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e 发表于 2009-3-21 21:31:52

引用第58楼朝廷首辅于2009-03-21 21:25发表的 :
真狡猾,你就不能送货上门吗?

嘻嘻,已经响应号召,开展部分 书本下乡 活动了。接下来就靠你自己啦。


引用第59楼云之惑于2009-03-21 21:31发表的 :
首辅兄,中文书请自行去求书版求助,英文书提供外国空间下载!
注意蓝色的书名部分,此为超链接,同时,下载书籍后请自觉给楼主评分!

老兄你又上当啦。这位是在。。。。。。

云之惑 发表于 2009-3-21 21:39:32

引用第60楼josephe于2009-03-21 21:31发表的 :


老兄你又上当啦。这位是在。。。。。。


研究了首辅兄的帖子,难道又是某位的马甲!

如果是,那我就让他把新手活动赚的分给吐出来!

朝廷首辅 发表于 2009-3-21 21:41:35

引用第60楼josephe于2009-03-21 21:31发表的 :


老兄你又上当啦。这位是在。。。。。。


约瑟芬真好,我以前对你不了解,总是诋毁你,中伤你,是我错了。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1 21:52:07

引用第62楼朝廷首辅于2009-03-21 21:41发表的 :
约瑟芬真好,我以前对你不了解,总是诋毁你,中伤你,是我错了。

乖乖,干吗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总是诋毁俺?好像俺没招惹你啊。嘻嘻。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2 10:24:32

美丽与哀愁 一个真实的宋美龄
作 者】王丰著
【形态项】 367
【出版项】 团结出版社 , 2008
【ISBN号】 7-80130-171-4 / K827=76
【原书定价】 CNY 38.00
【主题词】社会人物 传记 中国
【参考文献格式】王丰著. 一个真实的宋美龄. 团结出版社, 2008.

编辑推荐
本书记述了宋美龄风风雨雨的奇特一生。作者真实地记录宋美龄的亲随、左右、故交的亲历亲闻,告诉人们一个处于政治家庭中的神秘女子的生活、情感,她的毕生追求与经历,她的婚姻,以及她与蒋氏家族、她的姐妹之间的真正关系。
台湾作家王丰先生撰写的此书,以鲜为人知的史实描画了这位曾被称为“第一夫人”的女人的真实世界。
史迪威以“从不向西方观点让步。评宋氏:“蒋夫人是一位聪明、有头脑的女人……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她从不向西方观点让步,中国人永远是正确的,外国人永远是错误的。……从来不提中国任何一个微小的缺点”。
  袁伟时以“抗拒普世性的现代文化。评宋氏:“宋美龄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正面的表现是爱国。而另一面足以民族特点为借口,抗拒普世性的现代文化。为什么一个在美国成长的知识女性没有留下追求民主、自由的记录?所谓‘中国特点’掩蔽了她的眼光。”
           (《20世纪中国历史框架下的宋美龄》)
王良芬以“并无缺憾”评宋氏:“中国人所向往的福禄寿,宋美龄可以说是并无缺憾,她一生衣食丰裕、誉满天下、福寿安康,但是年老孤单的心情却是难以向晚辈和佣仆倾诉,晚辈虽然看到了宋美龄情绪低落,却也不敢造次相问。”
           (《“为什么要我活这么久”》)
江河以“中国心”评宋氏:“这个历经三个世纪的宋美龄,尽管是中国近代百年史上最有争议与影响力的女人,但是无可厚非的是:她有一颗中国心!这就是她值得人们赞美的佟静以“护家”评宋氏:“……尽管宋美龄确实有过很高的爱国热情和突出爱国表现,抗战胜利之后,中国人民却为什么对姥越来越无好感,答案也就在她的‘护家’。……为了‘爱家’,却牺牲‘党国’的利益,……如孔令侃在上海的走私,她也是‘宁负国人不负家亲’。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总是代表着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官僚买办恶势力。”
           (《是非评说宋美龄》)

内容简介
从文化上说,宋美龄是一个“中西文化的矛盾体”:倡导“西式契约论”,却又难以摆脱中式“亲亲”与“人治”观念;主张“西式平等”,宣传“西式民主”与“西式自由”,却又称赞中式“礼义廉耻”以树立“领袖权威”……宋就这样行走在中西文化的交锋面,“剑走偏锋”,“王顾左右而言他”……
在文字方面,宋留下了一系列的演讲,如《生活在苦难中》、《美国行动的重要性》、《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加分辨的乐观》、《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晚,犹未太晚》、《思想摹拟之害》等。另撰有《西安事变》、《中国的和平与战争》等著作,在海内外有一定反响。
在西方影响最大的是宋1945年夏秋之交在陪都重庆撰写的爱情小说《往事如烟》。这是一部描写作者与早年男友刘纪文(1890—1956)浪漫情愫的三万余字的作品。先在纽约《女性世界》杂志以“时潞”增刊形式发表,华盛顿《和平》杂志转载。半个月内再版三次,行销20余万册。
1929年5月上旬刘纪文在上海举行婚礼时,宋与蒋共同赠送大花篮,并题诗四句:“往昔进履展恩晖,事倍争效鸟双飞。如今寥廓横空喜,烟花浪漫至如归。”首字连接,便是16午后宋一生“唯一的一本小说”的名字——《往事如烟》。


目录
序论 宋美龄性格评析
上篇 我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
第一章 纵论宋美龄
一、宽恕精神
二、虔诚教徒
三、无可奈何
四、恩仇录
五、纽约的夕阳
 第二章 我所服务的宋美龄
 一、深夜官邸之行
二、宋美龄卧房的第一印象
三、车祸受伤
四、二进宫与“手榴弹”
五、“怄气”事件
六、沐浴与灌肠奇闻
七、宋美龄的夜生活
八、玉食锦衣
九、宫廷化妆术与审美观
十、“夫人宝库”
十一、“财神”到。夫人笑?
十二、宋美龄闹低气压的时候
十三、宋美龄的体检表
十四、台湾“第一家庭”家族群像
十五、为退出联合国,蒋介石心脏病发作
十六、政治婚姻?鹣鲽情深?
十七、蒋介石病逝
十八、宋美龄重要随从素描
十九、美国官邸的一幕茶杯风暴
二十、“进军大陆”
 第三章 宋美龄生活片断
一、燕居岁月,浓淡皆宜
二、神奇多样的官邸宗教活动
三、宋美龄的美感与养身
四、宋美龄的首饰传奇
五、附庸风雅,沉迷艺术
六、“夫人政治”,深宫奇谈
中篇 大陆秘史之部
 第一章 买办家庭,天之骄女
一、情窦初开,私定终身
二、乡关遥遥,新潮少女
三、爱情神圣,政治无价
四、党恩家仇,姐妹情结
 第二章 初恋情人是刘纪文?
一、到底谁是宋美龄的初恋情人?
二、关于刘纪文的一些官方文献记载
三、关于刘纪文遗孀的说法
 第三章 蒋宋婚姻,轰动上海
一、泰水引导,女婿信教
二、婚后生活,南辕北辙
三、夫唱妇随,火线奔忙
 第四章 丈夫授权,参与政事
一、成立“励志”,掌权起点
二、“航空救国”,空军“保姆”
三、“新生活运动”土洋结合
四、西安事变,美龄惊魂
五、抗战烽火,声誉鹊起
六、空军抗敌,“飞虎”扬威
七、“重庆玫瑰”声播全球
八、战时外交和“第一夫人”
九、统一战线,姐妹团圆
十、工业合作,姐妹妥协
十一、“总统特使”,风靡美加
十二、开罗会议的翻译兼秘书
十三、“打虎”放虎,母子心结
十四、兵败山倒,幻灭愤怒
十五、异邦团聚。悲从中来
下篇Ⅰ “我将再起”?
 第一章 凄惨归来,夫妻残照
一、大权旁落,一叶知秋
二、损兵折将,帐下空虚
三、老美作梗。反攻无望
四、“妇联会”的领导者
 第二章 桥牌“集资”,“中华振兴”
 第三章 赴美求援,夫妻和战
 第四章 “外交”战场,落花流水
一、涉足“外交”
二、一只神秘的皮箱
三、令蒋氏夫妇心头最痛的人
四、当蒋介石英文秘书的口试委员
 第五章 八方“朝贡”,金碧辉煌
 第六章 官邸脸谱,大内乾坤
一、官邸内务人员篇
二、官邸文臣武将篇
下篇Ⅱ 草山落日
 第一章 丈夫其萎,妻子神伤
一、丈夫其萎
二、孀居生涯
 第二章 两岸相隔,双龄对话
一、藕断丝连两岸情
二、回顾宋庆龄和宋美龄姐妹情
 第三章 老干新枝,如何再起
一、如何再起
二、老干新枝
 第四章 士林垂暮,挥别蓬岛
一、日落士林
二、挥别蓬岛

宋美龄生平年表
后记


书摘插图
上篇 我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
  第一章 纵论宋美龄
  一位宋美龄随员的口述
  一、宽恕精神
我对宋美龄是十分尊敬的,并不因为她是蒋介石的夫人,而是我觉得她的确有值得我们敬重的地方,
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1969年夏天,她和蒋介石的座车车队。在阳明山发生车祸的那一次意外事件。
那天我们闻讯赶到的时候,宋美龄和蒋介石已经住进台北某医院特别为“总统”设的病房时,那天下午宋美龄被送进病房的时候。一路痛得哇哇大叫,因为她的头椎骨都受伤了,那个状况她当然喊痛啊!为“总统”夫妇开座车的司机,固然是为了闪躲一辆军车,才会发生那次车祸,但。座车司机的处置还是有些不当,他显然是刹车过猛。
如果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把这位司机抓去治罪了,可是,宋美龄从来没有提过要处罚司机,也没有责怪司机什么话,而还是其他有关人员,把司机调走去开别的官邸车辆。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宋美龄是充满了恕道精神的一位仁慈长者。她的基督徒精神教不下对那位惊魂甫定的司机作任何事后的处分。
对张学良多所优容。亦是宋美龄厚道的一个明证。我认为,要不是宋美龄的坚持,张学良早就没命了,因为有人要杀害他泄愤。宋美龄始终反对他们对张学良动手。并且一再要求蒋介石要保证张学良的安全,在她的坚持下,张的性命才算保住了。但是。她还是觉得对不起张学良,因为在当年西安事变结束的时候,她曾经对张说:“我保证你是不会被抓去坐牢的!”结果,他却被当局软禁了大半辈子。
到台湾来以后。宋美龄对张学良始终很客气,经常送些好吃的东西给他吃。后来蒋介石死了,蒋经国也过世,张学良正式面对公众,可是,他始终不对蒋家有所抱怨和非议。我认为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张学良有感于宋美龄对他的恩情。
  二、虔诚教徒
张氏到台湾之后,曾信奉耶稣基督,我觉得这也是宋美龄给张学良的影响。对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宋美龄始终是秉持着宽恕的精神。
  宋美龄是一位纯正而虔诚的基督徒,她对圣经教义熟悉的程度,已经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对旧约中的故事,宋美龄更是倒背如流,如数家珍。
  记得在1954、1955年间,我有次刚有急事要向蒋介石报告,必须一大早就到士林官邸去找蒋介石,我知道蒋介石习惯四、五点钟就起床,所以我在四点多钟就到了士林官邸。准备晋见蒋介石。我走进蒋介石书房,只见蒋介石和宋美龄正跪在一起做“晨课”。即早上的宗教祈祷仪式,我一直等到蒋介石和宋美龄的“晨课”结束之后,才能够向蒋介石报告事情。从那时,我才晓得原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早上是要一起做“晨课”的,这是宋美龄早年的习惯,我那时觉得很意外,宋美龄的生活作息和蒋介石是截然不同的。她惯于过夜生活,晚上很晚才上床睡,可是,她还是坚持清晨起来和蒋介石一块儿作“晨课”,经久不辍。在她的晚年,大概是身体比较差的关系,后来才没有再和蒋介石一块做“晨课”了。
一如她在“妇联会”时,拉了一批人似的,她也拉了一些官夫人一起到士林官邸的凯歌堂做礼拜。其实,在我看来,有不少人是把到凯歌堂做礼拜,当做是政治礼拜,去那儿。完全是为了讨好宋美龄。但,她的精神却是始终如一,对人的态度始终不变。
三、无可奈何
蒋介石的现代智识,当然没有宋美龄高,她是搞历史出身的,我觉得她对蒋介石在抗战时期的军事和外交,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拿抗战时代来说,我认为要不是宋美龄积极和美国拉关系,蒋介石的抗战能不能坚持下去。是很有问题的,有人甚至怀疑,蒋介石如果吃不消了,国民党就有好一批人要倒向汪精卫那边去了,整个抗战局势就要改观。美国会在节骨眼上帮助中国对抗日本,孔、宋两家和宋美龄,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点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台湾时期,特别是关于联合国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的时期,那时沈剑虹当“驻美大使”,在台湾时,宋美龄经常要他去官邸报到,要他拟些国外文稿什么的,大部分的情况,是沈剑虹都已经把稿子拟好了。送到宋美龄书房给她过目。结果,宋美龄一边看着他的稿子沉吟,一边拿着红蓝钢笔,在沈剑虹原本的文稿上,涂得到处都是笔迹,几乎是等于把稿子再重新写过了一遍。然后宋美龄才会露出“过关”的神情。叫秘书去按她的稿子打字。沈剑虹则是恭敬伫立一旁,对于宋美龄修改他的文稿不敢置喙一词。她处理公事的时候。就是这样不给人留什么情面。
宋美龄修改文稿的时候。总是全副心力都投进去的样子,她的英文造诣极深,经常用一些连留学美国的人都未必看得懂的字词,有些人甚至批评,她和她的外甥孔令侃做文章,不论是中文、英文,最喜欢用些生涩的字汇,来让人觉得他们有学问。
从长年以来她做出的努力,可以说她是真正帮助蒋介石参政的“第一夫人”。很多人或许不晓得,她在台湾的“民主政治”上所做的默默贡献,当蒋介石在1950年3月。宣布“复行视事”的时候,宋美龄向蒋介石建议“台湾省政府主席”的人选,她提出让留美的吴国桢出马担任的建议,结果被蒋介石接受了。
吴国桢上任之后。便提出了台湾省地方自治纲要。作为推行地方自治的一个蓝本根据,台湾就从那时起真正进入一个“民主时代”。老百姓才开始可以凭个人的意思,选出为他们服务的地方公职人员。我觉得,蒋家父子的脑筋里面,是没有什么民主观念的,给他们父子上“民主课”的,其实正是宋美龄。
在军事将领上,她向蒋介石建议用孙立人将军,作为当时的。陆军总司令”,蒋介石也照单全收,任命留学美国维吉尼亚军校的孙立人。当国民党当局来台之后第一任的“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在担任“总司令”以后。真是励精图治,不停以美式的练兵方式,训练新的“国民”部队,
那时,一文一武,文有吴国桢。武有孙立人,真可说是“夫人派”在台湾的全盛时期。以后的尹仲容、徐柏图等人,都是宋美龄提拔的,也是“夫人派”的大将,可是却一个接一个倒了下来。那段时间。宋美龄虽然没有同我们讲这些事情。但我可以体会出她的内心痛苦和煎熬。我想只能用“无可奈何”四个字来形容。
早期在宋美龄的全心经营下。蒋介石用人方面是很尊重她的,所以。国民党当局刚来台湾的时候,50年代。重要的职务很多是留美派的大将,内政方面,宋美龄竭智尽虑,“外交”方面。也是仰赖她的全力折冲。就以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来说,从1952、1953年,苏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中国代表权问题时,宋美龄就透过在美国的友人。组织了“游说团”,一方面竭力争取台湾在联合国的权益,一方面为“台湾政府”和美国之间“邦谊”的巩固做努力。
我甚至可以这么说,一部分“中华民国”战前到台湾的“外交”史,就是宋美龄为国民党统治的台湾做的奋斗史。
据我私下的观察,在“台湾政府”的联合国代表权事宜出现问题时期,权力核心也呈现了一种两极化的意见对立。
情况是这样的,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在美国宣布:“美国将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但在此同时,美国反对把‘中华民国,排挤出联合国”,这个宣言发表之后。不得了了,台北士林官邸吵翻天了,上下为此事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国民党一些有资望的元老。多半是对美国这样“忘恩负义”的举措,感到忍无可忍。大家吵着要退出联合国,并且说三国时代就是“汉贼不两立”,我们是“正统”,“中共”是“叛乱组织”。如果我们和共产党同在联合国并立,就是没有原则、自失立场。(笔者按:1971年的7月, 荚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在尼克松总统的派遣下,到中国北京。和周恩来为主的中国谈判代表进行关于中关关系正常化的初步谈判。在北京和华盛顿的此一初步接触中,基辛格提出了关于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条件底限。基辛格对中国做出的让步是,美国在联合国问题上将同意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大会多数表决的情况下,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但是。若是要排除台湾,必须以2/3的表决票数下,才能通过此案。提出的这个提议,得到中国谈判代表周恩来的认可。这也成为两个月后,荚国国务卿罗杰斯宣布的声明基本原则。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 內部,为此群情哗然,咸认为美国恶意“遗弃”台湾,违反了传统的合作关系和“中美友谊”。)
但是,在官邸内部。也冒出一股亲美实务派的呼声。我觉得这股力量的代表,就是当时往返美国和台湾之间最勤快的孔家大少爷孔令侃。外界一直对他有此误解,事实上,我觉得他对联合国事件所持立场,是当时所有台湾当权人物当中。最冷静客观的一个。我印象十分清楚,有一次,他和我谈天谈到联合国的事情。他就很无奈地对我讲,他觉得什么“汉贼不两立”。完全是错误的政策!今天的国际社会怎么能够拿来和中国古代的三国时代相提并论,简直就是失去理智了!他认为台湾应该听从美国当时的意见。就是要留在联合国,即使让大陆夺去常任理事国的席次又怎么样,我们只要占住一个MEMBER的席次就行了,共产党是拿我们没办法的,他是会员国,我们也是会员国啊!
我觉得。孔令侃的意思,应该是和宋美龄相去不远的。因为孔令侃当时就是宋美龄放在美国的一个耳目,他们甥姨之间的情感很好,我认为当时宋美龄为了联合国问题也是伤透了脑筋,毕竟,联合国问题攸关她“外交”工作一向引以为傲的执著,我认为基于这样的执著,她是不会轻言从联合国这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毕竟她从50年代开始,就在确保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她怎么会让20年的努力尽为东流?她怎么会甘心?
然而。国民党内保守力量实在太大了。就在罗杰斯讲话没多久。国民党开了一次临时中常会,我也在场,那天,我记得现场一片沸腾之声,像谷正纲、胡建中,大声疾呼、义正同严,反对和共产党同在联合国,汉贼不两立。他们讲完之后,台下一阵乱哄哄,一片附和之声,大部分“中常委”都这么主张: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有骨气”的国民党人就要退出联合国。所谓“庄敬自强、处变不惊”云云。
原先。蒋介石对联合国的问题。尚未做出最后决定。但听许多“中常委”这么一说,似乎更增强了自己对美国和联合国的不满。他的儿子蒋经国也认为在联合国已经是多留无益。就在那次的临时“中常会”中,作了退出联合国的决议,并且结论要大家“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我认为,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也就只能这样不了了之了。我可以了解到宋美龄那时心中的痛楚。蒋介石心情也不好,没多久他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心脏病便发作了。大家由此知道,联合国案对宋美龄和蒋介石的打击有多大!宋美龄真正无可奈何啊!
  从整体上讲,宋美龄是一个很规矩的人,绝非是一个阴险富于心机的人,可是,她还是有些主观上的缺点。譬如,她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便十分有限,她是一个十足的美国人。虽然她不见得有美国公民身份。但是,她每天看的报纸不是台湾的报纸,而是NEWYORK TIMES这类的美国报纸,很少看台湾报纸,她对世界局势的了解,远比对台湾的了解多,以前对中国内部的问题和状况,也并非挺了解的。
她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没有什么财务的概念,也不重视金钱,她生活在士林官邸那样的深宫大院时,她根本不晓得台北圆山大饭店是不是赚钱,收入好不好,她也不清楚。她经常说圆山虽然是用公家的钱,但是钱是用在公家身上。她又没拿走一毛钱,为什么外头还有那么多的闲话,这些同她解释都是解释不清的。
  四、恩仇录
蒋介石过世,以及蒋经国过世的时候,台湾岛内传出宋美龄要当主席的谣言,我觉得这完全是不正确的,是一种中伤!她经常引用《圣经》上的话说:“我要打的仗已经打过,要走的路已经走过!”
蒋经国在名义上,是她的儿子,但是,官邸上下的人都清楚,他们之间是面和心不和。表面上,蒋经国喊宋美龄阿娘(上海话母亲的意思),宋美龄喊蒋经国叫“经国”;见面时。宋美龄对蒋经国很亲热,经国似乎对宋美龄也很忠心。可是,实际上。彼此之间却有很深的心结。试想,在蒋介石在世的时候,蒋经国就已经把“夫人派”的人马打压的差不多了,整肃的整肃、放逐的放逐、冷冻的冷冻,哪有什么自己的班底存在。到了蒋介石撒手西归。她孤零零一个人,领导中心转移到蒋经国那边,士林官邸已经不是发号施令的地方,她更是没有施展的空间了。她也不可能自己去领导,她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机会。
提起蒋经国,我想起从前在老家听到蒋家亲族向我们讲述过的一段往事,我觉得,这个故事,可以供作我们对蒋经国性格的进一步了解。那是北伐以前的事。蒋介石有一阵子。把二公子蒋纬国寄养在二夫人姚冶诚苏州的家里。某日。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由浙江奉化老家去苏州看姚冶诚和胞弟蒋纬国,蒋纬国比蒋经国小6岁。那年,纬国好像还不到10岁,那个年龄正是特别好吃零嘴的时候。
姚夫人的家里厅堂上,有张大桌子,上头摆了一盘鲜美的桃子。蒋经国刚来姚家住上没二天,看到桌上放了一盘颜色鲜红的桃子,伸手就拿了一只桃子,正要动嘴吃,蒋纬国见到了,不由分说。伸出手来就把已经到了蒋经国嘴边的桃子夺了过去。蒋经国大叫:“你为什么不让我吃!我是你阿哥!”蒋纬国一点不放过蒋经国。回嘴说:“阿哥又怎么样,这是我姆妈的家,又不是你姆妈的家。姆妈家的桃子,你为什么吃?”蒋经国这下子,也不甘示弱,一伸手又从盘子里夺了一个大桃子,又要往嘴巴里送。蒋纬国这下被激怒了,索性甩手过招。
 ……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2 10:40:35

脑死亡与器官移植 关联、争议与立法
【作 者】宋儒亮著
【形态项】 488
【出版项】 法律出版社 , 2008
【ISBN号】 978-7-5036-8302-2 / R2
【参考文献格式】宋儒亮著. 脑死亡与器官移植 关联、争议与立法. 法律出版社, 2008.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分析,通过对国内外脑死亡和器官移植的实践案例,通过各国有关该方面的立法和理论的对比,阐述了进行脑死亡和器官移植的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的是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问题,死亡的认定、器官的移植、生命的延续,作者以朴实的语言,以实践事例与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展开全文的论述,使得理论与实践有着很好的结合。该选题具有很强的学科前沿性和综合性。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实践操作、相关立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宋儒亮,男,祖籍安徽,生于新疆,工作广东,在读博士。
  先后毕业手新疆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央党校,分别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现就读于四川大学,攻读循证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现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法学部/广东行政学院法学系副主任,法律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目前主要从事医疗卫生、行政、民商事等方面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律师实务工作。

目录
第一章 死亡
第一节 死亡疑惑
第二节 死亡解读
第三节 死亡类型
第四节 植物人与安乐死
第五节 医情医况
第二章 心死亡标准与脑死亡标准争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存在弊端
第三节 标准之争
第四节 标准取代
第三章 脑死亡与器官移植立法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外的脑死亡与器官移植
第二节 中国的脑死亡与器官移植
第三节 反思比较与借鉴启示
第四章 脑死亡和器官移植的立法理由
第一节 医学规律支持
第二节 伦理道德无害
第三节 满足法理正当
第四节 社会利益优越
第五章 脑死亡与器宜移植的立法共识
第一节 法律关系
第二节 风险因素
第三节 立法共识
第六章 脑死亡和器富移植的立法程式
第一节 渊源与形式
第二节 权限与路径
第三节 程序与考量
第七章 脑死亡和器官移植法的构想构思
第一节 目的体系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主要内容
第四节 法律责任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死亡
  中国著名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已家喻户晓,诗词表达的诗意却远未穷尽,比如在人最终的死活问题上,诗词“有的人”是一个现实存在吗?诗词引出一个疑问,诱发一个谜团。
国外哲人写道:“无论我们有什么样的技能,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有着什么样的渴望,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行为,死神最终都会与我们相遇。无论强者或弱者,聪明的人还是无知的人,富有的人还是贫穷的人,好人还是坏人,我们最终都必须向死亡弯下腰来。死亡是生命中唯一绝对的常数,但它同时一直都是生命中最大的谜团,无论我们最后变成在科学上何等先进的人,都无法破解人体死亡的那一刻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秘密事件。”
  中国的诗人和国外的哲人关于生与死的谜团,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能圆满回答吗?
谁也不甘心死亡,谁都离不开死亡。死亡话题开放,任何人——文盲和非文盲——都可畅谈死亡、描述死亡、解释死亡、预测死亡、论证死亡、解读死亡、剖析死亡,但无人能独享死亡专属话语权。死亡后果家喻户晓、广为人知,但死亡认定却非人人皆知、通俗易懂。
  谜团仍未破解,一直持续着;揭谜仍在进行,一丝未松懈。
  揭谜已到了现今:心肺死亡还是人之最终死亡吗?脑死亡是人的最终死亡吗?
 第一节 死亡疑惑
  手搭其脉、眼见其鼻、耳贴其心、口呼其人,一旦见其脉消失、鼻无气、心不跳、意识丧,“眼见为实”,按心死亡临床医学诊断标准(简称心死亡标准,下同)或肺死亡临床医学诊断标准(简称肺死亡标准,下同),即可判断患者已经死亡。不信,存疑问,无须高端医学设备和技术,临床凭心电监护仪做出死亡认定:心电图是一直线就可宣告患者临床死亡。其背后认定标准就是心死亡标准。
  ……





推荐起因于此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718657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2 10:45:22

脑死亡临床判定指南
【作 者】陈忠华,袁劲
【丛书名】现代终末疾病重大医疗决策系列
【形态项】 205
【出版项】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7
【ISBN号】 7-5352-3706-1 / R3
【原书定价】 CNY38.00
【主题词】基础医学
【参考文献格式】陈忠华,袁劲. 脑死亡临床判定指南.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编辑推荐
研究脑死亡,说得“白”一点就是与“中枢性呼吸死亡”打交道,用科学证据让人们明白:中枢性呼吸死亡,无论心跳与否,都是一种死亡,不要受呼吸机的蒙骗。了解这一点,余下的事就比较好解决,那就是如何判定脑死亡。这就是本书要解决的临床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细节问题。


内容简介
传统医学中“心跳、呼吸同时停止”为死亡金标准。两者无论谁先谁后都互为因果,而且在时间上紧密相连。
  自从人类发明了呼吸机,现代医学就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由于中枢性呼吸停止后可以采用机械通气,而且机械通气可以无限期延长,其结果是机械通气延长多久,心跳即可维持多久(理论上如此,实际上做不到)。于是传统死亡的判定标准和时词点变得模糊不清,抢救治疗的意义本身受到质疑。脑死亡概念应运而生。
  脑死亡标准是智能化呼吸机广泛用于临床的必然结果,是对现代临床死亡标准的完善和补充,是对急救医学抢救原则和呼吸机超长时间应用的重新规范。
  对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深昏迷病人,现代临床急救医学已逐步完成从以“ 心脏”为中心的抢救模式向以“脑”为中心的抢救模式转变,这一转换在我国还处于讨论和观望阶段。
  现代急救医学已逐步建立两大原则:
  1.抢救生命;
  2.当抢救生命不成功时,抢救器官。
  一个优秀的ICU团队采用现代急救指南不但可以提高救治率,在死亡不可避免的时候也知道如何配合移植团队提高器官回收率,使一个消逝的生命拯救更多的生命,从而实现死亡的“第二生命价值”。
  现代ICU的策略进步之伟大在于正确把握尊重生命和尊重死亡的转换点,并且赋予死亡新的生命价值。
  脑死亡标准是现代医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和产物,而器官捐献是脑死亡标准指导下可能出现的附属品——人文精神产品。
没有后继的爱心和人文精神,你能做的最多也只是按指南关闭呼吸机,与器官捐献毫无关系。


目录
第一章 脑死亡概况
 第一节 死亡概念的演变
 第二节 脑死亡浅析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第一节 延髓
 第二节 脑桥
 第三节 中脑
 第四节 脑干网状结构
 第五节 小脑
 第六节 间脑
 第七节 端脑
 第八节 脑的被膜和脑脊液
 第九节 脑的动脉供应和静脉回流
 第十节 脑的屏障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生理
 第一节 神经反射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 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机制
第四章 ICU重症监护策略
 第一节 常规生命支持措施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监测
第五章 脑死亡的判定标准
 第一节 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的特点
 第二节 脑死亡的临床判定
 第三节 脑电图与脑死亡
 第四节 诱发电位
 第五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
 第六节 儿童脑死亡判定
第六章 脑死亡的鉴别诊断
 第一节 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
 第二节 去大脑僵直状态
 第三节 闭锁综合征、精神抑制状态与木僵状态
 第四节 严重的下丘脑损害
 第五节 低温、药物及毒物对脑死亡判定的影响
 第六节 脑死亡鉴别诊断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七章 脑死亡的伦理学问题
 第一节 有呼吸机介入时,脑死亡标准成为死亡判定金标准的必然性
 第二节 实施脑死亡标准的伦理学意义
 第三节 实施脑死亡标准的伦理学原则
 第四节 由脑死亡带来的若干新伦理学问题
第八章 脑死亡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脑死亡立法的法理基础
 第二节 脑死亡立法的意义 
 第三节 脑死亡立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 脑死亡立法遵循的原则
第九章 脑死亡判定与医疗纠纷
 第一节 脑死亡判定应避免医疗纠纷
 第二节 医疗纠纷的预防途径
第十章 脑死亡与器官捐献
 第一节 脑死亡与器官移植
 第二节 脑死亡器官捐献基本原则
 第三节 脑死亡后病理生理改变
 第四节 脑死亡器官捐献处理原则
 第十一章 脑死亡供体器官移植临床实践记录
附录一 卫生部脑死亡判定标准起草小组颁布的《脑死亡判定标准及技术规范(成人)(征求意见稿)》
附录二 部分国家及地区脑死亡标准
附录三 各国脑死亡判定标准对比
特别致谢
后记





推荐起因于此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718657

桃子 发表于 2009-3-22 11:03:02

猫步啥时候关注起这个来了。

zwh_hn 发表于 2009-3-22 11:04:21

很多好书啊,谢谢推荐!

aπολλωv 发表于 2009-3-22 11:36:39

引用第50楼jarodlau于2009-03-21 18:37发表的 :


此书英文版的文件下下来后显示已损坏

不是下载问题,而是解压程序问题
tar.gz的压缩文件有时用winrar解压会损坏
用7-zip解压可以解决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2 12:45:15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
【作 者】(美)亨特( Fil Hunter),(美)比文(Steven Biver),(美)富卡(Paul Fuqua)著 ; 刘炳燕译
【形态项】 182
【出版项】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08
【ISBN号】 7-115-18046-6
【原书定价】 CNY59.00
【参考文献格式】(美)亨特( Fil Hunter),(美)比文(Steven Biver),(美)富卡(Paul Fuqua)著 ; 刘炳燕译. 美国摄影用光教程.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编辑推荐
不管数码相机有多么智能,用光还是需要动用眼睛和大脑的,不仔细规划就容易出问题。付出一些精力学好用光是值得的——没有其他的技巧能像用光技巧一样让你如此迅速地提高摄影技术。
本书并不是仅仅告诉你如何去做,还指导你如何从专业的角度理解用光,比如怎样了解并确定拍摄要使用的光源、反射类型以及角度系。掌握了本书介绍的原理,就能轻松拍摄各种肖像照片和静物照片了。
  通地不习本书,你将能够:
  掌握拍摄金属物体、玻璃物体和肖像的用光技法;
  掌握如何做出适合拍摄场景的判断,决定如何捕捉拍摄对象的关键细节;
  掌握用后期处理来解决用光问题的方法。
  用光技法一直在变化和发展,但光的性质是不变的。
  一旦掌握了光的基本物理性质,你的创造潜能就可以得到无限发挥!

内容简介
用光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不论摄影技术如何发展,手中的相机如何智能,要想拍出好的摄影作品,用光总是必不可少的。摄影是记录光线的艺术,本书从光的物理特性出发,讲述了在不同拍摄环境下的用光方法,包括表现拍摄对象的形状和轮廓的用光方法,拍摄金属物体和玻璃物体的用光方法,特征曲线和直方图在摄影中的应用,多光源搭配使用等。
  本书通俗易懂,用光原理和用光技法并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用光指导性图书,适合摄影师以及摄影爱好者阅读,也可作为摄影艺术专业课程的教材。


作者简介
Fil Hunter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商业摄影师,30多年来一直专业从事静物摄影、广告特效摄影。他的客户有《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时代生活》出版社、《国家地理》杂志等。他曾教授大学摄影课程,为很多摄影类刊物担任技术顾问,曾三次获得“弗吉尼亚州专业摄影师摄影大奖”。

目录
第1章 学习用光 
第2章 光:摄影的原材料 
第3章 反射与角度的管理 
第4章 表现物体的表面 
第5章 表现物体形状和轮廓 
第6章 拍摄金属物体 
第7章 拍摄玻璃物体 
第8章 照明灯仓库 
第9章 极限 
第10章 移动光源 


书摘插图
第1章 学习用光
本书是对用光的一种探讨,而非说教。你可以带着自己对艺术和审美的观点来探讨,我们不打算改变你的观点,甚至不想太多影响这些观点。如果读了这本书之后,你的摄影作品和我们的作品雷同,那么我们会感觉很懊丧,不会感觉得意。因为不论好坏,你必须要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建立在自己的想象之上。
我们要做的是为你提供一套工具。本书介绍了在摄影用光时要用到的技术、原理和信息,并且教你如何在实践中应用。这并不是说.本书不为你提供观点,因为本书的确介绍了很多观点。用光的根本是原理,而不是摄影器材,就像莎士比亚的工具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语言,不是羽毛笔。不能掌握用光技法的摄影师就像只会讲环球剧院里观众使用的语言的莎士比亚。对于莎士比亚来说,他可能还会创作出精彩的剧作,当然,这可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劳动,还需要大多数人不敢期望的运气。
用光是摄影的语言。用光的方式传达和口头语言一样明确而具体。其中包括一些定论,例如“树皮很粗糙”或者“这个东西是不锈钢的,那个是纯银的”。
用光和其他语言一样,也有语法和词汇表,优秀的摄影师需要学习这些语法和词汇。所幸掌握摄影用光比掌握一门外语要简单得多。这是因为创建了规则的是物理,不是社会上一时的心血来潮。
本书中所说的工具就是用光的语法和词汇。我们所说的具体技术只是在证明理论时非常重要,无需记住本书中的用光图,如果把灯放在图表中相同的点上完全可能拍出来一张糟糕的照片,尤其是拍摄对象与图上的对象不一样时。但学完本书的理论之后,你可以掌握给相同的、我们没有涉及、甚至可能从没想过的主题素材摄影的用光方法。
  1.1 用光涉及的原理
对于摄影师而言,用光的重要原理是能够预言用光效果的理论。
  有些理论非常有效,你可能会惊讶于这些理论是如此之少,学习起来是如此简单,但却说明了如此之多的问题。
我们将在第2章和第3章中会详细探讨这些原理,这些原理也适用于所有其他的拍摄对象。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用这些原理来拍摄各种对象,这里简要归纳如下。
(1)光源的有效尺寸是摄影用光中唯一重要的决策,它能够决定产生什么类型的阴影,也可能影响反射类型。
(2)在任何一个表面上都可能产生三种类型的反射,反射能决定表面的外观。
(3)有些反射只有在光从某一范围的角度上投射在物体表面时发生,在确定了主要反射的类型后,角度范围会决定光线应该来自哪里,不应该来自哪里。
考虑一下,如果你觉得用光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那么你完全正确,即使最蹩脚的艺术家也能够做得很好。本书中收录了重要的概念。如果你在读到这些概念的时候足够细心,就会发现这些概念通常说明了你可能忽略了或者忘记了的一些细节。
  1.2原理的重要性
上面提到的这三个原理都是从世界之初至今不变的物理定律,与风格、品位或者时尚无关,其永恒性成就其实用性。想想看,如何将其应用于肖像摄影,1949年的代表性肖像作品迥异于1899年或l999年的大多数肖像作品。但了解用光的摄影师能够应用自如。
在第8章将介绍人像摄影中用光的有效方式,但有些摄影师不想这样做,甚至20年后想这样做的人会更少。的确,莎士比亚非常出色,但现在谁会想象他那样进行创作呢?我们不介意你是否用上面讲述的用光方法进行人像拍摄,然而,我们却非常关心你是否理解我们怎样做这些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如何”和“为什么”的答案并不局限你以自己的方式创作自己的作品。好的工具不会局限你创造的自由,它们会使自由创造成为可能。
优秀的摄影作品需要规划,而用光正是规划的基础。因此,完美用光的最重要部分发生在打开第一盏灯之前。规划可能需要很多天时间,或者发生在按下快门前的几分之一秒。何时规划或者规划多久并不重要,只要你做了规划即可。用大脑做得越多,用手做得就会越少,思想总比行动要迅速。
理解这些原理,使我们能够在布设灯光前知道什么灯需要放在什么地方,这很重要,剩下的就是微调工作了。
  1.3拍摄对象的选择
人像只是我们讨论的7个基本摄影对象之一。我们选择这些拍摄对象来证明这些基本原理,不论是否还有为同一对象用光的其他方法,如果你了解这些原理,你就能够自己找到其他的方法。
这意味着你至少应该注意一下每个具有代表性的拍摄对象虽然你可能对其中之一不感兴趣,但这可能和你想要拍摄的景物是相关的。
我们还选择了很多拍摄对象,因为据说这些拍摄对象非常难于表现,缺少拍摄这种题材工具的人们中通常会广泛传播这种言论,因此本书提供这些工具以粉碎这种谣言。
我们还尽可能尝试使用摄影室作为范例,但这并不意味着本书内容只局限于摄影室用光。光线在哪里都是相同的,不论是在摄影师,还是在建筑设计师操纵之下都是一样的。你可以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在一天中的任何一个时段像书中一样进行室内试验。而后,当你在一个场景中、一座公共建筑或者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使用相同的用光技法时,你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同样的情况你以前也曾经见过。
最后,我们尽可能选择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学习摄影,那么就必须将这种试验设在你的起居室或者你老板的摄影室中进行,直到你完全掌握为止。如果你在从事摄影教学,那么你就会发现在一间教室里就足以完成所有这些演示。
  1.4需要这些训练吗
如果你在学习摄影,又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指导,建议你尝试本书介绍的基本实例。不要只是泛泛地阅读,你大脑里能够想到的就是用光的最重要部分,但观察和动手同样重要,经过指导的实践过程将三者协调为一。
例如,我们谈论半影或者极化镜面反射时,你已经知道它们的样子了。这种情况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而且你每天都能看到,但当你能够人为创造这些条件时,你就会更加了解它们了。
如果你还是学生,课堂作业已经足够你忙的了,老师可能会采用我们介绍的训练或者发明新的训练方法。无论采取那种方式,你都能够掌握本书介绍的理论,因为这些理论都是最基本的东西,在所有的用光技法中都会涉及。
如果你是专业摄影师,正在尝试扩大你的专业领域,那么你比我们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训练。通常我们介绍的这些例子和你已经在拍摄的事物毫不相干,你可能会觉得我们的基础范例过于简单不足以构成挑战,那么去尝试更复杂的内容吧,另外可以给我们的基础范例添加一些出乎人们意料的道具,拍出超乎寻常的创意或者特殊效果,说不定你也能够在正在进行的摄影中拍出惊世之作呢。
如果你是教师,不妨看看这本书,大多数训练都至少提供了一种简便且容易掌握的用光方法,即使这些主题以难于表现而著称,比如金属物体、玻璃物体、白色对白色场景及黑色对黑色场景。但要注意尽管在几乎所有案例中都成功完成了任务,也并不说明我们能够成功完成所有训练。例如第6章的“不可见光”对于众多初学者而言非常难于掌握,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在第7章中提到的盛满液体的杯子后面有第二个背景,因此失去耐心。如果发现本书中有任何你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完成的事情,强烈建议你在认定这些技法不适合之前,自己先尝试一下。
  1.5需要什么样的相机
如果问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我需要什么样的相机”,好像有点傻,但我们已经传授了这些内容,我们知道极富天赋的学生都会问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答。有两种答案,通常两种答案会有些许矛盾之处,每种答案的份量比答案本身更重要。
成功的摄影作品取决于摄影师而不是取决于摄影器材,没有经验的摄影师用熟悉的相机能够拍出好的作品,而有经验的摄影师用最喜欢的相机才能拍出更好的作品。这些人为因素有时比技术理论更能影响摄影作品的成功与否。
也就是说,使用数码相机或大画幅相机,都能使你学得更快。这两种相机都能让你在拍摄后几秒钟内看到图片。一代又一代的摄影学员最初使用的35mm胶片的相机可能最不合适,因为在洗片、印片的时候,通常已经忘了拍摄光线的细微之处了,想要回想他们哪里做得不对相当困难。
如果真的考虑换一台相机,记住相机也会决定需要的其他设备。大的相机需要更多光线,小的相机需要更多镜头。大相机的图像视野深度较小,因此大相机需要在较小光圈中使用,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保持足够的曝光时间,就需要更充足的光线,忘记这一点就会导致用最好的新相机拍出最差的照片。在大多数新手购买的数码相机中,会有一个微小的图像传感器,它只需较少光线即可得到更大的视野深度,同时使用起来更为经济,这对于新手而言不啻为一个福音。
现有的镜头决定了相机的视角,选择好的镜头会给你选择最佳视角的自由。如果你的相机具有最佳视角,那就没有调整视角的必要了。如果你有一架大画幅相机,通过调整,只需使用一个镜头就能够找到几乎适合所有主题的视角。装备齐全的摄影师使用大画幅相机,镜头数量通常只有使用小型相机的摄影师的一半。
如果有人能够借给你试验器材或者你已经有了完备的摄影棚,上面的问题都不会再困扰你。但如果你和大多数摄影师一样,一次只买一件器材,购买频率比自己期望的要低,可以尝试调整时间安排,选择一个价格范围,让你能够买得起新器材,以及有效使用所必需的附件。
  1.6 应该用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
图1和图2所示为在同一场景下,分别使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两幅作品,每幅作品仅做了最小程度的修饰。使用胶片相机拍摄的照片红色和绿色效果更好,但蓝色较为较差(可能你必须以我们的评价来衡量绿色,因为你知道美国国旗的颜色,却不一定知道朝鲜战争中头盔是绿色的)。但这不一定是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作品的区别。另一架数码相机拍出的红色和绿色效果可能会更好,换用另一卷胶片拍出的蓝色效果可能会更好。光线最强处和阴影细节相似,但这只能借助照相室中的灯光来实现。重要的是这两幅作品都是很有价值的图片,各自的问题通过稍加修正即可解决。
摄影学习者最好使用数码相机,这样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使用数码相机拍摄较为经济,速度更快。在本书中的所有摄影作品中,只有两幅是用胶片相机拍摄的。但要注意,用数码相机拍摄并不是一个双赢策略。
品质越好的数码相机越接近胶片相机,除了分辨率不能够放大到极限,或者像传统相机上的“扫描式”后背一样,分辨率接近胶片,但必要的曝光时间使其不能拍摄移动的物体。两者都没有影响用光,但让人有理由来质疑相机。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数码相机也可以被看作是电脑,因为相机生产者可以为相机编程,无需摄影师知情或同意即可改变图像。这通常是一件好事,因为相机的决策通常是正确的。更大的问题是对于学生而言,了解究竟是相机的决策还是摄影师的决策并不容易。你可以犯相机能够修复的错误,并从中得到教训,相机可能犯错误,而你却毫不知情地责怪自己。
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在本书中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不同的数码相机在编程者编制的决策方面都是不同的。如果你是学生,解决的方法是和你的老师讨论照片出现的问题。如果你是经验丰富的摄影师,你应该很清楚相机什么时候在帮你、什么时候在害你。
最困难的莫过于一名新手没有经过正式训练就要尝试了解素材,我们能够保证的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素材,本书的三位作者就是这样做的。尽量多和其他摄影师讨论,问问题,和他人分享你学到的东西,这些都会有回报的。
  1.7需要什么设备
我们希望你问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简洁而权威的答案,我们不想遗漏任何细节,因此分两部分来回答这个问题。
(1)没有哪个摄影师有足够的照明设备来圆满完成每一项任务。无论你有多少用光设备,你总是会想要更多。比如,假设你能使用一个大型照明装置在1/1000s内以f/180进行拍摄(打开设备前请通知消防队),你很可能发现在某一阴影处需要更多的灯光,或者你可能发现需要照亮更大的区域才能满足创作要求。
(2)大多数摄影师有足够的设备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即使你根本就没有照明设备,也能完成工作。拍摄对象能不能在户外进行拍摄?如果不能,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的阳光也是很好的光源。使用经济实惠的工具(如白布、黑纸、铝箔)也能帮你有效控制日光。
好的照明设备会带来巨大的便利。如果在你准备好曝光前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你就必须得等到第二天太阳重新升起的时候,还得祈祷着天空的云量不多也不少。专业摄影师知道在客户需要的时间拍摄客户需要的图片时便利是多么必要。
但这一点不是要告诉专业人士的,因为他们早已经知道了该怎么做,需要什么,可用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现在是要鼓励学生,你们有专业人士不具备的优势。在诸多限定的范围内,你可以选择拍摄对象的尺寸大小。
小的画面需要较少的光线。你可以没有很大的柔光箱,使用60W的台灯和反光板一样也可以照亮小的拍摄对象。在限定的范围内,你还可以选择最佳时段拍摄图片。
缺少设备的确是个障碍,这一点我们都很清楚。但这也并不是一个不能克服的障碍,创造力能够克服困难。创造性的用光方法会在你规划用光的时候产生。创造能力意味着能够预见局限性并克服局限性的决定。
  1.8还需要了解什么
我们要求你了解基本的摄影技法,了解如何进行合理的曝光,至少知道包围曝光能够掩盖错误,掌握景深深度和相机的操作方法。
这就够了,我们不会毫不留情地检查你的背景证明材料。但保险起见,我们建议在阅读本书时在手边准备一本基础摄影书籍(我们编写这本书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因为我们不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你从没见过的技术术语,而让你觉得这本应通俗易懂的书晦涩难懂。
  ……


Light: Science and Magic: An Introduction to Photographic Lighting
Author:Paul Fuqua, Steven Biver, Fil Hunter
Publisher: Focal Press (2007)
Binding: Paperback, 320 pages
pricer: $39.95
ISBN-10: 0240808193
deweydecimal: 771
edition: 3
editorialreviews
An amazing (and some would say magical) resource on photographic lighting that has been talked about in the community and recommended for years. This highly respected guide has been thoroughly updated and revised for content and design - it is now produced in full color! It introduces a logical theory of photographic lighting so if you are starting out in photography you will learn how to predict results before setting up lights. This is not primarily a how-to book with only set examples for you to copy. Rather, Light: Science and Magic provides you with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the nature and principles of light to allow you to use lighting to express your own creativity.

Numerous photographs and illustrations provide clear examples of the theories, while sidebars highlight special lighting questions. Expanded chapters on available light in portraiture, as well as new information on digital equipment and terminology make this a must have update!

*New four color art package with contemporary lighting examples
*Based on the behaviour of light
*Theory book for serious photographers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2 14:23:33

专业数位摄影讲堂
Mastering Digital SLR Photography
Author:David D. Busch
Publisher: Course Technology PTR (2005)
Binding: Paperback, 280 pages
pricer: $39.99
ISBN-10: 1592006051
deweydecimal: 006
edition: 1
editorialreviews
This unique guide emphasizes digital "photography", rather than software. You'll learn how to take compelling pictures and make great images using imaging technology while focusing on the special strengths of digital SLR cameras. Whether you're a snap-shooting tyro, or an experienced photographer moving into the digital SLR realm, you'll find the knowledge you need inside the pages of "Mastering Digital SLR Photography." If you have mastered you digital camera's basic features and now wonder what to do with them, this is your dream guide to pixel proficiency. Learn how to overcome the quirks and maximize the strengths of your dSLR camera. From lens selection and creative exposure techniques to controlling composition and mastering special features, this book will help you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essentials of photography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2 18:55:17

Mastering Digital Photography and Imaging
Author:Peter K. Burian, Sybex
Publisher: Sybex (2004)
Binding: Paperback, 304 pages
pricer: $29.99
ISBN-10: 0782142907
deweydecimal: 775
edition: 1

editorial reviews

Peter K. Burian, co-author of the best-selling how-to guide for film photographers,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graphy Field Guide", has now written a full-color book devoted to digital image creation. In "Mastering Digital Photography and Imaging", he covers all the essentials for digital photographers, including digital camera and scanner technology, capture techniques, choosing software, image optimization, color management, and output. Written by a photographer and filled with practical advice and expert tips, this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is designed to give you expert knowledge, not just information. If you are a photography enthusiast moving from traditional photography to digital, or if you're just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 about digital photography for work or for fun, this one-of-a-kind book was written for you!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2 18:57:42

Organize Your Digital Life: How to Store Your Photographs, Music, Videos, and Personal Documents in a Digital World
Author:Aimee Baldridge
Publisher: National Geographic (2009)
Binding: Paperback, 192 pages
pricer: $19.95
ISBN-10: 1426203349
deweydecimal: 025.84
edition:
editorialreviews
Now that digital cameras and music players have become so incredibly widespread, a forest of sound and imagery is blossoming in our homes. We’ve got digital pictures in the camera, scans on the computer, JPEGS attached to e-mails, and tunes on tiny players. But there’s also the old-fashioned stuff: photos in shoeboxes, videos in the attic, documents in desk drawers, songs on tape and vinyl. How do you transform all of these different elements into a convenient archive you can store in your computer, easily reach, and actually enjoy? This book delivers basic step-by-step instruction on streamlining and organizing your "digital life" so you can find what you need instantly and create presentations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will love. In addition, you’ll be amazed at the decrease in household clutter and paper waste.

For everyone ?from teenagers who thrive on the technical to families with overflowing photo albums and seniors who’d love to collate decades’ worth of letters and pictures ?this reader-friendly source has all the answers. These easy-to-follow solutions can truly enhance and simplify the hectic, over-saturated lives so many of us find ourselves leading today.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2 19:03:25

Just Enough English Grammar Illustrated
Author:Gabriele Stobbe
Publisher: McGraw-Hill (2007)
Binding: Paperback, 160 pages
pricer: $10.95
ISBN-10: 0071492321
deweydecimal: 428.2
edition: 1
editorialreviews
Verb! Plural noun! Adjective!
See language in action and never forget a grammar point again!

Through fun illustrations and colorful diagrams, you'll learn the essential points of grammar. Just Enough English Grammar Illustrated gives you visual cues to the parts of speech and their usage, so you'll know how to use them correctly when are speaking or writing in English.

桃子 发表于 2009-3-22 21:23:47

天晴了,约瑟芬又把她的小推车推了出来,上面写着:“一律10元”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2 21:59:52

引用第75楼zhiyongtao于2009-03-22 21:23发表的 :
天晴了,约瑟芬又把她的小推车推了出来,上面写着:“一律10元”

嘻嘻,毛毛桃准备支付多少呢?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2 22:28:36

The Art of Digital Photography
Author:John Hedgecoe
Publisher: DK ADULT (2006)
Binding: Hardcover, 288 pages
pricer: $30.00
ISBN-10: 0756623545
deweydecimal: 775
edition:
editorialreviews
Easy-to-understand, and packed with both technical instructions and creative ideas, celebrated author and photographer John Hedgecoe walks you through the world of digital photography and shares his considerable expertise on this ever-changing medium.

tt0459 发表于 2009-3-22 22:42:30

太大,有84M,太慢,国外的网盘;建议弄到国内的什么foxmail之类。

josephe 发表于 2009-3-22 22:52:15

引用第78楼tt0459于2009-03-22 22:42发表的 :
太大,有84M,太慢,国外的网盘;建议弄到国内的什么foxmail之类。

更换了一个,应该可以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今起不定期推荐一些有望能下载到电子版的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