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anjie 发表于 2009-3-20 08:13:41

《大教堂》:卡佛应该是一剂良药

作者:解玺璋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最近读了一些卡佛的小说。

  卡佛是美国短篇小说作家,他的创作一直深受早年贫困生活经历的影响。他出身贫苦,父亲是个火车司机,后来在一家木材厂做工,母亲当饭馆招待兼零售商品推销员。1956年,18岁的卡佛高中毕业,次年,和博克小姐结婚,年底就有了第一个女儿。转过年的10月,他们的儿子又出生了。20岁以前,卡佛已经有了一个四口之家。在这之后的20年里,他带领全家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当过加油工、清洁工、看门人,替人摘过郁金香。而他的妻子则给人端盘子,也上门推销商品。后来,他转到一家医院当守夜人兼擦地板。就在这期间,他开始酗酒,同时,开始发表小说。

  卡佛执著于文学写作,甚至在多年的漂泊生涯中,也从未间断过。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卡佛的小说在美国频频获奖,《纽约时报书评》称他为“真正的当代大家”,他的作品也被认为“足以进入美国小说的经典行列”。可惜,就在最后一篇小说终获欧·亨利奖不久,卡佛在睡梦中停止了呼吸,年仅49岁。

  因早年贫困的生活经历,卡佛的创作所表现的,几乎全是中下层生活不安定者的悲哀和挣扎。他善写各种各样的酒鬼,通过这些酒鬼,他揭示了现代社会表面舒适的生活之下所掩藏的孤寂和冷漠,表现了当下生活的困窘和无常。另一方面,这样的经历也导致他终生以短篇小说和诗歌为写作样式。

  他的小说都写得很短,但不乏强烈的感染力。有人称他的小说写作为“极简主义”,这与生活本身的贫瘠似乎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他的语言总是洁简的、冷峻的、洗练的,很少使用华而不实的修饰性辞藻,却非常耐人寻味。这也是他的小说十分耐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9年,我的朋友丁晓禾请几位作家推荐“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王朔所选10部短篇小说的最后一篇就是卡佛的《他们不是你丈夫》。对此王朔有一点说明,他认为,这是“那种很典型的短篇小说,丝丝入扣,写日常心理,滴水不漏,看完也觉得好,仅此而已”。也许是因为“仅此而已”吧,我当时竟没有多加注意。今年1月份,译林出版社出版了肖铁翻译的《大教堂》,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我们的阅读,除了个人的口味之外,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总是受到现实的影响,表现为对现实中缺失的一种补偿。所以,当我阅读卡佛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到我们当下的写作,几乎见不到卡佛似的简洁和朴素。作者总是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短篇很少有人写了,动辄一个长篇,少的几十万字,多的上百万字,甚至几百万字,很吓人。但其中所包涵的情感还不如卡佛万把字的短篇更多,显然是被泛滥的文字稀释了,读起来就十分寡淡。卡佛的小说却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就像蜜蜂酿蜜,工人酿酒,情感总是很浓烈,读者很容易就被他的叙事所打动,所感染。

  我被卡佛征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他笔下,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伸手即可触摸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自己的切身之痛,没有一点隔膜,不像看我们当下的一些作品,反而感觉离得很遥远。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在卡佛的作品中,困窘和绝望不是回忆中的过去时,而是我们的生活现状。

  犹如译者所说:“失败不是故事的开始,也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他们故事的全部。生活的变质和走投无路后的无望,不是人物性格命运的转折点,不是通向某种解脱或升华的中转站,而是人物的常态。卡佛不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作家,而是一个鲜有的能够以悠长的凝视直面无望的失望者。”对于我们这里所流行的奇观式写作来说,卡佛应该是一剂良药。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60/8932694.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教堂》:卡佛应该是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