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unuo 发表于 2009-3-5 22:55:16

an approach to literature (文学入门)

早些年间翻图书馆的时候,喜欢看一些别人没有看过的书,还特别要看一下书后面的借阅卡,看看多少人看过。如果是一个人都没有看过,就很高兴,仿佛自己是第一个占有了这本书的人,这种复杂的变态心理其实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多书我也没有兴趣。而且随着计算机化了,书后面也没有了书卡,于是书的经手人也开始模糊了。
就在这种乱翻书里,我曾经看到过这本an approach to literature,是原版,而不是质量极差的复印版本。说复印版,也许是因为80年代大陆意识到需要学习国外的内容,颇弄了不少质量极差的书。这种书比150dpi的快版还烂,真不知道前辈们怎么忍住看下去。
因为是原版,却是非常烂的原版,纸张泛黄发脆,和我平日看的纸张是不一样的。因为我曾经看过一本50年代出版的书,质量都非常的好,仿佛是传说中的铜板书。美国人书价格都不便宜(pulp fiction)也许例外,但纸张都相当好,能够保存好多年。相反,大陆这里仿佛出书都是要敷衍读者,书多不能持久。现在也许好了,但书又变得相当贵。
还是说这本书吧,是一个人捐献的,这个人的名字记不得了,好像是个prof. 弄了不少的文学入门书,这就是其中一个。
书是新批评的大拿叫brooks 和沃伦的,还有一个人purser,没有听说过。这本书是为美国的大学生做文学入门用的。就我知道,一些美国牛大学,都有人文选修课,要求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我看到的记叙这种课程的是《伟大的书》,有台湾的译本吧,要45元,大陆只要23元,但译笔差距颇大。这本书就记录了哥大大学生文学课讨论的情形。
新批评是强调细读,我理解,就是暂时放弃英国那种“自传”的阅读方式,强调文本的内在一致性吧。当然要用方法,所以他们就出了理解小说和理解诗歌这两本重要的书,解读方法和作品结合在一起,非常有针对性,学习起来甚至自学起来都比较方便,而且也容易有成效。现在大家都知道的象科博纳夫《文学讲稿》都使用的这种方法,当然不是简单用,因为老刻还是有自己的一些东西的,所以他对奥斯丁的那篇长篇分析的就相当好,而对斯蒂文森的那篇《化身博士》分析相当一般,甚至都没有弄清主题和内蕴。
还是说这个书吧,选的内容都还算经典吧,我没有细看,大约是前面介绍,是泛谈,后面提问题,引起你注意。这本书应该是比较早期的书,后来的理解小说和理解诗歌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新批评,比如brooks的学生夏志清说,人很快就学会了,因而也就过时了,呵呵。也许。新批评能够挖掘的东西并不多,比方说《红楼梦》吧,用索隐派活着自传派,一两百年都索不完,可是如果用新批评,十多年也许就能搞定吧,呵呵。比方余英时的那个《两个世界》大约就参考了新批评的方法,弄出个结构来,虽然不一定完整。但好歹比没有强。其实中国人喜欢猜谜,不喜欢分析。呵呵。
新批评在英美洗过了教育和批评界,总能留下些什么,这是教育的好处,沉淀下来变成有用的材料。虽然已经不再盛行,但却成为入门必须,就像学点逻辑和批判思维是必须的一样。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709805
如果,中国大陆能够接受些新批评的教育,起码中文毕业的学生写出来的批评,有点可以依循的东西,多好。

josephe 发表于 2009-3-5 23:04:42

嘻嘻,广告要这么做。

an approach to literature (文学入门)

bulunuo 发表于 2009-3-5 23:10:05

太直接了,就像卖酒就挂个酒葫芦;如果卖酒写着:太白遗风,就高雅一些呀,呵呵。感谢提醒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n approach to literature (文学入门)