面的回顾。从古希腊柏拉图,到牛顿康德,重点讨论空间概念。
第二章,参照框架。
作者将空间参照框架分为:内在参照框架、相对参照框架和绝对参照框架三种,其实,三种的不同,是人类选择的参照物的不同造成的。内在参照框架以事物本身为中心,为参照点;相对参照框架以观察者与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确定空间方位关系;而绝对参照框架指的是以太阳和地球空间,即自然界为参照标准的。
第三章,语言的多样性。
在这一章,莱文森比较了世界上主要的语言的空间表达方式,认为,语言是一种输出系统,受语义参数的制约。语义参数包含了对参照系的选择。不同语言正是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形成不同的语义参数,最后才会出现不同的输出系统。
第四章,绝对心理,窥视两种文化
本章从人类学的角度,认为语言部分地决定了人的认知方式。
第五章,心理的多样性:方法和跨语言例证的多样性
在这一章,作者假设,一种语言倾向于选择一种特定的参照框架,同一语言的说话者在相同的环境中会使用相同的参照框架进行推理。
第六章,超越语言:寻找和指明方向的参照框架
作者在这一章中进行了预测:为了使用同一的语义参数,不同的语言(如英语跟汉语等)将使用同一的相对方位词(以身体坐标为参照点的前后左右),而不再使用绝对方位词(东西南北)。也许,这只是人类语言发展的一种趋势。
第七章,语言与思维
莱文森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总结回顾,认为人类的空间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语言因素的影响。
由以上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莱文森在这本书里的许多观点基本上没有太新的东西。许多是很多年前别人早已提过的,比如洪堡特的观点。
但是,本书新的地方在于:首先,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方法引进来,对语言中的空间表达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类型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进行多种语言的考察比较。第三,善于从不同的语言中提炼出语言共性的东西。这一点,显然是受乔姆斯基生成语言观,特别是其语言习得观点的影响。
参考文献:
齐振海:《语言与认知的空间——认知多样性探索》导读。
Stephen C. Levinson:Spa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Explorations in cognitive diversity《语言与认知的空间——认知多样性探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楼主介绍的书在这里有应助。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