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复试经验谈(考研复试也可参考)
春暖花开之时,正值各学校复试阶段,相信接到了复试通知的同学们心里都是既激动又忐忑不安,毕竟是临门一脚,可千万要踢好。大家都知道复试在录取中的比重至少是占一半,甚至更多。比如,去年我初试成绩没有很大的优势,主要依靠复试的良好表现给诸位老师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从而得以录取。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里我总结一下我的复试经验,供各位考博同仁参考。一、复试前的准备:
复试前一定要先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找已经考上的博士生们咨询历年复试情况。
下面结合复试时经常要问的问题,总结出需要提前准备的几个环节:
1、英语自我介绍
去年我在复试前两天找人打听了,得知面试的时候要先用英语做自我介绍,于是前一天晚上写了一个四五百字的英语底稿,第二天一上阵,开场白做的不错。我猜很多学校都会有类似的环节,因此有必要提前准备。当然,也不能让老师觉得你是在背现成的稿子。
2、提前搜集好要报考的导师和系所其他导师的相关信息,包括:导师最新的研究方向,导师写的主要著作,其他几位导师的研究方向,一些相关著作(著作都要记下书名);用专业性比较强的语言总结一下自己考博前后的思想历程。
可能会问到的相关问题:
1)你为什么要报考这个专业?
2)你为什么要报考某某导师?
3)你读过什么相关书籍?
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第一个问题是必问的。
我是从工科转科学史的,所以复试开始后没多久,就有老师问我为什么要换专业。我复试之前看了导师自己写的一些书,以及他翻译的萨顿的著作,知道了导师比较欣赏萨顿,而萨顿又比较欣赏达芬奇,于是我在这三者之间努力寻求一个共同点,这或许就是我要从事的专业方向的核心理念。按照我当时的理解,这就是是“人文关怀意识”。复试前我就把换专业前后思想发展历程理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1)从小因为识字早,看书多,渐渐培养了无穷探索的好奇心和人文关怀意识,喜欢超越当下去考虑一些“与现实无关”的问题,后来因为环保类的科普书看的比较多,这种人文关怀意识凸显为环境意识,于是高考填报志愿时报了环境工程专业,考研考的也是环境工程。
2)读研及毕业工作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局限性:工科学者缺乏复杂系统思维的习惯,也缺乏人文关怀意识,环境工程和环境伦理脱节。
3)后来想换专业,就读了很多书,也接触了科学史和科学传播这类学科,意识到自己的人文关怀情怀可以进一步升华到“科学与人文”这个领域去,在科学技术与人文之间架设桥梁。
总之,一定要用清晰的,前后连贯的语言阐述出这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对于要报考的专业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有清晰的了解和理解,一方面是对自身兴趣和特长有清晰的了解和理解,这两方面用学术性较强的语言组织成一个逻辑一致的体系,它有两重作用:
1)让导师们知道你有清晰而强烈的学术兴趣和动机,而不只是为了将来有稳定工作,能进高校而考博。
2)同时你借助这个自我陈述的过程,表现出对自身,对各种“大问题”的洞察力,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而这些都体现了一个人从事学术研究的潜力。这对于人文类考生尤其重要。
3、将来的研究计划
有些学校和专业比较看重这个,必须先准备好书面材料;有些则只是在复试时简要的问一句。不管如何,多少也是要准备一下的。
4、最好写一份自己的简历,简单扼要的写上自己的各方面信息,以及自己考博的动机,打印上十来份,进了考场后分发给诸位老师。
5、复试时可能会问一些专业上的基本概念,来考察考生基础是否扎实,所以也要拿复习一下。
二、面试的要点
复试成绩是考场上的几位导师集体打分的,录取的决定权不只是掌握在你要报考的导师手里,因此别的导师,特别是在报考系所里比较重的导师,也要尽量给他们留下好印象,面试最好适时的表现出对于他们的研究方向的了解和兴趣。比如,虽然我考博的方向并不是复杂性科学,但是之前有一段时间对复杂性科学很感兴趣,而另外两位教授都曾经对复杂性科学做过不少研究,他们的书我也看过一些,于是我不失时机的提了几本他们写的书,并简单阐述了一下我对复杂性科学前沿的了解,然后话锋一转,又谈了复杂性科学和我读博想从事的专业方向的内在联系。看的出他们对我印象都不错。
话说到最后,最根本的一点,还是希望大家是出于学术兴趣而考博,特别是对于文科类的人。如果不是为了学术兴趣而考博,一则复试的时候逃不过导师的火眼金睛,二则即使录取了,读博的清苦日子估计也不好受。 引用第0楼icansee于2009-04-12 22:43发表的 考博复试经验谈(考研复试也可参考) :
提前搜集好要报考的导师和系所其他导师的相关信息,包括:导师最新的研究方向,导师写的主要著作,其他几位导师的研究方向,一些相关著作(著作都要记下书名);用专业性比较强的语言总结一下自己考博前后的思想历程。 .
这一点当然是重要的,但这还不够。还要对本学科的核心著作,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有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理解。
还有,简历制作要精美,但不要花哨,给导师的那份早在报名前就应该用email或者信件寄过去。
考博的研究计划在有些学校是必须的,在所有学校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多读相关著作,既有文献综述,还得有自己的理论思考。 事先找好导师才是关键! 这种面试其实已经是走过场了, 当然表现不好,会使总分降低,可能影响后继奖学金助学金等的级别,对录取应该是没影响,
对录取有影响应该是预先与导师联系见面的表现, 不同意楼上的说法,考博的复试至少占录取的一半比重。
比如我们那个所,今年叫了十八个人来复试,也就招了六七个。 起码3流大学的博士、硕士面试都是走过场,这样的学校本来生源就不好,面试在严格点基本上就没人能上了。特别一些就业不好的专业,有的导师几年都招不上学生!当然好的学校,面试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从3流大学考入一流大学的学生,要求很严格,一方面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实验技能,最主要的是对科学问题的的深入理解吧!多看外文的相关最新文献以掌握专业的发展方向吧,也好为毕业达到发表SCI做好准备! 我讲的主要是文科类考博面试;楼上讲的是工科类的,正好做个补充。 就工科院校而言,一般不会招收自己不熟悉的学生,博士的来源主要有三类:1、导师自己带的优秀研究生;2、大牛向自己推荐的学生;3、在职读博,以前和自己合作过的学生。工科院校的面试多少都有点点假(个人观点),因为读博主要还是做实验,搞科研,很多这样的人不善言辞,不少本专业的导师还就喜欢这样“纯朴型”的学生,毕竟面试的时间太短,无法客观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第一印象有时很靠不住!
工科院校,应该在面试之前就找机会和导师见面,特殊情况EMAIL也行,主要应该介绍一些的基本情况,自己的经历,研究生阶段的老师,做过的课题项目,发表的文章,对专业的一些个人的独到见解,以及为什么选择某某导师,最后还可以提出提前到实验室参观学习的要求!这其实也是一个双向了解的过程,越是真正的大牛,越是容易打交道,而且毕竟到博士阶段,圈子应该很小了!
另外特别说一点,自己的终生大事也要安排解决,尤其是女生,MC上的共识是,博士毕业应该把小孩生好! 说到英语自我介绍,我实在是丢脸了,平时很老练,能简单对话。这回考官是个美女外教,我一紧张,说错了好多,连最后感谢都忘记说了,被院里的老师提醒,我才不舍地离开。庆幸的是,我的专业文章翻译和回答考官的提问还不错,分数还在78分…… 反正我们同学是硕博连读的,直接就上了
楼主说的工科考历史的专业,我感觉必须对这个的非常感兴趣
否则的话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引用第0楼icansee于2009-04-12 22:43发表的 考博复试经验谈(考研复试也可参考) :
话说到最后,最根本的一点,还是希望大家是出于学术兴趣而考博,特别是对于文科类的人。如果不是为了学术兴趣而考博,一则复试的时候逃不过导师的火眼金睛,二则即使录取了,读博的清苦日子估计也不好受。
.......
这两句最关键。 赞同最后一句话,不用盲目的考,不然会后悔的。 写得挺好的。呵呵,欢迎楼主茶山我的帖子中回答问题。呵呵 其实好多东西跟找工作是相似的,
提前一定要做足功课 有谁来介绍一下:工科考博方面的重点和核心问题。谢谢 准备靠博,先学习一下 写的不错,我经历过有同感
支持一下 引用第9楼mmh1于2009-04-21 12:08发表的 :
反正我们同学是硕博连读的,直接就上了
楼主说的工科考历史的专业,我感觉必须对这个的非常感兴趣
否则的话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强人总是有,我表哥本科学的机械,后来考了人大的历史专业硕士,再后来考了北大的历史专业博士,再再后来去了早稻田……
北大俺们那疙瘩的榜样 今年考博结果又出来了,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